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穴位按摩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7682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穴位按摩仪,包括壳体、控制面板、微型控制器、电源、腕带、接触弹垫、按摩头、移动平台、按摩头旋转机构以及按摩头摁压机构,所述的壳体外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的控制面板上设置电源控制按钮以及档位调节按钮,所述上壳体的侧面设置有电源充电开口;所述壳体下方两侧还连接有长方体腕带,且在壳体的底面还设置有接触弹垫,所述接触弹垫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按摩头。其优点表现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结构合理,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实用性强,能够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性,增强患者的佩戴效果;同时本装置结合传统医生的按摩技术,可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设计不同的摁压力度,最大程度的增强患者的按摩效果。最大程度的增强患者的按摩效果。最大程度的增强患者的按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穴位按摩仪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单穴位按摩仪。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由于人们长期保持不良的工作姿势,人们颈部骨骼、肌肉、韧带等部位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从而导致颈椎病的发生。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向低龄化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临床对于颈椎病采用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两大类疗法,但大多数采用非手术疗法,如运动疗法、牵引疗法、推拿、针灸等,手术疗法因创伤大、恢复慢,故少采用;而非手术疗法则需要相关医务人员的指导、辅助和建议等,其治疗疗程长、费用花销大,且需要到特定的医疗场所,对广大颈椎病患病人群来说并不便利;且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颈椎按摩仪器,并没有能够很好地达到定点穴位刺激的目的,只是起到对紧张肌肉的刺激作用,且大多按摩仪体积大,不易携带,不能在任何需要它的情况下随时可以拿出使用,且没有理论支撑,没有解释按摩仪起作用的作用机理,因此不能让消费者很好地了解按摩仪,使消费者最后并没有达到缓解颈椎病的目的。
[0003]日本三洋电机公司研究了一款可以实现拿捏按摩手法的按摩仪,它模仿人类手指揉捏的动作,控制接触位置上的力/位信息实现仿人的舒适按摩动作。2010年,以色列DreamBots 公司推出一系列Whee Me按摩仪,可实现在用户体表的移动按摩。2017年,Sergey N. Sayapin等人设计了一种基于平面并联机构的智能自行便携式按摩仪,它的机构呈现平面三角形,利用其上的多个真空按摩杯与连杆的滑动模拟对背部的拔火罐按摩。国内山东建筑大学搭建了一个挂载多机械臂的中医按摩机器人,机械臂的末端安装有多功能按摩手,可以通过特定的运动实现“掌揉”、“指按”、“指揉”等按摩手法。但这些装置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不是体积过大、就是费用太高,因此并不方便患者随身佩戴使用。
[0004]中国专利申请:CN203425228U公开了一种穴位按摩仪,包括按摩仪本体,其中按摩仪本体内部安装有振动器、定时器、调节开关,其中,振动器设置在按摩仪本体的中间位置,定时器与振动器连接,调节开关与振动器连接,且调节开关设置在按摩仪本体外部,振动器通过导线连接有粘贴片。本技术的粘贴片有两块,所述的粘贴片分为三层,外层由橡胶片制成,中层是碳素纤维层,内层是粘贴层。将粘贴片粘贴在身体的穴位上,可以对穴位进行按摩,达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目的,治疗效果显著。但该装置整体的震动效果不足,操作麻烦且比较单一,不能够很好的对患者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同时也不方便患者单独佩戴使用,因此不利于推广和使用。
[0005]所以综上所述,现亟需要一种操作简单,方便患者使用,按摩效果好且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单穴位按摩仪,但是关于这种单穴位按摩仪,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中所存在的问题,具体提供一种单穴位按摩仪。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单穴位按摩仪,包括壳体、控制面板、微型控制器、电源、腕带、接触弹垫、按摩头、移动平台、按摩头旋转机构以及按摩头摁压机构,所述的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且所述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上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的控制面板上设置电源控制按钮以及档位调节按钮,所述上壳体的侧面设置有电源充电开口;所述下壳体下方两侧还连接有长方体腕带,且在下壳体的底面还设置有接触弹垫,且在接触弹垫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椭圆形凹槽,在凹槽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