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拟肽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3476678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拟肽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式(I)所示的拟肽类化合物、或其外消旋体、顺反异构体、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或它们的混合物,或其代谢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或前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化合物在抑制包括SA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拟肽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断包括SARS

CoV

2等冠状病毒及其他RNA病毒复制的拟肽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

技术介绍

[0002]RNA病毒容易突变,一些冠状病毒以及小分子RNA病毒、诺如病毒等给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疾病困扰。冠状病毒从属于巢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的冠状病毒亚科。基于早期的血清学和随后的基因组学的证据,冠状病毒亚科分为α、β、γ和δ等4大属,其中β冠状病毒属又可分为A、B、C、D等4个谱系。7个已知的人类冠状病毒(HCoVs)中,HCoV

229E、HCoV

NL63属于α冠状病毒属。HCoV

OC43和HCoV

HKU1属于谱系A,SARS

CoV属于谱系B,MERS

CoV属于谱系C。SARS

CoV

2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谱系B。
[0003]冠状病毒基因组是一个无节段的正义单链RNA。该正链进入宿主细胞后,可以直接作为mRNA链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也可以通过依赖RNA的RNA聚合酶(RDRP)作用,生成负链,再以负链为模板,在RDRP作用下,生成正链。这样就达到了复制的目的。同时,生成的正链也可作为m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冠状病毒基因组大小为27
‑<br/>32kb,5'

端被加帽,3'

端被聚腺苷酸化,包含多个开放阅读框(ORF)。冠状病毒的基因顺序一致,为5'

复制酶

S

E

M

N

3',同时基因组中散布着许多小的ORF,编码一些辅助蛋白。冠状病毒复制酶由占据基因组约三分之二的两个大的重叠的ORF(ORF1a和ORF1b)编码,并直接从基因组RNA翻译而来。但是,结构性和辅助性蛋白是从基因组转录/复制过程中产生的亚基因组RNA(sgRNA,subgenomic RNAs)进行翻译的。
[0004]SARS

CoV

2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目前造成了波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影响。针对SARS

CoV

2冠状病毒的复制过程,主蛋白酶(Mpro),又称为3C样蛋白酶(3C

like protease,3CL),是药物开发的关键靶标。3CL蛋白酶的抑制,可以有效阻断病毒多聚蛋白前体的切割,阻断病毒复制,抑制子代病毒的生成。因其在人体中没有相同的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是目前公认的研发抗新冠状病毒药物的理想靶点。
[0005]急性冠状病毒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影响,病毒已经产生多个变种,增加了抗击COVID

19的社会压力。开发低毒高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满足患者需求,具有重大社会意义。
[0006]综上所述,本领域急需开发针对冠状病毒以及小分子RNA病毒、诺如病毒的3CL蛋白酶抑制剂以满足患者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阻断包括SARS

CoV

2等冠状病毒及其他RNA病毒复制的拟肽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式I所示拟肽类化合物、或其外消旋体、顺反异构体、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药物活性的代谢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前药,
或其组合的用途,用于制备(a)SARS

CoV

2和/或SARS

CoV和/或MERS

CoV和/或诺如病毒的3CL蛋白酶抑制剂;(b)RNA病毒EV71和/或EV68的3C蛋白酶抑制剂;和(c)治疗和/或预防、缓解由SARS

CoV

2和/或SARS

CoV和/或MERS

CoV,和/或RNA病毒EV71和/或EV68和/或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的药物:
[0009][0010]其中,
[0011]*表示碳原子的立体化学异构分别独立地为S和/或R;
[0012]n为0或1;m为1、2、3;
[0013]R1选自下组:
[0014][0015]其中,R5选自下组: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1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

10元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4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5~12元杂芳基;所述的取代是指被1~3个选自下组的取代基取代:卤素、C1

