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轨道交通沿线常规公交线路调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7407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沿线常规公交线路调整方法,具体包括一种基于站点重要度均值和单侧置信区间的端点线路调整方法,该方法以常规公交线路换乘客流为基础计算站点重要度,评估端点线路是否为重要线路并以一定置信度水平评价非重要端点线路是否存在重要站点,结合端点线路长度制定端点线路的调整原则。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促进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协调发展,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沿线常规公交线路调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城市交通规划、大数据分析挖掘与综合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沿线常规公交线路调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轨道交通以运量大、速度快、准点率高的优势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轨道交通需承载城市客流的主要流向,线路走向通常与常规公交线路布设密集的城市主次干线走向重合。轨道交通开通后常常引起沿线常规公交客流的转移,为使其开通后能发挥大运量作用,避免一定程度的常规公交运力浪费,需要在轨道交通投入运营前对沿线常规公交线路的优化调整做出预判,以整合公共交通资源,提高运行效率。
[0003]在轨道交通沿线常规公交线路的调整中,国内外研究仅关注网络的优化调整方面。国内学者部分研究的轨道沿线常规公交线路的调整均为轨道投入运营之后,仅采用影响常规公交线路调整的固定指标(共线长度6.75km)确定待调整的公交线路,城市在实践中采用统一指标共线6Km以上的经验值,均未考虑轨道交通相对于沿线常规公交线路的效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在轨道交通沿线常规公交线路的优化方面,国内外仅关注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协同运营,优化常规公交的站间距、运营参数,使整个网络达到最优,关于常规公交线路调整的研究仅根据经验判断,未考虑常规公交线路的客流分布和换乘特征;另一方面,已有研究往往默认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共线部分的客流会转移到轨道交通,事实上,客流是否会发生转移与共线段轨道相对于常规公交的效用及站点空间关系有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轨道交通沿线选择待调整常规公交线路的方法和一种轨道沿线常规公交线路调整方法,在分析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共线空间关系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到轨道交通的时间优势,构建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共线段广义出行时间成本及出行时间节省比例模型,评价轨道交通共线段相对于常规公交的时间效用,筛选出待调整的常规公交线路;其次,针对筛选的待调整的常规公交线路,以常规公交线路换乘客流为基础计算站点重要度,以评价共线段站点空间关系是否能满足乘客便捷换乘轨道的需求,评估端点线路是否为重要线路并以一定置信度水平评价非重要端点线路是否存在重要站点,进一步结合端点线路长度分别制定共线段及端点线路的调整原则。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方面,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广义出行时间成本与出行时间节省比例模型的轨道交通沿线待调整常规公交线路选择方法,用于选择轨道交通沿线待调整常规公交线路,在分析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共线空间关系的基础上,考虑轨道交通的时间优势特点,建立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共线段的广义出行时间成本与出行时间节省比例模型,评价轨道交通共线段相对于常规公交共线线路的效用,进而确定待调整的常规公交线路;具体步骤如下:
[0007]步骤101)采集安装GPS设备的公交车实时发送的GPS轨迹数据,动态获取包括时
