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轭烯烃的芳硅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7696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共轭烯烃的芳硅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惰性气氛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摩尔体积比为0.1mmol:1~3mL的材料、溶剂混匀在反应容器中,将反应容器置于80~120℃油浴中剧烈搅拌反应12~36小时,得到反应产物;其中,所述材料包括按摩尔比为1:1~3:2~5:0.01~0.15:0.02~0.2:10~30的共轭烯烃化合物、芳基溴化物、(二甲基苯甲硅烷基)硼酸频哪醇脂、钯催化剂、配位化合物及硅硼键活化物,再将反应产物经过硅胶柱纯化,得到共轭烯烃的芳硅化合物,该共轭烯烃的芳硅化合物可应用在芳硅化合物的官能团转化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芳硅化合物制备方法具有产率高、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及后处理纯化过程简单,易于操作等特点,所得芳硅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区域选择性。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区域选择性。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区域选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轭烯烃的芳硅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尤其涉及一种共轭烯烃的芳硅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含硅化合物在有机合成、药物化学和材料科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由于含硅化合物具有以下特点:(1)形成的C

Si键比C

C键键长更长,可以改变分子与受体的结合方式;(2)含硅的分子具有更高的亲脂性,可以改善药物的穿透性。因此,各种类型的硅试剂已被开发并应用于有机合成中,如Hoveyda课题组最早利用α,β

不饱和烯烃结构,在路易斯碱条件下活化硅硼(Si

B)键,烯烃的芳硅化将两个基团引入到一个分子中,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合成具有高度官能化的硅烷化的新策略。
[0003]迄今为止,成功合成烯烃的芳硅化合物的有机方法概况为:
[0004](1)文献(Li,J.Angew.Chem.2022,1433

7851.)记载的方法:
[0005][0006](2)文献(Nozaki,K.J.Org.Chem.2016,81,3065

3069.)记载的方法:
[0007][0008]综上所述,目前合成烯烃的芳硅化合物的方法很少,而使用α,β

不饱和烯烃合成共轭烯烃的芳硅化合物的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合成共轭烯烃的芳硅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共轭烯烃的芳硅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0010]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共轭烯烃的芳硅化合物。
[001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共轭烯烃的芳硅化合物的应用。
[001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共轭烯烃的芳硅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如下式(I)所示:
[0013][0014]式(I)中,AQ为
[0015]R1选自氢基、甲基、苯基、苄基中的任意一种;
[0016]R2选自氢基、苯基中的任意一种;
[0017]Ar选自苯基、叔丁基苯基、三氟甲氧基苯基、氟苯基、苯乙酮基、三氟甲苯基、间位氟苯基、间苯甲醚基、间苯甲酸甲酯基、邻苯甲酸甲酯基、2

甲基苯甲醚基、1


‑3‑
三氟甲苯基、3

(三氟甲基)苯甲醚基、2,6

二甲基氟苯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噁唑基、噻吩基、芴基、N

苯基咔唑基、4

甲氧基苯乙烯基中的任意一种;
[0018]EWG选自氰基、甲脂基、乙酯基、叔丁酯基、正丁酯基、苯甲酮基、乙基酮基、丙基酮基中的任意一种。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公开了一种共轭烯烃的芳硅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1)在惰性气氛下,将摩尔体积比为0.1mmol:1~3mL的材料、溶剂混匀在反应容器中,将反应容器置于80~120℃油浴中剧烈搅拌反应12~36小时,得到反应产物;其中,所述材料包括按摩尔比为1:1~3:2~5:0.01~0.15:0.02~0.2:10~30的共轭烯烃化合物、芳基溴化物、(二甲基苯甲硅烷基)硼酸频哪醇脂、钯催化剂、配位化合物及硅硼键活化物;
[0021](2)将反应产物经过硅胶柱纯化,得到共轭烯烃的芳硅化合物。
[0022]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芳基溴化物选自溴苯、对叔丁基溴苯、对溴三氟甲氧基苯、对溴氟苯、对溴苯乙酮、对溴三氟甲苯、3

