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木霉RS05及其在防治麻竹褐腐病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66705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木霉RS05及其在防治麻竹褐腐病中的应用,该螺旋木霉RS05已于2021年12月20日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40012。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螺旋木霉RS05菌株及制备的高孢型可湿性粉剂对麻竹褐腐病病有特效,对麻竹褐腐病病原(Diaportheguangxiensis)的抑制率在70%以上,对环境适宜性强、亲和性好,适于商品化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木霉RS05及其在防治麻竹褐腐病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旋木霉,具体涉及一种螺旋木霉RS05及其在防治麻竹褐腐病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是禾本科竹亚科杜竹属的笋材两用丛生竹,也是生态绿化的优良竹类植物。该竹种在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物能源、生物多样性保护、退化土地恢复等方面也具备潜力。
[0003]Diaporthe guangxiensis(GenBank登录号:MW380383、MW431318、 MW431317、MW431316)引起的麻竹褐腐病在长江流域麻竹分布区不同程度地有所发现。病竹先在秆基部出现浅黄褐色病斑,病斑迅速向上扩展,形成条斑,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变为紫褐色至黑褐色,剖视病竹可见腔内壁及节隔变黑,并有白色菌丝体生长,竹肉中有黑色条纹。同时秆基部的病斑也横向扩展,包围秆基部后,病竹即全株枯死。
[0004]利用微生物种间或种内的竞争、重寄生、溶菌作用等,来抑制某些病原物的存活和活动已逐渐成为植物病害控制的主要技术手段。当内生菌作为抗病物质等进入植物体时,它们可以优先占据病原菌的入侵位点,与病原菌竞争营养物质,并可在入侵部位分泌产生抗菌物质,阻止病原菌的侵入。因此,找到一种有效预防和/或治疗麻竹褐腐病的生物控制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木霉RS05及其在防治麻竹褐腐病中的应用,解决了麻竹褐腐病的抑制问题,螺旋木霉RS05能够有效抑制麻竹褐腐病。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旋木霉RS05,该螺旋木霉RS05 已于2021年12月20日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 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012。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的螺旋木霉RS05的培养基,该培养基选用PSA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基;该基础培养基中含有2%可溶性淀粉、 0.1~1%胰蛋白胨和0.01~0.1%硫酸镁;或,该基础培养基中含有1%可溶性淀粉、0.5%胰蛋白胨和0.01%硫酸镁,其中百分数为占基础培养基的质量百分数。
[0008]优选地,所述基础培养基中含有2%可溶性淀粉、0.1%胰蛋白胨和0.05%硫酸镁。
[000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所述的螺旋木霉RS05的培养方法,该方法包含:采用所述的培养基,在pH为5~9,25~35℃、100~300r/min、通气量70~130L/h培养条件下,接种量为2~12%培养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木霉RS05,发酵12~156h。
[0010]优选地,所述接种量为6%;所述发酵的时间为96h。
[001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的螺旋木霉RS05在防治麻竹褐腐病中的应用。
[001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麻竹褐腐病的螺旋木霉可湿性粉剂,该可湿性
粉剂中含有所述的螺旋木霉RS05。
[0013]优选地,该可湿性粉剂中还含有载体、润湿剂、分散剂和保护剂。
[0014]优选地,所述载体选自高岭土、硅藻土、碳酸钙、滑石粉和膨润土中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润湿剂选自吐温20;所述分散剂选自木质素磺酸钠或/和聚乙二醇;所述保护剂选自腐殖酸或/和高岭土。
[0015]优选地,该可湿性粉剂是通过所述的螺旋木霉RS05的浓缩发酵液与载体、润湿剂、分散剂和保护剂混合后干燥获得的;其中,所述载体、润湿剂、分散剂和保护剂的重量与螺旋木霉RS05的浓缩发酵液的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35%、4~5%、8~10%和2~2.5%;或,所述载体、润湿剂、分散剂和保护剂的重量与螺旋木霉RS05的浓缩发酵液的体积百分数分别为40%、4%、10%和 1.5%。
[0016]优选地,所述的螺旋木霉RS05的浓缩发酵液的孢子含量为1
×
10
12 cfu/mL。
[0017]本专利技术的螺旋木霉RS05及其在防治麻竹褐腐病中的应用,解决了麻竹褐腐病的抑制问题,具有以下优点:
[0018]本专利技术的螺旋木霉RS05菌株及制备的高孢型可湿性粉剂对麻竹褐腐病病有特效,对麻竹褐腐病病原(Diaportheguangxiensis)的抑制率在70%以上,对环境适宜性强、亲和性好,适于商品化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菌株RS05对病原菌Diaportheguangxiensis的平板抑制效果.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菌株RS05对病原菌Diaportheguangxiensis的显微抑制效果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菌株RS05平板菌落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菌株RS05显微形态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菌株RS05的电泳图。
[0024]图6为基于PhyloSuite对菌株RS05的多基因联合建树。
[0025]图7为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孢子生长量和抑菌率的影响。
[0026]图8为不同载体对螺旋木霉RS05含量的影响。
[0027]图9为不同润湿剂对螺旋木霉RS05含量的影响。
[0028]图10为不同分散剂对螺旋木霉RS05含量的影响。
[0029]图11为不同保护剂对螺旋木霉RS05含量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实验例1生防真菌的分离与平板抑制效果
[0032]1、生防真菌的分离
[0033]于2020年6月1日在四川眉山竹栽培区采集健康麻竹根际土,以竹秆为中心在周围50cm范围内收集0~20cm土层深度的带土根系,轻轻抖掉根系外围土,用毛刷轻轻刷粘附在
根表面的土壤作为根际土。将10g根际土放于装有90mL无菌水的250mL锥形瓶中,摇匀,制成10
‑1稀释液,将土样溶液分别稀释10
‑2、10
‑3、10
‑4、10
‑5、10
‑6、10
‑7,从以上稀释液中分别吸取100μL 用灭菌三角棒于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中,含有200g土豆、20g 无水葡萄糖、15~20g琼脂粉、1000mL蒸馏水,进行121℃高压灭菌30min 后加入50μg/mL的硫酸链霉素(Solarbio))平板上涂布均匀。每个处理3 次重复,25℃培养5~7d,挑取菌落形态差异明显的单菌落进入初筛,共获得 12种真菌(编号为RS01、RS02、......、RS12)。
[0034]依据菌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木霉RS05,其特征在于,该螺旋木霉RS05已于2021年12月20日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012。2.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木霉RS05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该培养基选用PSA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基;该基础培养基中含有2%可溶性淀粉、0.1~1%胰蛋白胨和0.01~0.1%硫酸镁;或,该基础培养基中含有1%可溶性淀粉、0.5%胰蛋白胨和0.01%硫酸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培养基中含有2%可溶性淀粉、0.1%胰蛋白胨和0.05%硫酸镁。4.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木霉RS05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采用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培养基,在pH为5~9,25~35℃、100~300r/min、通气量70~130L/h培养条件下,接种量为2~12%培养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木霉RS05,发酵12~156h。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姝江罗凤莹刘韩顾小敏朱天辉李琳刘畅韩珊林恬恬谯天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