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复合陶瓷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6033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9
数字化复合陶瓷窑,数字化复合陶瓷窑包括烧制区和气氛生成区,在烧制区的底部开有若干个通孔,每个通孔均连接一个支管,在每个支管上均设有对应该通孔的电磁阀,若干个电磁阀共同汇集成为阀岛,阀岛的另一端连接汇集管,汇集管连通气氛生成区;且在汇集管上设置有气氛压力测试仪、气体过滤装置和气氛调节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阀岛控制连通对应的通孔,并通过通孔将气氛从该位置送入烧制区,从而控制相同位置的通孔进气氛,那么就可以烧制两个相同或相似的瓶体;设置一系列的监控设备,实现了全方位对陶瓷窑的监控,同时将监控数据发送至远端,方便远程的人员实时掌握陶瓷窑的状态。窑的状态。窑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字化复合陶瓷窑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陶瓷窑,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可烧制对瓶的数字化复合陶瓷窑。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高温工艺陶瓷的烧成温度多在1200℃到1350℃区间,根据不同陶瓷的烧成需求需要对陶瓷烧成的气氛进行控制,如现有大部分还原气氛烧成瓷器需要在980℃到1020℃间完成从氧化气氛到还原气氛的转换(注:烧成气氛的性质是由窑炉内的燃料产物中所含的游离氧与还原成分的百分比决定的。一般可以将烧成气氛分为氧化气氛和还原气氛两种。游离氧含量在8%~10%称为强氧化气氛,游离氧含量在4%~5%的称为一般氧化气氛,游离氧含量1%~1.5%的称为中性气氛;当游离氧的含量小于1%,并且CO含量在1%~2.5%以下时,称为弱还原气氛,CO含量在3%~7%以上的称为强还原气氛。陶瓷烧成中的温度制度与气氛制度是影响陶瓷烧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因此陶瓷烧成过程中就需要对陶瓷烧成窑炉中的温度和气氛进行精确控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温度的控制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对窑炉内气氛特别是还原气氛的控制仍然较难实现。
[0003]燃气窑炉因其可同时产生高温和还原烧制环境,是目前陶瓷生产的主流窑炉。由于反应气不但要燃烧作为能量来源,同时还要依靠其不同的燃烧程度来控制窑炉内的气氛环境,这便造成窑炉内温场和气氛浓度场的强耦合现象,使得窑内环境稳定性很差,一般来说气氛浓度基本就只能依靠烧窑人员个人经验来决定的。现有燃气窑反应气多为丁烷等分子量较大的气体,在高温下极其容易分解并产生单质碳组分,对瓷器的烧制有非常不利的影响。而更为传统的柴窑除了和气窑一样难以控制外,还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目前除少数特殊工艺品烧制外,己经不再使用。当前较有前景的陶瓷窑炉为采用电阻加热方式的陶瓷电炉,而该形式的电炉己在现代工业陶瓷材料的制备中广泛应用。采用电加热的陶瓷窑炉可以拥有非常稳定的温度场,一般优化以后的电炉可以控制温度波动在
±
5℃之内,特殊应用场合的电炉温场均匀性能达到
±
2℃以下。非常利于烧制一致性好的陶瓷器皿。但电炉也同样存在无法控制气氛的重大缺陷,所以目前多采用电炉烧制氧化气氛的瓷器。也有陶瓷研发人员通过向电炉中通入配置好的还原气来形成所需的还原性气氛,但这种做法第一,十分危险,操作不慎非常容易引起炸炉;第二,气体利用率极低,损耗极大;第三,控制稳定性不足,虽然能够控制输入的精确配比,但却无法知晓窑炉内部实际的气氛浓度。且该种改进型电炉很难操作,所以除少数科研人员用之进行实验外,其它应用面非常狭窄。目前的陶瓷烧成技术正因为缺少有效可靠的气氛控制方法,导致高品质陶瓷器皿烧成的成品率很低,许多陶瓷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
