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汽车座椅固定装置、汽车座椅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6083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固定装置、汽车座椅及汽车。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框、前后移动件、左右移动件及座椅安装座;前后移动件包括第一驱动部及可沿前、后方向在固定框内移动的前后移动部,左右移动件包括第二驱动部及可沿左、右方向在所述固定框内移动的左右移动部,前后移动部与左右移动部交叉分布;座椅安装座设置于前后移动部与左右移动部间的交叉处;当汽车具有碰撞危险时,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前后移动部沿前、后方向移动,和/或,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左右移动部沿左、右方向滑动件移动,以将座椅安装座带动至预设位置。该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在汽车受到任一方向的碰撞时可实现对乘员的有效防护。现对乘员的有效防护。现对乘员的有效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座椅固定装置、汽车座椅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被动安全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固定装置、汽车座椅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车辆和乘员动能的耗散与迁移对汽车碰撞安全保护有重要作用,乘员受损伤的程度与乘员的姿态调控、不同结构所吸收动能的程度以及耗散动能时的做功行程有关。通过碰撞时触发座椅滑动,在滑动过程中,乘员以及车辆的部分动能能够被有关吸能机构吸收,从而降低由乘员身体所吸收的动能占比,提高由车辆结构吸收动能占比,即提高乘降效率。
[0003]其中,利用汽车座椅滑动吸收碰撞能量,减少追尾碰撞中挥鞭伤的座椅设计已经通过检验。例如,专利文献(CN203496713U)公开了一种用于追尾碰撞下自适应的智能型平动吸能座椅,在追尾碰撞情况下该汽车座椅可利用乘员所受的惯性力进行滑动,在滑动过程中,碰撞动能部分转移到滑动行程中,再通过外部阻尼器的塑性变形和滑动中与导轨等结构的摩擦等机制吸收。
[0004]除上述所述的可前后方向移动的汽车座椅外,允许汽车座椅在侧面碰撞时横向移动吸收能量的技术也在相关的专利文献中进行公开,甚至得到了进一步应用,例如沃尔沃公司在1991年已将相似的技术作为侧面碰撞保护系统(SIPS)的一部分市场化:驾驶员和副驾驶员位置的汽车座椅被固定在横向的高强度管上,在侧面撞击时允许座椅被机械装置推向车身中部,且在两个汽车座椅的中间安装有能量吸收装置,通过塑性变形吸收能量。
[0005]目前市面上和已公开的汽车座椅设计集中在仅允许一个自由度滑动的设计,还没有一种设计允许座椅在碰撞时在平面上沿多方向任意移动,因此无法在非正侧面碰撞的多角度碰撞情况下提供有效地吸能保护,因此并不能够满足多碰撞工况下对乘员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固定装置、汽车座椅及汽车。
[0007]一种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框、前后移动件、左右移动件及座椅安装座;
[0008]所述前后移动件包括第一驱动部及可沿前、后方向在所述固定框内移动的前后移动部,所述左右移动件包括第二驱动部及可沿左、右方向在所述固定框内移动的左右移动部,所述前后移动部与所述左右移动部交叉分布;
[0009]所述座椅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前后移动部与所述左右移动部间的交叉处;
[0010]当汽车具有碰撞危险时,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前后移动部沿前、后方向移动,和/或,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左右移动部沿左、右方向滑动件移动,以将所述座椅安装座带动至预设位置。
[0011]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框上的驱动齿条、设置在所述前后移动部上的驱动电机以及与所述驱动齿条啮合的驱动齿轮;
[0012]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驱动齿轮在所述驱动齿条上移动。
[0013]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部还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前后移动部上的驱动轴、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锥形齿轮、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并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上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其中,所述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
[0014]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框的左、右两侧的框边上均设置有容纳槽;
[0015]所述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轮的数目均为2个,所述驱动齿条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容纳槽中,所述驱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左、右两侧并与对应的所述驱动齿条相啮合。
[0016]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后移动件还包括第一锁止部;
[0017]所述第一锁止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的第一锁止齿轮、设置在所述前后移动部上的锁止电机、可前后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前后移动部上的第一锁止齿条以及与所述第一锁止齿条啮合的第二锁止齿轮;
[0018]所述锁止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锁止齿轮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锁止齿条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直至所述第一锁止齿条的端部插入至所述第一锁止齿轮的齿间隙中或从所述齿间隙中移出。
[0019]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部还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前后移动部上的锁止轴、设置在所述锁止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三锥形齿轮、设置在所述锁止轴上并与所述第三锥形齿轮上啮合的第四锥形齿轮,其中所述第二锁止齿轮设置在所述锁止轴上。
