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涂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632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抗病毒性及防眩性的硬涂膜。所述硬涂膜为具备基材膜(11)与设置在基材膜(11)的至少一面侧的硬涂层(12)的硬涂膜(1),其中,硬涂层(12)含有抗病毒剂,所述硬涂膜(1)的雾度值为3.0%以上且30%以下。涂膜(1)的雾度值为3.0%以上且30%以下。涂膜(1)的雾度值为3.0%以上且30%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硬涂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抗病毒性的硬涂膜。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兼作显示装置与输入手段的触控面板得到较多利用。为了防止划痕,多在该触控面板的表面设置具有硬涂层的硬涂膜。
[0003]然而,最近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SARS

CoV

2)的传染病(COVID

19)的大流行,成为了全球性的大问题。在触控面板的表面附着有病毒时,若用手指接触该触控面板的表面,则病毒可能会经由该手指而侵入人体内并发生感染。因此,期望对触控面板的表面赋予抗病毒性。
[0004]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虽然公开了具有抗病毒性的无纺布、机织物、针织物、片材等,但并未考虑到在光学用途中的应用。而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以应用于各种用途为目的的抗病毒性构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7734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61480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61457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虽然专利文献3的抗病毒性构件的应用对象中包括光学用途,但设想使用于显示装置等的最表面的具体研究并不充分。
[0007]另一方面,对于包含触控面板的各种显示器而言,由于存在从外部入射的光发生反射进而导致难以看见显示图像的情况,因此存在对硬涂膜谋求防眩性的情况。
[0008]本专利技术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病毒性及防眩性的硬涂膜。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硬涂膜,其具备基材膜与设置在所述基材膜的至少一面侧的硬涂层,所述硬涂膜的特征在于,所述硬涂层含有抗病毒剂,所述硬涂膜的雾度值为3.0%以上且30%以下(专利技术1)。
[0010]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的硬涂膜具有抗病毒性,同时可显示高精细的图像及影像,并发挥防眩性。
[0011]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中,优选所述抗病毒剂为钼类化合物(专利技术2)。
[0012]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2)中,优选所述硬涂层中的所述抗病毒剂的含量为0.0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专利技术3)。
[0013]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3)中,优选所述硬涂层含有除所述抗病毒剂以外的填料(专利技术4)。
[0014]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4)中,优选所述硬涂膜的总光线透射率为80%以上(专利技术5)。
[0015]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5)中,优选0.125mm、0.25mm、0.5mm、1.0mm及2.0mm的光梳的图像清晰度的合计值为200以上且480以下(专利技术6)。
[0016]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6)中,优选所述硬涂层侧的表面的铅笔硬度为F以上(专利技术7)。
[0017]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7)中,优选所述硬涂层的厚度为0.5μm以上且20μm以下(专利技术8)。
[0018]上述专利技术(专利技术1~8)的硬涂膜优选为光学用(专利技术9)。专利技术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的硬涂膜具有抗病毒性及防眩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硬涂膜的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硬涂膜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硬涂膜;11:基材膜;12:硬涂层;13:防反射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硬涂膜的剖面图。本实施方案的硬涂膜1具备基材膜11与设置在该基材膜11的一面侧的硬涂层12。优选硬涂层12含有抗病毒剂、硬涂膜1的雾度值为3.0%以上且30%以下。另外,雾度值的测定方法如后述的试验例所示。
[0022]通过使硬涂层12含有抗病毒剂,本实施方案的硬涂膜1具有抗病毒性。此外,通过使硬涂膜1的雾度值为3.0%以上,可发挥防眩性。另一方面,通过使硬涂膜1的雾度值为30%以下,在应用于显示体(显示器)时,可显示高精细的图像及影像。另外,硬涂层12中包含的抗病毒剂还具有使雾度值提高的效果。
[0023]从防眩性的角度出发,硬涂膜1的雾度值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特别优选为8.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此外,从图像及影像的高精细化的角度出发,硬涂膜1的雾度值优选为25%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特别优选为1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4%以下。
[0024]1.各要素1

1.硬涂层本实施方案的硬涂膜1的硬涂层12给硬涂膜1赋予高表面硬度,并使耐擦伤性优异。若该硬涂层12含有抗病毒剂、且硬涂膜1的雾度值为上述值,则没有特别限定。
[0025]优选本实施方案的硬涂层12为使含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及抗病毒剂的硬涂层用组合物(以下,有时称为“硬涂层用组合物C”)固化而得到的硬涂层。
[0026](1)各成分
(1

1)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优选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固化、且不阻碍基于抗病毒剂的抗病毒作用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
[0027]作为具体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可优选列举出多官能度(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类预聚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聚合物等。其中,更优选多官能度(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或(甲基)丙烯酸酯类预聚物。多官能度(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及(甲基)丙烯酸酯类预聚物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这两者。其他的类似术语也相同。
[0028]作为多官能度(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例如可列举出1,4

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

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新戊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环戊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环戊烯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磷酸二(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化环己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烷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度(甲基)丙烯酸酯。这些多官能度(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0029]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类预聚物,例如可列举出聚酯丙烯酸酯类、环氧丙烯酸酯类、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类、多元醇丙烯酸酯类等预聚物。
[0030]聚酯丙烯酸酯类预聚物例如能够通过以下方式得到:使用(甲基)丙烯酸,将通过多元羧酸与多元醇的缩合而得到的在两末端具有羟基的聚酯低聚物的羟基酯化;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涂膜,其具备基材膜与设置在所述基材膜的至少一面侧的硬涂层,所述硬涂膜的特征在于,所述硬涂层含有抗病毒剂,所述硬涂膜的雾度值为3.0%以上且30%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病毒剂为钼类化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涂层中的所述抗病毒剂的含量为0.0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涂层含有除所述抗病毒剂以外的填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膜,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旭平星野弘气
申请(专利权)人:琳得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