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OTO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冲水大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6510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水大便器,通过使清洗水在盆部的污物承接面的整个面上无遗漏地冲洗,从而能够抑制未洗部的发生。具体而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冲水大便器(1)具有:盆部,其具备污物承接面(8)、盆缘部(10)及形成在污物承接面和盆缘部之间的台面(12),该盆部的台面由设置在右侧和左侧的直线部(40a、40b)、连接于直线部的前端的前方圆弧部(42)及连接于直线部的后端的后方圆弧部(44)形成;及从盆缘吐水口(22)向台面吐出清洗水而形成回旋流的盆缘吐水部(16)等,从盆缘吐水口沿着台面的直线部向后方吐出清洗水,在位于盆缘吐水口的上游侧的台面上,形成有朝向盆缘吐水口上升的倾斜面(50)。成有朝向盆缘吐水口上升的倾斜面(50)。成有朝向盆缘吐水口上升的倾斜面(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水大便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水大便器,尤其涉及将盆部的台面形成为包含直线部的冲水大便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冲水大便器利用流量较少的清洗水进行清洗并排出污物,但是即使在清洗水的流量少的情况下,也需要良好地清洗整个盆面。在专利文献1的冲水大便器中,加快了清洗水的流速,但若加快流速则离心力变得过大使清洗水不易向下方流下。为了消除该情况,在专利文献1的冲水大便器中,在盆缘吐水口的上游侧的盆面形成阶梯状竖起形态的落下用诱导面,通过该落下用诱导面,使回旋流容易向下方流下。
[0003]在专利文献2的冲水大便器中,在盆缘部设置纵壁状的流动变更部,让从吐水口吐出的清洗水与流动变更部碰撞而使清洗水向积水部流下。在专利文献3的冲水大便器中,通过减小容易附着污物的盆部后方区域的台部的宽度,使向后方吐出的清洗水顺畅地流入盆部的后方区域。
[0004]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第624214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第606841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18

