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蜜茶酒及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634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蜂蜜茶酒及其制作工艺,涉及酒精饮料技术领域,所述蜂蜜茶酒的原料组分包括有绿茶茶粉、发酵果酒、蔗糖、稀释蜂蜜浆、纯净水、陈皮粉、养殖人参参粉和红枣粉,各原料组分按质量份比为:绿茶茶粉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蜜茶酒及其制作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酒精饮料
,具体涉及一种蜂蜜茶酒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往饮用烈性白酒逐渐发展到饮用低度营养保健型酒,天然蜂蜜酿制的蜂蜜酒纯天然,无污染,是一种在酒类中具有独特营养保健作用的理想酒品,蜂蜜经发酵后其含糖量大大下降,不仅不影响原有的多肽、活性多糖、黄酮类化合物、SOD等功能成分,而且含有17种氨基酸和葡萄糖、果糖、VA、VE以及矿物质等人体必需的生理活性物质,茶叶中含有众多的营养保健物质,例如:咖啡碱、茶碱、黄酮类物质、儿茶素、多酚类物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其具有减肥、降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众多功效,以茶叶为原料制备的酒精饮品具有茶叶的香味和营养成分。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蜂蜜茶酒在制作时,其各组分原料间的混合会产生较多难溶性残渣,后期生产过程中需要多次过滤以去除残渣,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与成本,而且会降低蜂蜜茶酒的生产效率,同时在制备时,不易保证蜂蜜茶酒处在一个适宜的温度范围,会使得各原料的混合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蜂蜜茶酒及其制作工艺,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生产同步过滤的能力,解决后期生产过程中需要多次过滤以去除残渣,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与成本,而且会降低蜂蜜茶酒的生产效率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难以保证蜂蜜茶酒处在一个适宜的温度范围,会使得各原料的混合效率降低的问题,以达到提高蜂蜜茶酒的生产效率的效果。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蜂蜜茶酒,所述蜂蜜茶酒的原料组分包括有绿茶茶粉、发酵果酒、蔗糖、稀释蜂蜜浆、纯净水、陈皮粉、养殖人参参粉和红枣粉,各原料组分按质量份比为:绿茶茶粉5

8份、发酵果酒8

10份、蔗糖2

3份、稀释蜂蜜浆5

8份、纯净水30

40份、陈皮粉3

5份、养殖人参参粉3

5份和红枣粉3

5份。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蜂蜜茶酒制作工艺,该蜂蜜茶酒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9]步骤一、绿茶茶粉冲泡并与发酵果酒混合,获取原酒;
[0010]步骤二、原酒中依次加入蔗糖和稀释蜂蜜浆,混合获取初酒;
[0011]步骤三、初酒中加入陈皮粉、养殖人参参粉和红枣粉,并断续添加纯净水,获取底酒;
[0012]步骤四、滤除底酒中的残渣,获取蜂蜜茶酒进行灭菌储存。
[001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一还包括有,通过沸水冲泡绿茶茶粉,冲泡比例为5:1,并浸泡20min,然后将绿茶茶汤投放至混合设备冷却至20

30摄氏度,再
加入发酵果酒,绿茶茶汤与发酵果酒的混合比例为2:1,启动设备,混合15

20min,制成原酒。
[001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二还包括有,在混合设备的原酒中加入蔗糖,混合5min,再向其中添加稀释蜂蜜浆,继续混合5