[0020]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后移动件还包括第二锁止部及柔性材质的牵引部;
[0021]所述牵引部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前后移动部上,所述牵引部的头部由所述前后移动部的前端伸出并与所述固定框相连接,所述牵引部的尾部由所述前后移动部的后端伸出并与所述固定框相连接;
[0022]所述第二锁止部用于将所述牵引部的中部锁止于所述前后移动部上或解除对所述牵引部中部的锁止,其中所述牵引部的中部与所述第一锁止齿轮位于所述前后移动部的前、后两侧上。
[0023]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止部包括:与所述第二锁止齿轮同轴设置的第三锁止齿轮、可前后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前后移动部上的第二锁止齿条以及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前后移动部上的约束瓣;
[0024]所述约束瓣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锁止齿条啮合的第四锁止齿轮,当所述第三锁止齿轮驱动所述第二锁止齿条在前后方向运动时,所述第四锁止齿轮用于带动所述约束瓣转动,进而将所述牵引部锁止或解除对所述牵引部的锁止。
[0025]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止齿条的左、右两侧壁上均设置有轮齿,所述约束瓣的数目为两个并分布在所述第二锁止齿条的左右两侧。
[0026]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部的头部、尾部位于所述前后移动部的左、右两侧;
[0027]所述前后移动件还包括:第一吸能部、第二吸能部,所述第一吸能部连接于所述牵引部的头部与所述固定框之间,所述第二吸能部连接于所述牵引部的尾部与所述固定框之
间;
[0028]当所述汽车的碰撞强度大于强度阈值时,所述第一锁止齿条断裂且所述前后移动部带动所述第一吸能部与所述第二吸能部变形进而吸能。
[0029]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能部、所述第二吸能部为U状的金属片。
[0030]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右移动件与所述前后移动件的结构相同。
[0031]一种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固定装置。
[0032]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汽车座椅。
[0033]上述汽车座椅固定装置、汽车座椅及汽车,当汽车受到水平面内的任一方向碰撞的危险时,通过第一驱动部和/或第二驱动部的配合,可驱动座椅安装座带动汽车座椅沿前、后方向和/或左、右方向移动,在汽车座椅移动过程中,碰撞动能部分转移至移动行程中,再结合相关吸能结构的吸能,可降低由乘员身体吸收的动能占比,进而在汽车受到任一方向的碰撞时可实现对乘员的有效防护。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前后移动件、左右移动件及座椅安装座;所述前后移动件包括第一驱动部及可沿前、后方向在所述固定框内移动的前后移动部,所述左右移动件包括第二驱动部及可沿左、右方向在所述固定框内移动的左右移动部,所述前后移动部与所述左右移动部交叉分布;所述座椅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前后移动部与所述左右移动部间的交叉处;当汽车具有碰撞危险时,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前后移动部沿前、后方向移动,和/或,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左右移动部沿左、右方向滑动件移动,以将所述座椅安装座带动至预设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框上的驱动齿条、设置在所述前后移动部上的驱动电机以及与所述驱动齿条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驱动齿轮在所述驱动齿条上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还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前后移动部上的驱动轴、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锥形齿轮、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并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上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其中,所述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的左、右两侧的框边上均设置有容纳槽;所述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轮的数目均为2个,所述驱动齿条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容纳槽中,所述驱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左、右两侧并与对应的所述驱动齿条相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移动件还包括第一锁止部;所述第一锁止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的第一锁止齿轮、设置在所述前后移动部上的锁止电机、可前后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前后移动部上的第一锁止齿条以及与所述第一锁止齿条啮合的第二锁止齿轮;所述锁止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锁止齿轮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锁止齿条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直至所述第一锁止齿条的端部插入至所述第一锁止齿轮的齿间隙中或从所述齿间隙中移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座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部还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前后移动部上的锁止轴、设置在所述锁止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三锥形齿轮、设置在所述锁止轴上并与所述第三锥形齿轮上啮合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青程锦黄媛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