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叠式空气源热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560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叠式空气源热泵,包括热泵外壳以及设置在其上的冷媒导管,热泵上布设有进气网口,冷媒导管套设有换热筒罩,换热筒罩前后面斜对位置分别设置有进气罩和排气罩,进气网口与进气罩之间设置有风口开度调节组件;换热筒罩内设置有主导热套,主导热套两端均设置有导热双耳竖板,导热双耳竖板外侧壁上设置有翅片传热板,翅片传热板两端面布置有阻风弧块,翅片传热板相对面上均布置有导风斜板。调风板进行重合或错位的循环动作,延长了空气在换热筒罩的停留时间;导风斜板和阻风弧块延长了空气在换热筒罩内的流通路径;翅片传热板将吸收的热量依次传递给导热双耳竖板和主导热套,增加了翅片传热板热接触面积和热交换时间。换时间。换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叠式空气源热泵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源热泵
,具体涉及复叠式空气源热泵。

技术介绍

[0002]复叠式空气源热泵机组运行基本原理依据是逆卡循环原理,工质系统分为低温级循环系统和高温级循环系统,低温级液态工质首先在翅片换热器内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而蒸发变成低温低压气体,低压气体经低温级压缩机压缩成中温中压压气体,进入中间换热器内冷凝成液态放出热量,液态工质经膨胀阀降压膨胀后重新回到翅片换热器内,再次吸收蒸发热量而完成一个低温循环;与此同时高温级液态工质在中间换热器内吸收低温级传输的热量蒸发变成中温低压气体,低压气体经低温级压缩机压缩成中温中压气体,中温中压气体经高温级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压气体,进入热水换热器内冷凝成液态放出热量制出高温热水,液态高温工质经膨胀阀降压膨胀后重新回到中间换热器内,再次吸收蒸发热量而完成一个低温循环;通过往复循环,实现低环境温度下制取高温热水效果。
[0003]如公告号为CN110953767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空气能热泵蒸发器结构,包括有若干片并列设置的吸热翅片和呈S型穿插在吸热翅片上的冷媒导管;每一片所述吸热翅片由2片单层金属片拼接而成,并呈中空状。通过将传统的单层吸热翅片改成双层的中空状吸热翅片,中空状的吸热翅片的内部空间也可以看做与冷媒导管直接接触的面积,因此,极大的增加了吸热翅片与冷媒导管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换热的效率;通过中空状的吸热翅片的设计,吸热翅片吸热之后,热量会在吸热翅片的空腔内停留蓄积,从而将热量锁住,使其内部的空气与交叉部分的冷媒导管直接进行热交换,极大的提高了热吸收效率以及热交换效率,对于降低热泵的能耗具有极好的作用。
[0004]但是上述方案存在以下不足:上述专利文件中通过对吸热翅片的改进,从而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对于蒸发器来说,其换热效率取决于吸热翅片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及换热时间,现有的空气源热泵外壳设置有进风口,位于热泵外壳顶部设置有排风扇,排风扇将热泵外壳内的空气向外部抽离排出,周边环境中的空气会通过进风口排入到热泵外壳内,排入的空气在排风扇的吸力作用下会快速经过蒸发器后被排出,导致排入空气与蒸发器热交换时间较短,且快速经过的空气会带走吸热翅片上吸收的部分热量,降低了蒸发器的换热效果。
[0005]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复叠式空气源热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复叠式空气源热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复叠式空气源热泵,包括热泵外壳以及设置在其内侧壁上的冷媒导管,所述热泵外壳侧壁上布设有进气网口,所述冷媒导管水平段均套设有换热筒罩,换热筒罩前后面斜对位置分别设置有进气罩和排气罩,所述进气网口与进气罩之间设置有风口开度调节