C4烷基、C3

C6环烷基、C6

10芳基;
[0016]X为O或S;
[0017]Y选自O、NH、N

Boc、N、或N

R
5a
;其中,当Y为N

R
5a
时,N

R
5a
和R5一起构成5

7元的含氮杂环;
[0018]R6选自下组:H、卤素或氰基;
[0019]R7选自下组:取代或未取代的3

10元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5~12元杂芳基;所述的取代指被1~3个选自下组的基团取代:卤素、C1

C4烷基;
[0020]R8选自下组:氢、C1~C6烷基或

CO

C1~C6烷基;
[0021]R9为H、NH4
+
、或选自下组的金属离子:Na
+
、K
+
、Li
+

[0022]R
10
选自下组: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炔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环氧基;所述的取代指被1~3个选自下组的基团取代:卤素、C1

C4烷基;
[0023]R
11
与R
12
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烯烃、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炔烃;所述的取代指被1~3个选自下组的基团取代:卤素、C1

C4烷基;
[0024]其中,R
11
和R
12
与相连的氧原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式I所示拟肽类化合物、或其外消旋体、顺反异构体、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药物活性的代谢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前药或其组合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a)SARS

CoV

2和/或SARS

CoV和/或MERS

CoV和/或诺如病毒的3CL蛋白酶抑制剂;(b)RNA病毒EV71和/或EV68的3C蛋白酶抑制剂;和(c)治疗和/或预防、缓解由SARS

CoV

2和/或SARS

CoV和/或MERS

CoV,和/或RNA病毒EV71和/或EV68,和/或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的药物:其中,*表示碳原子的立体化学异构分别独立地为S和/或R;n为0或1;m为1、2、3;R1选自下组:其中,R5选自下组: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1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

10元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4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5~12元杂芳基;所述的取代是指被1~3个选自下组的取代基取代:卤素、C1

C4烷基、C3

C6环烷基、C6

10芳基;X为O或S;Y选自O、NH、N

Boc、N、或N

R
5a
;其中,当Y为N

R
5a
时,N

R
5a
和R5一起构成5

7元的含氮杂环;R6选自下组:H、卤素或氰基;R7选自下组:取代或未取代的3

10元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5~12元杂芳基;所述的取代指被1~3个选自下组的基团取代:卤素、C1

C4烷基;R8选自下组:氢、C1~C6烷基或

CO

C1~C6烷基;R9为H、NH4
+
、或选自下组的金属离子:Na
+
、K
+
、Li
+
;R
10
选自下组: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炔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环氧基;所述的取代指被1~3个选自下组的基团取代:卤素、C1

C4烷基;R
11
与R
12
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10烯烃、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炔烃;所述的取代指被1~3个选自下组的基团取代:卤素、C1

C4烷基;其中,R
11
和R
12
与相连的氧原子连接成环,形成含有1~3个选自氧、硫和氮的杂原子的5

8元杂环;R
13
与R
14
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氢、氘、氚、氨基、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1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10环烷基C1

C10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10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10杂环烷基C1

C10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2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20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20芳基C1

C10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20杂芳基C1

C10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20芳基C2

C10亚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20杂芳基C2

C10亚烯基、酰基、磺酰基;所述的取代各自独立地指被选自下组的1、2、3或4个取代基取代:卤素、羟基、巯基、硝基、氰基、胺基、亚胺基、叔胺基、叠氮基、C1

C8烷基、卤代C1

C8烷基、C1

C8烷氧基、卤代C1

C8烷氧基、C1

C6烷基羰基、C1

C6烷硫基、C1

C8烷氧基羰基、三氟甲基;R2’
选自下组: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环烷基;所述的取代是指被1~2个选自下组的基团取代:卤素、C1

C4烷基;R2选自下组: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10元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4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5~12元杂芳基;所述的取代是指被选自下组的基团取代:卤素、C1

C6烷基、C6~C10芳基;或当R2与R2’
连接成环时,与R2相连的α碳原子,β碳原子,以及与R2’
相连的α氮原子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5