10min,制成初酒,所述步骤三还包括有,在初酒中等比例依次加入陈皮粉、养殖人参参粉和红枣粉,并分三次添加纯净水,持续混搅,制成底酒。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蜂蜜茶酒混合制作设备,包括混合设备主体、抬升机构、混合机构和控制装置,所述抬升机构固定安装在混合设备主体的背面,所述混合机构的底面与混合设备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固定安装在混合设备主体的右侧表面上,所述混合设备主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液管,且所述混合设备主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电磁阀,所述混合设备主体的外表面底端固定安装有保温机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有动力装置、丝杆和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的内壁与丝杆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所述滤盘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搅拌叶片,所述滤盘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细滤装置。
[001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动力装置的底面与混合设备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轴延伸至混合设备主体的内部且与丝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丝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的外表面与混合设备主体的内表面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滤盘的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密封清擦板,所述密封清擦板的外表面与混合设备主体的内表面紧密贴合,且所述密封清擦板的外侧底端的形状为坡面。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动力装置、丝杆、定位架、滤盘、搅拌叶片和密封清擦板的相互配合,搅动蜂蜜茶酒混合液并对其中的杂质进行过滤。
[001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细滤装置包括有安装座、扰乱片和导流道,所述安装座的底面与滤盘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扰乱片的外表面底端与安装座的内侧转动连接,所述导流道均匀开设在扰乱片的表面上,所述导流道的内壁上开设有泄流孔,所述泄流孔均匀分布在导流道的内壁上。
[001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流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细滤板,所述细滤板的目数小于滤盘的目数,所述扰乱片的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一端与滤盘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安装座、扰乱片、导流道、泄流孔、细滤板和细滤板的相互配合,将蜂蜜茶酒混合液进一步打散,增加蜂蜜茶酒混合液的混合度。
[002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温机构包括有电加热器、加热电阻和换热装置,所述电加热器固定安装在混合设备主体的外表面底端,所述加热电阻的两端与混合设备主体的内表面底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电加热器的接线端与加热电阻的接线端电性连接,所述换热装置的内表面与加热电阻的外表面转动连接。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电加热器、加热电阻和换热装置的相互配合,提供热源,辅助保温。
[002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有导热转轮、导热板和扰流导热翅片,所述导热转轮的内表面与加热电阻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所述导热板的一侧与导热转轮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的外侧与扰流导热翅片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
扰流导热翅片的表面上开设有聚热槽。
[00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加热电阻、导热转轮、导热板和扰流导热翅片的相互配合,使得蜂蜜茶酒处在一个适宜的温度范围,加速蜂蜜茶酒混合液中各原料的混合。
[002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26]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蜂蜜茶酒及其制作工艺,采用动力装置、丝杆、定位架、滤盘、搅拌叶片、密封清擦板和细滤装置的相互配合,利用动力装置和丝杆配合,带动滤盘和搅拌叶片转动,对混合设备主体中的蜂蜜茶酒原料进行搅拌,加速混合,并利用滤盘和细滤装置,对蜂蜜茶酒混合液中的残渣进行过滤,同时,利用密封清擦板对混合设备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蜜茶酒,其特征在于:所述蜂蜜茶酒的原料组分包括有绿茶茶粉、发酵果酒、蔗糖、稀释蜂蜜浆、纯净水、陈皮粉、养殖人参参粉和红枣粉,各原料组分按质量份比为:绿茶茶粉5

8份、发酵果酒8

10份、蔗糖2

3份、稀释蜂蜜浆5

8份、纯净水30

40份、陈皮粉3

5份、养殖人参参粉3

5份和红枣粉3

5份。2.一种蜂蜜茶酒制作工艺,其用于制作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蜜茶酒,其特征在于:该蜂蜜茶酒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绿茶茶粉冲泡并与发酵果酒混合,获取原酒;步骤二、原酒中依次加入蔗糖和稀释蜂蜜浆,混合获取初酒;步骤三、初酒中加入陈皮粉、养殖人参参粉和红枣粉,并断续添加纯净水,获取底酒;步骤四、滤除底酒中的残渣,获取蜂蜜茶酒进行灭菌储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蜂蜜茶酒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还包括有,通过沸水冲泡绿茶茶粉,冲泡比例为5:1,并浸泡20min,然后将绿茶茶汤投放至混合设备冷却至20

30摄氏度,再加入发酵果酒,绿茶茶汤与发酵果酒的混合比例为2:1,启动设备,混合15

20min,制成原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蜜茶酒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还包括有,在混合设备的原酒中加入蔗糖,混合5min,再向其中添加稀释蜂蜜浆,继续混合5

10min,制成初酒,所述步骤三还包括有,在初酒中等比例依次加入陈皮粉、养殖人参参粉和红枣粉,并分三次添加纯净水,持续混搅,制成底酒。5.一种蜂蜜茶酒混合制作设备,其用于制作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蜂蜜茶酒,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设备主体(1)、抬升机构(2)、混合机构(3)和控制装置(4),所述抬升机构(2)固定安装在混合设备主体(1)的背面,所述混合机构(3)的底面与混合设备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控制装置(4)固定安装在混合设备主体(1)的右侧表面上,所述混合设备主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液管,且所述混合设备主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电磁阀,所述混合设备主体(1)的外表面底端固定安装有保温机构(5),所述混合机构(3)包括有动力装置(31)、丝杆(32)和定位架(3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周彦栋罗闫兵安敏郭伟红钱敏敏吴娟弟张瑜王学庆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