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下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6387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输入冲击载荷时防止蓄电池损伤且高效吸收冲击载荷的能量的车身下部结构。车身下部结构具备蓄电池壳体(20)、下边梁(10)、壳体搭载框架(35)。壳体搭载框架(35)具有框架主体部(36)和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37)。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37)从框架主体部(36)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并与蓄电池壳体(20)的底壁(23)的下表面接合。在蓄电池壳体(20)的底壁固定有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且支承蓄电池(Ba)的蓄电池支承框架(30)。在蓄电池壳体(20)的底壁(23)中的、与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37)接合的接合部和与蓄电池支承框架(30)接合的接合部之间设置有向下方鼓出的凹形状部(40)。之间设置有向下方鼓出的凹形状部(40)。之间设置有向下方鼓出的凹形状部(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下部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收纳有蓄电池的蓄电池壳体在车身的地板的下方配置的车身下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作为车身下部结构,已知有在内部收纳有多个蓄电池的蓄电池壳体配置于车辆的地板的下方,且蓄电池壳体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架设于车身侧部下方的一对下边梁的结构。在这种车辆中,能够在从外部向车身输入有冲击载荷时保护蓄电池壳体内的高压的蓄电池是重要的。
[0003]作为其对策,提出了在与下边梁连结的横梁中的、位于比蓄电池壳体靠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设置有筋条等易压坏部(容易压坏的部分)的车身下部结构(例如,参照日本国特许第3132261号公报)。
[0004]在该车身下部结构中,在从车辆侧方向下边梁输入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的冲击载荷时,横梁以易压坏部为起点开始压坏,在冲击载荷使蓄电池壳体变形前吸收冲击载荷的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然而,在上述以往的车身下部结构中,在冲击载荷的输入时易压坏部压坏了之后,该压坏部分成为块并向蓄电池的方向位移,因此担心从压坏部分向蓄电池传递载荷并使蓄电池损伤。
[0006]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提供能够在冲击载荷的输入时防止搭载的蓄电池的损伤并且高效地吸收冲击载荷的能量的车身下部结构。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车身下部结构具备:蓄电池壳体,其配置于车身的地板的下方,且收纳蓄电池;下边梁,其在车身的侧部下方沿着车身前后方向配置;以及壳体搭载框架,其将所述下边梁与所述蓄电池壳体连结,且使所述蓄电池壳体支承于所述下边梁,所述壳体搭载框架具有:框架主体部,其配置于所述蓄电池壳体的车宽方向外侧;以及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其从所述框架主体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且与所述蓄电池壳体的底壁的下表面接合,在所述蓄电池壳体的所述底壁的上表面接合有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且支承所述蓄电池的蓄电池支承框架,在所述蓄电池壳体的所述底壁中的、与所述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接合的接合部和与所述蓄电池支承框架接合的接合部之间设置有向下方鼓出的凹形状部。
[0008]通过上述的结构,当从外部向下边梁输入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的冲击载荷时,壳体搭载框架与下边梁一起向车宽方向内侧位移。此时,从壳体搭载框架的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作用朝向蓄电池壳体的底壁的凹形状部的载荷。由此,在蓄电池壳体的底壁的侧缘部,以凹形状部为中心的变形褶朝向下方成长,与该成长一起底壁的与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接合的接合部以及与蓄电池支承框架接合的接合部以被向变形褶拉入并朝向下方侧(从蓄电池
离开的一侧)的方式变形。其结果是,通过蓄电池壳体的底壁的侧缘部的变形,从而所输入的冲击载荷的能量被吸收,并且由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对蓄电池的攻击被抑制。
[0009]也可以是,所述凹形状部具有:外倾斜壁,其从与所述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接合的接合部侧趋向车宽方向内侧而向下方倾斜;内倾斜壁,其从与所述蓄电池支承框架接合的接合部侧趋向车宽方向外侧而向下方倾斜;以及连结壁,其将所述外倾斜壁与所述内倾斜壁的下端实质水平地连结。
[0010]在该情况下,当向下边梁输入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的冲击载荷时,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的前端部与凹形状部的外倾斜壁的根部干涉,凹形状部以外倾斜壁的根部为起点而形成变形褶。此时,凹形状部以外倾斜壁、连结壁、内倾斜壁的各端部为折弯点容易地变形,且使变形褶向下方侧成长。其结果是,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的前端部可靠地朝向下方侧,能够可靠地避免由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对蓄电池的攻击。
[0011]也可以是,所述凹形状部在所述蓄电池壳体的所述底壁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呈槽状延伸。
