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反渗透部件及其过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7710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反渗透技术领域的,一种污水处理用反渗透部件,包括滤芯壳体,所述滤芯壳体的顶部安装有滤芯上盖,且滤芯上盖的顶部安装有把手,所述滤芯壳体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滤芯壳体的内腔底部横向安装有下固定座,所述下固定座的顶部竖向安装有圈形反渗透膜组件,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顶部外壁上设置有上固定片,所述反渗透膜组件与滤芯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一圈进水通道,且进水通道与进水口联通,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顶部安装有支撑上座,本装置,结构简单,通过把手可以方便的进行拆装和移动,两组进水口和注水腔可以增加污水处理的水量,并且对与反渗透膜组件起到处理的缓冲作用,增加污水处理的效率。增加污水处理的效率。增加污水处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用反渗透部件及其过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反渗透
,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用反渗透部件及其过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污水是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丧失了原来使用功能的水简称为污水。主要是生活上使用后的水,其含有有机物较多,处理较易,逆渗透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又称反渗透,逆渗透和自然渗透的方向相反,适用于海水、苦咸水的淡化和水的软化处理,现有的反渗透污水处理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处理效果不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污水处理用反渗透部件及其过滤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反渗透部件及其过滤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用反渗透部件,包括滤芯壳体,所述滤芯壳体的顶部安装有滤芯上盖,且滤芯上盖的顶部安装有把手,所述滤芯壳体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滤芯壳体的内腔底部横向安装有下固定座,所述下固定座的顶部竖向安装有圈形反渗透膜组件,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顶部外壁上设置有上固定片,所述反渗透膜组件与滤芯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一圈进水通道,且进水通道与进水口联通,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顶部安装有支撑上座,所述支撑上座的底部中心处插接在反渗透膜组件的顶部圈心中,且支撑上座的顶部中心处与滤芯壳体的顶部内壁贴合,所述支撑上座的顶部两侧竖向安装有挡水板,且每组挡水板与支撑上座的顶部连接件处形成一个注水腔,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中心处内圈上固定有一圈过滤套,且过滤套上均匀开设有流水孔,且过滤套的内腔设置有中心管,所述滤芯壳体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与中心管联通。
[0005]优选的,所述中心管包括圆柱管体,所述圆柱管体的外壁上均匀开设有与流水孔相连通的连接通孔,且圆柱管体的内腔均匀开设有六组结构相同的排水通道,且排水通道与连接通孔均连通。
[0006]优选的,所述支撑上座为十字形结构,且支撑上座左右两侧端均设置有输水通孔,且支撑上座的两侧端部均与滤芯壳体的内壁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下固定座与滤芯壳体的连接处也均匀开设有输水通孔。
[0008]优选的,所述流水孔与连接通孔的数量、大小和尺寸均相同。
[0009]一种污水处理用反渗透部件的过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10]S1:污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到滤芯壳体内,经过进水通道一部分进入到反渗透膜组件内,一部分随着注水的时间和水量进入到滤芯壳体的顶部。
[0011]S1:进入到反渗透膜组件内的污水,经过组件的过滤,被慢慢过滤后的水靠近到过滤套上,经流水孔和连接通孔进入到中心管的排水通道内,最后经过出水口排出。
