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6095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铰链装置,其包括能够旋转的第一铰链单元和第二铰链单元,所述第一铰链单元包括:第一铰链板;以及第一旋转机构,其与所述第一铰链板结合而旋转,所述第二铰链单元包括:第二铰链板;以及第二旋转机构,其与所述第二铰链板结合而旋转,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和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分别设有旋转时提供弹性力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和所述第二旋转机构的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件是通过冲压工艺卷成曲面的卷曲型(curling)弹簧,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包括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分别贯通的插入部、以及从所述插入部延伸而形成的支撑部。伸而形成的支撑部。伸而形成的支撑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铰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简单的结构且能够进行确实的旋转动作的铰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提出了一种两轴双轴铰链结构,被制成例如与铰链的个别轴连接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旋转顺序始终是确实的。然而,两轴铰链结构只能执行180度开合,且其动作不顺畅。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号第2004

3087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360度旋转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确实而稳定的旋转动作的铰链装置。
[0007]上述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铰链装置,其包括能够旋转的第一铰链单元和第二铰链单元,所述第一铰链单元包括:第一铰链板;以及第一旋转机构,其与所述第一铰链板结合而旋转,所述第二铰链单元包括:第二铰链板;以及第二旋转机构,其与所述第二铰链板结合而旋转,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和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分别设有旋转时提供弹性力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和所述第二旋转机构的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件是通过冲压工艺卷成曲面的卷曲型(curling)弹簧,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分别包括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分别贯通的插入部、以及从所述插入部延伸而形成的支撑部。
[0009]其中,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呈彼此相同的形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结合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的形状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结合于所述第二旋转机构的形状以所述支撑部为中心轴对称。
[0010]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结合部件,其与所述第一铰链板结合;以及第一旋转轴,其设于所述第一结合部件的端部,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结合部件,其与所述第二铰链板结合;以及第二旋转轴,其设于所述第二结合部件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贯通所述弹性部件而设置。
[0011]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贯通的贯通孔,在所述贯通孔中形成有D切部,并且在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上形成有与所述D切部相向的平面部。
[0012]其中,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件是呈相同形状的彼此不同的部件,所述支撑部彼此重叠并由紧固部件固定。
[0013]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旋转轴,在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上分别形成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啮合地设有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使得所述第一铰链板和第二铰链板同时旋转。
[0014]在所述铰链装置中,设有使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贯通而恒定地维持轴间距离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彼此隔开间距设置的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并且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之间能够旋转地设有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以及第四齿轮。
[0015]其中,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一面相向地设有第三连接部件,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中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贯通的多个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的一部分开口,并且当设有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件时,形成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件的贯通孔的开口部与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贯通孔的开口部配置在相反的位置。
[0016]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旋转轴,在所述插入部中形成有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贯通的贯通孔,在所述贯通孔分别形成有D切部,所述D切部以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中心的虚拟水平线为基准不位于同一线上,而是分别配置于上部和下部。
[0017]其中,以使所述插入部的端部与所述支撑部隔开间距的方式在所述插入部与支撑部之间形成有开口部。
[0018]本技术的效果如下。
[0019]如此,本技术是两轴铰链装置,其包括分别连接到作为电子设备的诸如笔记本电脑或可折叠显示装置等的第一部和第二部而旋转的第一铰链单元和第二铰链单元,在所述两轴铰链装置中,旋转时提供弹性力的弹性部件由两个分割的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构成,并且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贯通而设置,从而能够提供进一步提升的弹性力。
[0020]由于本技术的弹性部件可以具有简单的构造,因而可以实现更稳定的旋转动作及电子设备的0度至360度的开闭动作,并且制作过程可以进行得更容易且迅速,因而可以使制作费用更低廉。
[0021]此外,由于弹性部件形成为卷曲型而分别设置于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因而可以简化结构,并且由于在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上分别形成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且构成作为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中间齿轮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啮合的结构,因而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可以同时旋转,并且在由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贯通的连接部件支撑齿轮的同时,可以恒定地维持轴间距离。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结合立体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立体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旋转机构的立体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旋转机构的立体图。
[0026]图5是本技术的结合剖视图。
[0027]图6是本技术的弹性部件的正视图。
[0028]图7是示出本技术的齿轮排列结构的剖视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00:第一铰链单元,110:第一铰链板,120:第一旋转机构,130:第一结合部件,140:第一旋转轴,142、242:平面部,150:第一齿轮,200:第二铰链单元,210:第二铰链板,220:第二旋转机构,230:第二结合部件,240:第二旋转轴,250:第二齿轮,300:连接部件,310:第一连接部件,320:第二连接部件,312、322:贯通孔,330:第三齿轮,340:第四齿轮,350:第三连接部件,352:贯通孔,400:弹性部件,410:第一弹性部件,420:第二弹性部件,411、421:插入部,411a、421a:贯通孔,411b、421b:D切部,411c、421c:加工面,411d、421d:开口部,412、422:支撑部,413、423:紧固孔,430:紧固部件,440:止动环,C1、C2:中心,H:水平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图1是本技术的结合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立体图。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铰链装置可以包括第一铰链单元100和第二铰链单元200。
[0032]第一铰链单元100可以包括第一铰链板110、以及与第一铰链板110结合而联动的第一旋转机构120。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旋转的第一铰链单元和第二铰链单元,所述第一铰链单元包括:第一铰链板;以及第一旋转机构,其与所述第一铰链板结合而旋转,所述第二铰链单元包括:第二铰链板;以及第二旋转机构,其与所述第二铰链板结合而旋转,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和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分别设有旋转时提供弹性力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和所述第二旋转机构的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件是通过冲压工艺卷成曲面的卷曲型弹簧,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分别包括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分别贯通的插入部、以及从所述插入部延伸而形成的支撑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呈彼此相同的形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结合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的形状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结合于所述第二旋转机构的形状以所述支撑部为中心轴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结合部件,其与所述第一铰链板结合;以及第一旋转轴,其设于所述第一结合部件的端部,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结合部件,其与所述第二铰链板结合;以及第二旋转轴,其设于所述第二结合部件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贯通所述弹性部件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贯通的贯通孔,在所述贯通孔中形成有D切部,并且在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上形成有与所述D切部相向的平面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淳瓘
申请(专利权)人:S连接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