[0012]在该情况下,在向下边梁输入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的冲击载荷时,蓄电池壳体的底壁的侧缘部的大范围的区域以使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的前端侧朝向下方的方式形成变形褶。因此,在采用了本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更可靠地避免由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对蓄电池的攻击。
[0013]也可以是,在所述蓄电池壳体,长方体状的所述蓄电池以使长边方向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式在车辆前后方向和车宽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
[0014]在该情况下,多个蓄电池以使长边方向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式在车辆前后方向和车宽方向上排列配置,因此通过调整蓄电池的车宽方向的排列数,能够在不招致蓄电池的电池容量的大幅降低的情况下容易地确保蓄电池壳体的侧缘部的变形空间。因此,在采用了本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蓄电池的电池容量的降低,并且实现冲击载荷的输入时的能量吸收量的增大。
[0015]也可以是,所述壳体搭载框架具备:截面实质L字状的所述框架主体部,其具有与所述下边梁的下表面接合的水平部及从所述水平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向上方立起的立起部;以及所述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其从所述框架主体部的下端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在所述框架主体部设置有被分隔壁分隔的多个中空单元。
[0016]在该情况下,壳体搭载框架的框架主体部呈截面实质L字状且水平部与下边梁的下表面接合。由此,壳体搭载框架具有较高刚性地固定于下边梁的下部侧。另外,框架主体部具备多个中空单元,因此框架主体部自身的刚性通过多个中空单元而提高。并且,在向下边梁输入有冲击载荷时,通过框架主体部的多个中空单元压坏,能够在充分的行程的期间高效地吸收冲击载荷的能量。
[0017]也可以是,在位于所述蓄电池壳体的上方的所述地板的上表面接合有实质上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地板横梁,所述地板横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缘的高度趋向终端部而逐渐减小,并且所述地板横梁的所述终端部与所述下边梁的上表面接合,在所述地板的下表面的所述地板横梁的所述端缘的下方位置配置有将所述地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下边梁的面向车宽方向内侧的内侧面倾斜地连结的倾斜梁。
[0018]在该情况下,在向地板横梁的侧缘的上方经由落座座椅等而输入有乘员载荷时,
该载荷经由地板横梁的侧缘和倾斜梁而向下边梁传递。因此,尽管是地板横梁的侧缘部的高度趋向车宽方向外侧而逐渐减小的形状,也能够具有较高刚性地支承向地板横梁输入的乘员载荷。另外,能够在从侧方向下边梁输入有冲击载荷时,使下边梁的内侧面经由倾斜梁而支承于地板横梁和地板的闭合截面结构部。因此,能够在蓄电池壳体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使下边梁充分发生压坏变形,而高效地吸收冲击载荷的能量。因此,在采用了本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更加抑制蓄电池壳体内的蓄电池的损伤。
[0019]也可以是,所述壳体搭载框架为铝挤压材。
[0020]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利用铝挤压被造型出的实质一定截面的长条物切断为恰当的长度,能够容易地形成壳体搭载框架。另外,通过改变实质一定截面的长条物的切断长度,能够在蓄电池壳体的尺寸不同的较多车辆中使用共通截面的壳体搭载框架。因此,能够提高壳体搭载框架的生产率。
[0021]也可以是,所述蓄电池壳体的至少所述底壁和包围所述底壁的周壁由一体的冲压品构成。
[0022]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冲压成形而容易地形成蓄电池壳体的外壳部和槽状的凹形状部。
[0023]也可以是,所述蓄电池通过多个电池单体在长边方向上层叠而构成,在所述蓄电池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其中,所述车身下部结构具备:蓄电池壳体,其配置于车身的地板的下方,且收纳蓄电池;下边梁,其在车身的侧部下方沿着车身前后方向配置;以及壳体搭载框架,其将所述下边梁与所述蓄电池壳体连结,且使所述蓄电池壳体支承于所述下边梁,所述壳体搭载框架具有:框架主体部,其配置于所述蓄电池壳体的车宽方向外侧;以及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其从所述框架主体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且与所述蓄电池壳体的底壁的下表面接合,在所述蓄电池壳体的所述底壁的上表面接合有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且支承所述蓄电池的蓄电池支承框架,在所述蓄电池壳体的所述底壁中的、与所述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接合的接合部和与所述蓄电池支承框架接合的接合部之间设置有向下方鼓出的凹形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其中,所述凹形状部具有:外倾斜壁,其从与所述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接合的接合部侧趋向车宽方向内侧而向下方倾斜;内倾斜壁,其从与所述蓄电池支承框架接合的接合部侧趋向车宽方向外侧而向下方倾斜;以及连结壁,其将所述外倾斜壁与所述内倾斜壁的下端实质水平地连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其中,所述凹形状部在所述蓄电池壳体的所述底壁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呈槽状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其中,在所述蓄电池壳体,长方体状的所述蓄电池以使长边方向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式在车辆前后方向和车宽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其中,所述壳体搭载框架具备:截面实质L字状的所述框架主体部,其具有与所述下边梁的下表面接合的水平部及从所述水平部的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家村侑立胁正章安井健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