一通孔,所述的通孔内设置有按摩头;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微型控制器、按摩头旋转机构以及按摩头摁压机构,且所述的微型控制器电性连接于按摩头旋转机构、按摩头摁压机构以及控制面板,所述的按摩头旋转机构采用由电机A、直齿组成的传动路线,所述的电机A带动直齿转动进而带动按摩头旋转浮动,且所述的按摩头连接按摩头旋转机构和移动平台,所述的按摩头摁压机构采用由电机B、涡轮蜗杆减速器、滚珠丝杆组成的传动路线,且所述的按摩头摁压机构将电机B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所述的电机B通过控制蜗轮蜗杆减速器带动滚珠丝杠,且所述的滚珠丝杠连接着移动平台,并通过带动移动平台的升降实现对按摩头的纵向控制,且通过蜗轮蜗杆减速器自锁实现按压力的保持,其按压力通过按摩头按压机构的按压程度和蜗轮蜗杆减速器自锁分三档力度可调。
[0009]在上述所述的单穴位按摩仪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电源,所述的电源分别电性连接于微型控制器、控制面板、按摩头旋转机构、按摩头摁压机构以及电源充电开口,且通过电源充电开口为内部的电源进行充电。
[0010]在上述所述的单穴位按摩仪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腕带为调节式腕带,且具有吸水性和弹性。
[0011]在上述所述的单穴位按摩仪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接触弹垫上还设置有若干透气孔。
[0012]在上述所述的单穴位按摩仪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按摩头按压机构中由两台电机B控制,且设置有微型控制器,以实现电机的速度和位置控制。
[0013]在上述所述的单穴位按摩仪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按摩头的表面包裹有一层弹性软垫。
[0014]在上述所述的单穴位按摩仪中,作为一个优选方案,该装置的整体质量为400

450g。
[0015]本技术优点在于:
[0016]1、本技术设计结构合理,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实用性强,且所述的按摩头、接触弹垫以及腕带都采用了弹性材质,充分考虑到人机工效的设计需求,实现了按摩仪与人体的柔性接触,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可以实现按摩力度的调节,且整体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性,增强了患者的佩戴效果。
[0017]2、本技术结合传统医生的按摩技术,通过控制按摩头按压机构和按摩头旋转机构实现按摩头的三档力度调节和变速按摩功能,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设计不同的摁压力度,最大程度的增强患者的按摩效果,极大的缓解了患者的精神压力,利于广泛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0018]附图1是本技术中所述单穴位按摩仪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2是本技术中所述单穴位按摩仪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3是本技术中所述单穴位按摩仪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4是本技术中所述单穴位按摩仪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0022]附图5是本技术中所述单穴位按摩仪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0023]附图6是本技术中所述单穴位按摩仪的截面正视图。
[0024]附图7是本技术中所述单穴位按摩仪的截面侧视图。
[0025]附图8是本技术中所述单穴位按摩仪的结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穴位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控制面板、微型控制器、电源、腕带、接触弹垫、按摩头、移动平台、按摩头旋转机构以及按摩头摁压机构,所述的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且所述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上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的控制面板上设置电源控制按钮以及档位调节按钮,所述上壳体的侧面设置有电源充电开口;所述下壳体下方两侧还连接有长方体腕带,且在下壳体的底面还设置有接触弹垫,且在接触弹垫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椭圆形凹槽,在凹槽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一通孔,所述的通孔内设置有按摩头;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微型控制器、按摩头旋转机构以及按摩头摁压机构,且所述的微型控制器电性连接于按摩头旋转机构、按摩头摁压机构以及控制面板,所述的按摩头旋转机构采用由电机A、直齿组成的传动路线,所述的电机A带动直齿转动进而带动按摩头旋转浮动,且所述的按摩头连接按摩头旋转机构和移动平台,所述的按摩头摁压机构采用由电机B、涡轮蜗杆减速器、滚珠丝杆组成的传动路线,且所述的按摩头摁压机构将电机B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所述的电机B通过控制蜗轮蜗杆减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顾伟罗宇君李炳初尤艳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