[0012]S3:另一部分污水经过挡水板进入到注水腔内,给装置起到储水的作用,并且给反渗透膜组件处理污水起到一定的水流缓冲作用,继而会重复上述S2的步骤。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简单,通过把手可以方便的进行拆装和移动,两组进水口和注水腔可以增加污水处理的水量,并且对与反渗透膜组件起到处理的缓冲作用,增加污水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心管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俯视图。
[0017]图中:1滤芯壳体、2滤芯上盖、3把手、4中心管、41圆柱管体、42连接通孔、43排水通道、5进水口、6进水通道、7出水口、8下固定座、9反渗透膜组件、10上固定片、11支撑上座、12挡水板、13注水腔、14过滤套、15流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用反渗透部件,包括滤芯壳体1,所述滤芯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滤芯上盖2,且滤芯上盖2的顶部安装有把手3,所述滤芯壳体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进水口5,所述滤芯壳体1的内腔底部横向安装有下固定座8,所述下固定座8的顶部竖向安装有圈形反渗透膜组件9,所述反渗透膜组件9的顶部外壁上设置有上固定片10,所述反渗透膜组件9与滤芯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一圈进水通道6,且进水通道6与进水口5联通,所述反渗透膜组件9的顶部安装有支撑上座11,所述支撑上座11的底部中心处插接在反渗透膜组件9的顶部圈心中,且支撑上座11的顶部中心处与滤芯壳体1的顶部内壁贴合,所述支撑上座11的顶部两侧竖向安装有挡水板12,且每组挡水板12与支撑上座11的顶部连接件处形成一个注水腔13,所述反渗透膜组件9的中心处内圈上固定有一圈过滤套14,且过滤套14上均匀开设有流水孔15,且过滤套14的内腔设置有中心管4,所述滤芯壳体1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出水口7,且出水口7与中心管4联通。
[0020]所述中心管4包括圆柱管体41,所述圆柱管体41的外壁上均匀开设有与流水孔15相连通的连接通孔42,且圆柱管体41的内腔均匀开设有六组结构相同的排水通道43,且排水通道43与连接通孔42均连通,所述支撑上座11为十字形结构,且支撑上座11左右两侧端均设置有输水通孔,且支撑上座11的两侧端部均与滤芯壳体1的内壁连接,所述下固定座8与滤芯壳体1的连接处也均匀开设有输水通孔,所述流水孔15与连接通孔42的数量、大小和尺寸均相同。
[0021]一种污水处理用反渗透部件的过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22]S1:污水通过进水口5进入到滤芯壳体1内,经过进水通道6一部分进入到反渗透膜组件9内,一部分随着注水的时间和水量进入到滤芯壳体的顶部。
[0023]S1:进入到反渗透膜组件9内的污水,经过组件的过滤,被慢慢过滤后的水靠近到过滤套14上,经流水孔15和连接通孔42进入到中心管4的排水通道43内,最后经过出水口7排出。
[0024]S3:另一部分污水经过挡水板12进入到注水腔13内,给装置起到储水的作用,并且给反渗透膜组件9处理污水起到一定的水流缓冲作用,继而会重复上述S2的步骤。
[00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反渗透部件,包括滤芯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滤芯上盖(2),且滤芯上盖(2)的顶部安装有把手(3),所述滤芯壳体(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进水口(5),所述滤芯壳体(1)的内腔底部横向安装有下固定座(8),所述下固定座(8)的顶部竖向安装有圈形反渗透膜组件(9),所述反渗透膜组件(9)的顶部外壁上设置有上固定片(10),所述反渗透膜组件(9)与滤芯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一圈进水通道(6),且进水通道(6)与进水口(5)联通,所述反渗透膜组件(9)的顶部安装有支撑上座(11),所述支撑上座(11)的底部中心处插接在反渗透膜组件(9)的顶部圈心中,且支撑上座(11)的顶部中心处与滤芯壳体(1)的顶部内壁贴合,所述支撑上座(11)的顶部两侧竖向安装有挡水板(12),且每组挡水板(12)与支撑上座(11)的顶部连接件处形成一个注水腔(13),所述反渗透膜组件(9)的中心处内圈上固定有一圈过滤套(14),且过滤套(14)上均匀开设有流水孔(15),且过滤套(14)的内腔设置有中心管(4),所述滤芯壳体(1)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出水口(7),且出水口(7)与中心管(4)联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反渗透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4)包括圆柱管体(41),所述圆柱管体(41)的外壁上均匀开设有与流水孔(15)相连通的连接通孔(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靖杨锋赵勇
申请(专利权)人:高邮市经济开发区凯盛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