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段昌和专利>正文

院落雨水分流蓄排水系统与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77726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院落雨水分流蓄排水系统及方法,院落雨水分流蓄排水系统包括:铺设在房屋密集型院落的地面下方的蓄排沟道;穿过所述蓄排沟道通往位于胡同地下的排水检查井的雨水支管和压力管;经由落水管连接所述压力管的屋檐排水槽,用于将降雨时落在屋檐排水槽上的雨水经由落水管引导到所述压力管,使房屋顶部聚集的雨水经由屋檐排水槽、落水管和压力管排放到所述排水检查井中;连接所述雨水支管的院落地面雨水收集装置,用于将降雨时聚集在院落地面上的雨水引入到雨水支管中,再经由雨水支管排放到所述排水检查井,从而实现院落的地面雨水与屋顶雨水分流排放;其中,位于胡同地下的排水检查井连接排水系统的排水管。地下的排水检查井连接排水系统的排水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院落雨水分流蓄排水系统与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及城镇排水领域,尤其涉及院落雨水分流蓄排水系统与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建筑密集区,一些地势低或外部排水不利的院落,由于无法填高地面和改造外部排水设施,汛期降雨常有积水发生。目前解决的办法是将院落雨水收集到蓄水池,再经水泵打入外部雨水管道。但蓄水池和水泵需要占地,在建筑密集的区域内设置有困难;而水泵随降雨启闭也需人员看护操作,增加了运营管理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院落雨水分流蓄排水系统与方法。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院落雨水分流蓄排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在房屋密集型院落的地面下方铺设蓄排沟道;
[0006]将雨水支管和压力管穿过所述蓄排沟道通往位于胡同地下的排水检查井;
[0007]将降雨时落在屋檐排水槽上的雨水经由落水管引导到所述压力管,使房屋顶部聚集的雨水经由屋檐排水槽、落水管和压力管排放到所述排水检查井中;
[0008]将院落地面雨水收集装置在降雨时收集到的院落地面的雨水引入到雨水支管中,经由雨水支管排放到所述排水检查井,从而实现院落的地面雨水与屋顶雨水分流排放;
[0009]其中,位于胡同地下的排水检查井连接排水系统的排水管。
[0010]优选地,所述蓄排沟道是具有溢流墙的蓄水容器,用于当雨水支管不能将院落地面雨水排放到排水检查井时,通过所述溢流墙的溢流口接收并储蓄院落地面的雨水,从而避免院落地面积水。
[0011]优选地,所述蓄排沟道包括第一蓄排沟道段至第N蓄排沟道段;两个相邻蓄排沟道段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蓄排沟道段的前端连接作为院落地面雨水收集装置的具有雨水篦子的溢排井;所述溢流井的一个井墙是所述第一蓄排沟道段的溢流墙;降雨时,院落地面雨水经由雨水篦子流入所述溢排井,通过连接溢排井的雨水支管排放到所述位于胡同的排水检查井中;当雨水支管不能将院落地面雨水排放到排水检查井时,所述溢流井中的雨水经由溢流墙的溢流口流入所述第一蓄排沟道段中。
[0013]优选地,连通所述屋檐排水槽的压力管穿过所述溢排井和所有蓄排沟道段连接所述排水检查井,以便将屋顶上聚集的雨水直接排放到排水检查井中。
[0014]优选地,所述雨水支管包括第一雨水支管段至第N+1雨水支管段,穿过所述溢流墙的第一雨水支管段的前端连接溢排井,其后端经由一个连通井连接第二雨水支管段。
[0015]优选地,在溢排井的底部设有连通第一蓄排沟道段的第一退水管的带有节门的出水口;当节门打开时,第一退水管的出水口将蓄排沟道内储蓄的雨水排放在溢排井内,再经
由第一至第N+1雨水支管段排放到排水检查井中。
[0016]优选地,在连通第N+1雨水支管段的连通井的底部设有连通第N蓄排沟道段的第二退水管的带有节门的出水口;当节门打开时,第二退水管的出水口将蓄排沟道内储蓄的雨水排放到连通井内,再经由第N+1雨水支管段排放到排水检查井中。
[0017]优选地,连接所述排水检查井的第N+1雨水支管段的后端设有用于防止雨水倒灌的拍门,用于在排水检查井的水位高于院落地面高度时,关闭所述雨水支管。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院落雨水分流蓄排水系统,包括:
[0019]铺设在房屋密集型院落的地面下方的蓄排沟道;
[0020]穿过所述蓄排沟道通往位于胡同地下的排水检查井的雨水支管和压力管;
[0021]经由落水管连接所述压力管的屋檐排水槽,用于将降雨时落在屋檐排水槽上的雨水经由落水管引导到所述压力管,使房屋顶部聚集的雨水经由屋檐排水槽、落水管和压力管排放到所述排水检查井中;
[0022]连接所述雨水支管的院落地面雨水收集装置,用于将降雨时聚集在院落地面上的雨水引入到雨水支管中,再经由雨水支管排放到所述排水检查井,从而实现院落的地面雨水与屋顶雨水分流排放;
[0023]其中,位于胡同地下的排水检查井连接排水系统的排水管。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对地势低或向外部排水不利的院落的雨水进行分流排水,分为压力和重力雨水排除两个系统。落在房顶的高位雨水进入屋檐排水槽、落水管、压力管组成的雨水压力排水管道系统,雨水排除不受地势和外部排水影响,压力流排入外部道路排水检查井;落在地面的雨水进入雨水溢排井、蓄排沟道、多管井、雨水支管组成的雨水重力蓄排水管道系统,雨水排除在狭窄空间采用线性排水沟道和沟道内紧凑布置多管道设施的蓄排方式下,重力流排入胡同排水检查井。本专利技术通过分流排水,房顶雨水高水压排,确保排水通畅和减去落入地面雨水量;地面雨水低水线性蓄排,设施紧凑综合布置,实施性强,满足强降雨下高标准多蓄水和不积水需求,能雨后退水清淤,管理方便,不集中占地,不泵抽,集约建设,有效解决院落内涝灾害。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雨水分流蓄排水系统的总平面示意图;
[0027]图2a是图1中的上段管道31的局部俯视图,是从图2b的A1