氟溴苯、3

溴苯甲醚、3

溴苯甲酸甲酯、邻溴苯甲酸甲酯、2

甲基
‑4‑
溴苯甲醚、3


‑5‑
氟三氟甲苯、3


‑5‑
三氟甲基苯甲醚、4



2,6

二甲基氟苯、5

溴苯并呋喃、6

溴苯并恶唑、2

溴噻吩、2

溴芴、2



N

苯基咔唑、1

(2

溴乙烯基)
‑4‑
甲氧基苯中的任意一种。
[0023]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共轭烯烃化合物选自甲基(E)
‑6‑
氧代
‑6‑
(喹啉
‑8‑
氨基)己基
‑2‑
烯酸酯、乙基(E)
‑6‑
氧代
‑6‑
(喹啉
‑8‑
氨基)己基
‑2‑
烯酸酯、叔丁基(E)
‑6‑
氧代
‑6‑
(喹啉
‑8‑
氨基)己基
‑2‑
烯酸酯、正丁基(E)
‑6‑
氧代
‑6‑
(喹啉
‑8‑
氨基)己基
‑2‑
烯酸酯、甲基(E)
‑5‑
甲基
‑6‑
氧代
‑6‑
(喹啉
‑8‑
氨基)己基
‑2‑
烯酸酯、甲基(E)
‑5‑
苯基
‑6‑
氧代
‑6‑
(喹啉
‑8‑
氨基)己基
‑2‑
烯酸酯、甲基(E)
‑5‑
苄基
‑6‑
氧代
‑6‑
(喹啉
‑8‑
氨基)己基
‑2‑
烯酸酯、(E)
‑6‑
氧代
‑6‑
(喹啉
‑8‑
基)庚基
‑4‑
烯酰胺、(E)
‑6‑
氧代
‑6‑
(喹啉
‑8‑
基)辛基
‑4‑
烯酰胺、(E)
‑6‑
氧代
‑6‑
苯基
‑‑6‑
(喹啉
‑8‑
基)庚基
‑4‑
烯酰胺以及(E)

氰基

N

(喹啉
‑8‑
基)戊基
‑4‑
烯酰胺中的任意一种。
[0024]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钯催化剂选自双乙腈氯化钯、1,5

环辛二烯二氯化钯、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二氯化钯以及醋酸钯中的任意一种。
[0025]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配位化合物选自2

(二叔丁基膦)
‑1‑
(2

甲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轭烯烃的芳硅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如下式(I)所示:式(I)中,AQ为R1选自氢基、甲基、苯基、苄基中的任意一种;R2选自氢基、苯基中的任意一种;Ar选自苯基、叔丁基苯基、三氟甲氧基苯基、氟苯基、苯乙酮基、三氟甲苯基、间位氟苯基、间苯甲醚基、间苯甲酸甲酯基、邻苯甲酸甲酯基、2

甲基苯甲醚基、1


‑3‑
三氟甲苯基、3

(三氟甲基)苯甲醚基、2,6

二甲基氟苯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噁唑基、噻吩基、芴基、N

苯基咔唑基、4

甲氧基苯乙烯基中的任意一种;EWG选自甲脂基、乙酯基、叔丁酯基、正丁酯基、苯甲酮基、乙基酮基、丙基酮基、氰基、中的任意一种。2.一种共轭烯烃的芳硅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惰性气氛下,将摩尔体积比为0.1mmol:1~3mL的材料、溶剂混匀在反应容器中,将反应容器置于80~120℃油浴中剧烈搅拌反应12~36小时,得到反应产物;其中,所述材料包括按摩尔比为1:1~3:2~5:0.01~0.15:0.02~0.2:10~30的共轭烯烃化合物、芳基溴化物、(二甲基苯甲硅烷基)硼酸频哪醇脂、钯催化剂、配位化合物及硅硼键活化物;(2)将反应产物经过硅胶柱纯化,得到共轭烯烃的芳硅化合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轭烯烃的芳硅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芳基溴化物选自溴苯、对叔丁基溴苯、对溴三氟甲氧基苯、对溴氟苯、对溴苯乙酮、对溴三氟甲苯、3

氟溴苯、3

溴苯甲醚、3

溴苯甲酸甲酯、邻溴苯甲酸甲酯、2

甲基
‑4‑
溴苯甲醚、3


‑5‑
氟三氟甲苯、3


‑5‑
三氟甲基苯甲醚、4



2,6

二甲基氟苯、5

溴苯并呋喃、6

溴苯并噁唑、2

溴噻吩、2

溴芴、2



N

苯基咔唑、1

(2

溴乙烯基)
‑4‑
甲氧基苯中的任意一种。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轭烯烃的芳硅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共轭烯烃化合物选自甲基(E)
‑6‑
氧代
‑6‑
(喹啉
‑8‑
氨基)己基
‑2‑
烯酸酯、乙基(E)
‑6‑
氧代
‑6‑
(喹啉
‑8‑
氨基)己基
‑2‑
烯酸酯、叔丁基(E)
‑6‑
氧代
‑6‑
(喹啉
‑8‑
氨基)己基
‑2‑
烯酸酯、正丁基(E)
‑6‑
氧代
‑6‑
(喹啉
‑8‑
氨基)己基
‑2‑
烯酸酯、甲基(E)
‑5‑
甲基
‑6‑
氧代
‑6‑
(喹啉
‑8‑
氨基)己基
‑2‑
烯酸酯、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进周丽丽陈日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