485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在冲水大便器中,为了通过清洗水清洗并排出污物,需要使清洗水在盆部的整个面上无遗漏地冲洗,但是在清洗水流量较少的情况下,有在盆部产生未洗部的可能。为了防止在该盆部产生未洗部,在上述专利文献1~3的冲水便器中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是还不充分,有待进一步改进。
[0006]尤其是在盆部的台部包含直线部的冲水大便器中,由于台部的直线部的流路阻力较小,因此清洗水的回旋流不易流向盆部的污物承接面,由此,在盆部的污物承接面上会产生未洗部。因此,当开发在盆部的台部包含直线部的冲水大便器时,有必要解决这个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而完成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水大便器,即使清洗水的流量较少,通过使清洗水在盆部的污物承接面的整个面上无遗漏地冲洗,从而也能够抑制未洗部的发生。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利用清洗水清洗并排出污物的冲水大便器,具有:盆部,其具备承接污物的污物承接面、形成在该污物承接面的上缘的盆缘部及形成在污物承接面和盆缘部之间的台面,该盆部的台面由从前方观察设置在右侧和左侧的直线部、连接于这些直线部的前端的前方圆弧部及连接于直线部的后端的后方圆弧部形成;盆缘吐水部,其从设置在盆缘部的盆缘吐水口向台面吐出清洗水而形成回旋流;及导水路,其将从
清洗水源供给的清洗水引导至盆缘吐水部,其特征在于,从盆缘吐水部的盆缘吐水口沿着台面的直线部向后方吐出清洗水,在位于盆缘吐水部的盆缘吐水口的上游侧的台面上,形成有朝向盆缘吐水口上升的倾斜面。在盆部的台面为由从前方观察设置在右侧和左侧的直线部、连接于这些直线部的前端的前方圆弧部及连接于前述直线部的后端的后方圆弧部而形成的冲水大便器中,当清洗水的回旋流流经台面时,在从前方圆弧部或后方圆弧部向直线部流动之际,由于在直线部回旋流的流路阻力较小(因回旋流被整流),清洗水不易从台面向污物承接面流下,另一方面从直线部向前方圆弧部或后方圆弧部流动之际,由于在前方及后方圆弧部中回旋流紊乱,因此清洗水容易从台面向污物承接面流下。由于盆缘吐水部的盆缘吐水口沿着盆部的台面的直线部向后方吐水,所以在盆缘吐水口附近的污物承接面上清洗水不易流下,容易产生未洗部。为此,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在位于盆缘吐水口上游侧的台面上形成有朝向盆缘吐水口上升的倾斜面,因此清洗水的水势因该倾斜面而降低,由此,清洗水容易流下至盆缘吐水口附近的污物承接面,所以可以抑制在盆缘吐水口附近的污物承接面上产生未洗部。
[0009]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盆部的台面为,盆部的前端的高度设定为比盆部的后端的高度低,台面的倾斜面形成在盆缘吐水口和盆部的前端之间。在如此构成的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台面的倾斜面形成在盆缘吐水口和比盆部的后端更低的前端之间,因此清洗水的水势因该倾斜面而降低,清洗水容易流下至污物承接面。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盆部的台面为,其高度在直线部和后方圆弧部大致恒定。在如此构成的本专利技术中,由于盆部的台面的高度在直线部和后方圆弧部大致恒定,所以在台面上流动的清洗水的水势不易变化,由此,因在台面上流动的清洗水的水势变化而产生的清洗水的紊乱较少,所以可以抑制在污物承接面上产生未洗部。
[0011]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台面的倾斜面跨越连接有直线部和前方圆弧部的连结部而设置。在如此构成的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台面的倾斜面跨越连接有直线部和前方圆弧部的连结部而设置,所以即使在清洗水不易流下的连结部,清洗水也容易流下,由此,清洗水不会在台面上过多回旋,能够抑制在盆缘吐水口附近的污物承接面上产生未洗部。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台面为,其台宽形成为在盆部的前端最宽,在盆部的后端最窄。在如此构成的本专利技术中,在盆部的前方区域,清洗水的水势变弱,但是由于台面的台宽形成为在盆部的前端最宽,所以可以利用台面维持清洗水,使其回旋到盆缘吐水口附近并流下。另一方面,因为在盆部的后方区域清洗水的水势强,所以即使台面的台宽形成为在盆部的后端变得最窄,清洗水也不会过多流下。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冲水大便器,即使清洗水的流量较少,通过使清洗水在盆部的污物承接面的整个面上无遗漏地冲洗,从而也能够抑制未洗部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俯视图。图3是沿着图1的III

III线观察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盆部和台部的俯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台部上的清洗水水流的台部的示意俯视图。图6是沿着图2的VI

VI线观察的部分剖面图。图7是表示盆部全周的台面的相对高度H的表。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台面的全周的相对高度H的曲线图。图9是表示盆部的全周的台面的宽度W的表。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台面的全周的宽度W的曲线图。图11是沿着图2的XI

XI线观察的部分剖面图。图12是表示在盆部全周连结台面和污物承接面的内侧连结部的曲率半径R3的表。图13是表示图12所示的全周的内侧连结部的曲率半径R3的曲线图。图14是表示在盆部全周连结台面和盆缘部的外侧连结部的曲率半径R4的表。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的在全周连结台面和盆缘部的外侧连结部的曲率半径R4的曲线图。符号说明1

冲水大便器;4

便器本体;6

盆部;8

污物承接面;10

盆缘部;12

台面;16

盆缘吐水部;20

盆缘吐水口;40a

右侧直线部;40b

左侧直线部;42

前方圆弧部;44

后方圆弧部;46a,46b,46c,46d

连结部;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水大便器,利用清洗水清洗并排出污物,具有:盆部,其具备承接污物的污物承接面、形成在该污物承接面的上缘的盆缘部及形成在污物承接面和盆缘部之间的台面,该盆部的台面由从前方观察设置在右侧和左侧的直线部、连接于这些直线部的前端的前方圆弧部及连接于所述直线部的后端的后方圆弧部形成;盆缘吐水部,其从设置在所述盆缘部的盆缘吐水口向所述台面吐出清洗水而形成回旋流;及导水路,其将从清洗水源供给的清洗水引导至所述盆缘吐水部,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盆缘吐水部的盆缘吐水口沿着所述台面的直线部向后方吐出清洗水,在位于所述盆缘吐水部的盆缘吐水口的上游侧的所述台面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盆缘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见亘
申请(专利权)人:TOTO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