10元杂环、5

12元杂芳环;所述的取代是指被1

3个选自下组的基团取代:卤素、C1

C4烷基、C1

C4卤代烷基或C3

C4环烷基;R4选自下组: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4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5~12元杂芳基;所述的取代是指被1

3个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的基团取代:卤素、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酮羰基、氰基、硝基、羟基、氨基、羟甲基、三氟甲基、羧基、巯基、C1~C4酰基、酰胺基、磺酰基、氨基磺酰基、C1~C4烷基取代的磺酰基,或者两个相邻的取代基连同与其连接的碳原子构成5~7元环;R4’
选自下组:H、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4烷基,所述的取代是指被1

3个卤素取代;或当R4与R4’
连接成环时,与R4相连的α碳原子,β碳原子,以及与R4’
相连的α氮原子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5

10元杂环、5

12元杂芳环;所述的取代是指被1

3个选自下组的基团取代:卤素、C1

C4烷基、C1

C4卤代烷基或C3

C4环烷基;R3选自下组: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炔基、取代或未取代C3~C1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3~10元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C6~C14芳基、取代或未取代5~12元杂芳基;所述的取代是指被1~3个选自下组的基团取代:卤素、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1~C6烷氧基、C6~C10芳基、卤代C6~C10芳基、C1~C6烷基羰氧基、氰基、硝基、羟基、氨基、羟甲基、三氟甲基、羧基、巯基、C1~
C4酰基、酰胺基、磺酰基、氨基磺酰基、C1~C4烷基取代的磺酰基,或者两个相邻的取代基连同与其连接的碳原子构成5~7元环;其中,所述的杂环基和所述的杂芳基各自独立地包含1、2或3个选自N、O、S的杂原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当R2与R2’
连接成环时,R1选自下组:当R2与R2’
未连接成环时,且R2’
为氢时,R1选自下组:当R2与R2’
未连接成环,且R2’
不为氢时,R1选自下组:其中,R5选自下组: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7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7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5~10元杂芳基;所述的取代是指被1~3个选自下组的取代基取代:卤素、C1

C4烷基、C3

C6环烷基、C6

10芳基;X为O或S;Y选自O、NH、N

Boc、N、或N

R
5a
;其中,当Y为N

R
5a
时,N

R
5a
和R5一起构成5

7元的含氮杂环;R6选自下组:H、F、Cl或氰基;R7选自下组:取代或未取代的5~10元杂芳基;所述的取代指被1~3个选自下组的基团取代:卤素、C1

C4烷基;R8选自下组:氢或

CO

C1~C4烷基;R9为Na
+
;R
10
选自下组: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炔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3~C6环氧基;所述的取代指被1~3个选自下组的基团取代:卤素、C1

C4烷基;R
11
与R
12
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烯烃、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炔烃;或R
11
和R
12
与其相连的氧原子构成5

6元杂环基;所述的取代指被1~3个选自下组的基团取代:卤素、C1

C4烷基;R
13
与R
14
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氢、氘、氚、氨基、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8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8环烷基C1

C5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10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10杂环烷基C1

C5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14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10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14芳基C1

C5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10杂芳基C1

C5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10芳基C2

C5亚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10杂芳基C2

C5亚烯基、酰基、磺酰基;所述取代各自独立地指被选自下组的1、2或3个取代基取代:卤素、羟基、C1

C6烷基、卤代C1

C6烷基、C1

C6烷氧基、卤代C1

C6烷氧基、C1

C4烷基羰基、C1

C4烷硫基、C1

C6烷氧基羰基、三氟甲基;R2’
选自下组: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6环烷基;所述的取代是指被1~2个选自下组的基团取代:卤素、C1

C4烷基;R2选自下组: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7元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5~10元杂芳基;所述的取代是指被选自下组的基团取代:卤素、C1

C6烷基、C6~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红胡树雷李建张磊砢戴文豪谢雄蒋华良陈凯先肖庚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