A1剖面后的俯视图;图2b是图2a中B1

B1的剖面图;图2c是图2a中C1

C1的剖面图;图2d是图2a中D1

D1的剖面图;图2e是图2a中E1

E1的剖面图;图2f是图2a中F1

F1的剖面图;
[0028]图3a是图1中的中段管道32的局部俯视图,是从图3b的A2

A2剖面后的俯视图;图3b是图3a中B2

B2的剖面图;图3c是图3a中C2

C2的剖面图;
[0029]图4a是图1中的下段管道33的局部俯视图,是从图4b的A2

A2剖面后的俯视图;图4b是图4a中B3

B3的剖面图;图4c是图4a中C3

C3的剖面图;图4d是图4a中D3

D3的剖面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

院落;2

外部道路;3

排水管;4

雨水支管;5

压力管; 6

连通管;7

多管井;8溢排井;9

排水检查井;10蓄排沟道;11沟道盖板; 12

退水管;13

雨水篦子;14井底;15沟底;16房屋;17

院落地面;18

道路地面;19

进水口;20

出水口;21

井盖;
22

溢流墙;23

井墙;2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院落雨水分流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房屋密集型院落的地面下方铺设蓄排沟道;将雨水支管和压力管穿过所述蓄排沟道通往位于胡同地下的排水检查井;将降雨时落在屋檐排水槽上的雨水经由落水管引导到所述压力管,使房屋顶部聚集的雨水经由屋檐排水槽、落水管和压力管排放到所述排水检查井中;将院落地面雨水收集装置在降雨时收集到的院落地面的雨水引入到雨水支管中,经由雨水支管排放到所述排水检查井,从而实现院落的地面雨水与屋顶雨水分流排放;其中,位于胡同地下的排水检查井连接排水系统的排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院落雨水分流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排沟道是具有溢流墙的蓄水容器,用于当雨水支管不能将院落地面雨水排放到排水检查井时,通过所述溢流墙的溢流口接收并储蓄院落地面的雨水,从而避免院落地面积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院落雨水分流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排沟道包括第一蓄排沟道段至第N蓄排沟道段;两个相邻蓄排沟道段通过连通管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院落雨水分流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排沟道段的前端连接作为院落地面雨水收集装置的具有雨水篦子的溢排井;所述溢流井的一个井墙是所述第一蓄排沟道段的溢流墙;降雨时,院落地面雨水经由雨水篦子流入所述溢排井,通过连接溢排井的雨水支管排放到所述位于胡同的排水检查井中;当雨水支管不能将院落地面雨水排放到排水检查井时,所述溢流井中的雨水经由溢流墙的溢流口流入所述第一蓄排沟道段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院落雨水分流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连通所述屋檐排水槽的压力管穿过所述溢排井和所有蓄排沟道段连接所述排水检查井,以便将屋顶上聚集的雨水直接排放到排水检查井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昌和边英
申请(专利权)人:段昌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