间、车载终端ID、经纬度坐标、瞬时速度和方向信息,计算高峰时段共线段的车辆平均行程时间作为常规公交出行时间
[0008]步骤102)采用换乘打折制,按照实际过程中居民出行在公共交通票价上的支出进行建模,共线段常规公交的出行费用记为M
B
,表示如下:
[0009]M
B
=m
one
×
(1+a
one
P
one
)
ꢀꢀ
(1)
[0010]式(1)中,m
one
为常规公交的票价水平(元/次);P
one
为换乘常规公交折扣率;a
one
为换乘次数;
[0011]步骤103)获取出行者的单位时间价值λ
one
(元/min),经过换算得到出行费用的时间转换价值(min),表示如下:
[0012][0013]式(2)中,M
B
为常规公交的出行费用;λ
one
为单位小时时间价值;
[0014]步骤104)出行时间与出行费用的时间转换价值总和为共线段常规公交广义出行时间成本C
B
,表示如下:
[0015][0016]步骤105)轨道交通共线段的出行时间包括共线段轨道交通的平均行程时间和换乘时间,换乘时间包括步行到站时间、轨道交通站内行走时间和候车时间;则轨道交通共线段的出行时间表示如下:
[0017][0018]式(4)中,为轨道交通共线段的平均行程时间;为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换乘时间;为换乘时步行到站时间;为轨道站内走行时间;为轨道站内候车时间;
[0019]其中,轨道交通共线段的平均行程时间根据轨道交通线路平均运行总时间及共线段里程所占的比例来换算;站内候车时间为乘坐轨道两站点间最小间距的平均行程时间;乘客的站内走行时间由地铁车站的标准化设计决定,乘客走行的空间包括出入口、站厅和站台;所述站厅包括通道、楼梯或自动扶梯;
[0020]步骤106)乘客换乘过程中的步行到站时间表示如下:
[0021][0022]式中,s0为步行到站距离;v0为普通成年人的步行速度;
[0023]步骤106)乘客换乘过程中站内走行时间表示如下:
[0024][0025]式中,为站内出入口的走行时间;为站厅通道及楼梯或自动扶梯的走行时间;为在站台层的走行时间;
[0026]步骤108)乘客在轨道站内换乘走行时间根据轨道站点的设计
进行测算得出,如式(7)(8)(9)所示;根据轨道站设计的平面设计图测算出入口的走行距离、入口楼梯或扶梯的平面距离、站厅通道内的走行距离、站厅楼梯或扶梯的平面距离和站台候车的平面距离,分别以s1、s
′1、s2、s
′2、s3表示;另外在换乘站的设计中,站内会设置多个楼梯或自动扶梯,则乘客在站台层选择上下车的位置距离楼梯最远为站台距离与楼梯个数的比值,n
one
为楼梯个数;
[0027][0028][0029][0030]式(7)(8)(9)中,v1为乘客在轨道站平直通道内拥挤状态的平均步行速度;v2为地铁站内自动扶梯的运行速度;v3为下行楼梯的平均步行速度;v4为上行楼梯的平均步行速度;d为轨道站点的设计层高;
[0031]步骤109)M
R
为轨道交通出行费用,表示如下:
[0032][0033]式中,M
R
为共线段轨道交通的出行费用;m0为轨道交通起步价(元);为轨道交通起步价能乘坐的最远距离(km);L
one
为出行者轨道交通里程(km);τ
one
为轨道交通单位里程收费(元/km);
[0034]步骤110)原常规公交出行的费用指选择公交完成一次出行的费用,在共线段选择轨道交通的出行者会先选择常规公交后转移到轨道或者先转移到轨道后换乘常规公交才能完成一次出行;因此,在轨道交通的出行费用计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沿线常规公交线路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所述待调整的常规公交线路进行客流特征分析,分别评估待调整常规公交上、下行线路的站点重要度,分析共线段站点空间关系以判断共线段是否保留,同时通过站点重要度均值和单侧置信区间确定端点线路和站点是否为重要线路和站点,并结合端点线路长度确定端点线路是否保留,具体步骤如下:步骤201)对整条公交线路换乘客流而言,第i
point
个站点的站点重要度表示为:式(16)中,为某常规公交线路在第i个站点的上、下车客流量之和;Q
two
为该公交线路上、下车客流总量;步骤202)便捷换乘站点个数占比,表示如下:式(17)中,κ为常规公交共线段B段便捷换乘站点个数;K
two
为常规公交共线段B段所有站点个数;ρ为常规公交共线段B段便捷换乘站点个数占比;所述B段表示在轨道站点换乘范围800m以内的常规公交站点,定义为便捷换乘站点;步骤203)便捷换乘站点重要度占比,表示如下:式(18)中,β
two
为常规公交共线段B段便捷换乘站点重要度占比;步骤204)判断轨道和常规公交线路共线段的便捷换乘站点个数占比是否在80%以上,是则进行下一步,否则共线段保留并且全线保留;步骤205)取消共线段线路,并对其进行端点线路评估与调整;步骤206)采用端点线路站点重要度均值m
two
代表该段线路总体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悦尔王成崔洁程璟崔紫薇田秀珠曹堉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