[0004]申请号201710124826.2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虽然也公开了一种陶瓷窑炉,但是其目的在于使用极少量的木炭,达到更高的炉内温度,即解决了能量损失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烧制相同或相近似的陶瓷对瓶,因此,提供一种数字化复合陶瓷窑。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0007]数字化复合陶瓷窑,数字化复合陶瓷窑包括烧制区和气氛生成区,在烧制区的底部开有若干个通孔,每个通孔均连接一个支管,在每个支管上均设有对应该通孔的电磁阀,若干个电磁阀共同汇集成为阀岛,阀岛的另一端连接汇集管,汇集管连通气氛生成区;且在汇集管上设置有气氛压力测试仪、气体过滤装置和气氛调节阀。
[0008]烧制区的底部的通孔为阵列排布。
[0009]烧制区的上方连通出气管,出气管的输出端连通两个输出支路:其一,出气管输出端的管道上依次设置出气压力调节阀I和气体分析仪,用于对烧制区1出气的气体进行分析测试;其二,出气管输出端的管道上依次设置出气压力调节阀I和冷凝管,冷凝管内设置温度测试仪。
[0010]在气氛生成区内设置气氛生产区温度测试仪。
[0011]在烧制区的烧制保温层中设置筒状换热通道,筒状换热通道连通循环外管,循环外管上设置换热器;循环外管连接换热管后连通气氛生成区。
[0012]循环外管在靠近烧制区端设置烟气分析仪和烧制端调节阀,在烧制区端的筒状换热通道上设置烧制端温度传感器;循环外管在靠近气氛生成区端设置气氛生成端温度测试仪和气氛生成端调节阀。
[0013]在烧制区侧壁上开有通孔,通孔内安装透明玻璃,透明玻璃外侧固定安装摄像头,摄像头通过监控线缆连接至视频监控系统。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1、通过阀岛控制连通对应的通孔,并通过通孔将气氛从该位置送入烧制区,从而控制相同位置的通孔进气氛,那么就可以烧制两个相同或相似的瓶体;
[0016]2、设置一系列的监控设备,实现了全方位对陶瓷窑的监控,同时将监控数据发送至远端,方便远程的人员实时掌握陶瓷窑的状态。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18]图2为烧制区底部的通孔阵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如图1所示,数字化复合陶瓷窑包括烧制区1和气氛生成区2,其中,烧制区位于烧制保温层3中,气氛生成区2位于气氛生产保温区4中,在烧制区1中,通过烧制架5托起待烧胚体,待烧胚体为单个胚体或者多个胚体,另外,在烧制区1内设置加热器29,加热器29可以为电加热器,也可以为现有其他形式的加热器。
[0022]本技术在烧制区1的底部开有若干个通孔6,每个通孔6均连接一个支管7,在每个支管7上均设有对应该通孔的电磁阀,若干个电磁阀共同汇集成为阀岛8,阀岛8的另一端连接汇集管9,汇集管9连通气氛生成区2。从气氛生成区2输出的气氛,经依次设置在汇集管9上的气氛压力测试仪10、气体过滤装置11和气氛调节阀12后进入阀岛8,由阀岛8控制对应的电磁阀开启,从而连通对应的通孔6,并通过该通孔6将气氛从该位置送入烧制区。需要说明的是,烧制区1的底部的通孔6可以为阵列排布,可以为矩形阵列,也可以为多个同心圆阵列排布,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设定,其通孔6数量根据陶瓷窑大小来定,数量越多,分布越密集,其控制精度越高。通常来讲,相邻通孔6之间间距1cm、1.5cm或者2cm为最佳实施方式。这样,当气氛生成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数字化复合陶瓷窑,数字化复合陶瓷窑包括烧制区(1)和气氛生成区(2),其特征在于:在烧制区(1)的底部开有若干个通孔(6),每个通孔(6)均连接一个支管(7),在每个支管(7)上均设有对应该通孔的电磁阀,若干个电磁阀共同汇集成为阀岛(8),阀岛(8)的另一端连接汇集管(9),汇集管(9)连通气氛生成区(2);且在汇集管(9)上设置有气氛压力测试仪(10)、气体过滤装置(11)和气氛调节阀(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复合陶瓷窑,其特征在于:烧制区(1)的底部的通孔(6)为阵列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复合陶瓷窑,其特征在于:烧制区(1)的上方连通出气管(13),出气管(13)的输出端连通两个输出支路:其一,出气管(13)输出端的管道上依次设置出气压力调节阀I (15)和气体分析仪(16),用于对烧制区(1)出气的气体进行分析测试;其二,出气管(13)输出端的管道上依次设置出气压力调节阀II(17)和冷凝管,冷凝管内设置温度测试仪(18)。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松华倪国胜刘坤童朱文浩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美龙达物联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