组件,风口开度调节组件能够对进气罩开度大小进行循环调节,从而使排入换热筒罩内空气流速为阶梯式;
[0009]所述换热筒罩内可拆卸设置有套设在冷媒导管外部的主导热套,主导热套两端均设置有导热双耳竖板,导热双耳竖板内侧部设置有蓄热陶瓷块,所述导热双耳竖板外侧壁上相互平行设置有至少三个翅片传热板,位于中部的所述翅片传热板两端面等距布置有阻风弧块,位于两端的所述翅片传热板相对面上均等距布置有导风斜板,导风斜板底部位于所述相邻阻风弧块之间设置,通过导风斜板和阻风弧块能够延长流经空气的换热时间,所述换热筒罩内壁、主导热套和导热双耳竖板外表面均设置有保温层。
[0010]优选的,所述风口开度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设置贯穿于进气网口上的转轴,转轴外内端分别设置有迎风桨叶和对称设置的挡风板,所述进气网口进气时会带动迎风桨叶转动,所述进气罩内壁上环向设置有调风板,所述迎风桨叶与对应位置调风板重合时,进气罩开度最大,所述迎风桨叶与对应位置调风板错位时,进气罩开度最小。
[0011]优选的,所述转轴上对称设置有清洁刷,清洁刷清洁端与进气网口过滤网部外侧接触连接,且所述进气网口进气口端底部设有滑尘斜口,滑尘斜口位于清洁刷下方,通过滑尘斜口便于将清洁刷清理落下灰尘排出。
[0012]优选的,所述导热双耳竖板内嵌入设置有中转导热板,中转导热板与导热双耳竖板固定连接,且所述中转导热板、导热双耳竖板和主导热套导热系数大于翅片传热板。
[0013]优选的,所述主导热套由上下两个弧形罩通过螺接方式固定构成,所述冷媒导管和主导热套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层。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外界空气流入进气网口时会带动迎风桨叶进行转动,迎风桨叶通过转轴会分别带动清洁刷和挡风板进行转动,清洁刷会将进气网口上滤尘网板的灰尘清扫下来,而挡风板跟随转轴的转动会与进气罩内壁上的调风板进行重合或错位的循环动作,对进气罩上空气流通的开度大小进行循环增大或减小的调整,上述过程会使排入换热筒罩的空气流动速度产生阶梯式改变,进而延长了流入空气在换热筒罩的停留时间;
[0015]同时流入的空气会在导风斜板和阻风弧块的作用下进行二次降速,阻风弧块能够使流经的空气沿着弧形面进行曲线运动,导风斜板对空气流动的方向进行限定,进而延长了空气在换热筒罩内的流通路径,从而延长了翅片传热板、阻风弧块和导风斜块与流经空气的热交换时间,同样的在阻风弧块和导风斜块作用下,间接增大了翅片传热板的热交换接触面积;
[0016]经过充分热交换的翅片传热板将吸收的热量优先传递给导热系数更高的中转导热板,中转导热板将热量依次传递给导热双耳竖板和主导热套,位于导热双耳竖板内的蓄热陶瓷块能够对多余的热量进行临时存储,而保温层的设置能够减少换热筒罩、主导热套和导热双耳竖板的热量散失,导热硅脂层能够将主导热套接收的热量传递给冷媒导管内流经的工质,经过散热后的空气经排气罩端排出,增大了翅片传热板热接触面积,同时延长了其与流经空气的热交换时间,减少了冷媒导管吸热过程中的热量损耗,提高了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的进气网口区域局部示意图;
[0020]图4为图2的换热筒罩区域局部剖视示意图;
[0021]图5为图4的主导热套区域局部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换热筒罩俯视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换热筒罩、进气罩、迎风桨叶和清洁刷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换热筒罩内部结构分段剖视示意图;
[0025]图9为图8的主导热套区域局部示意图。
[0026]图中:1、热泵外壳;2、冷媒导管;3、进气网口;4、换热筒罩;5、进气罩;6、排气罩;7、主导热套;8、导热双耳竖板;9、蓄热陶瓷块;10、翅片传热板;11、阻风弧块;12、导风斜板;13、保温层;14、转轴;15、迎风桨叶;16、挡风板;17、调风板;18、清洁刷;19、滑尘斜口;20、中转导热板;21、导热硅脂层。...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叠式空气源热泵,包括热泵外壳(1)以及设置在其内侧壁上的冷媒导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外壳(1)侧壁上布设有进气网口(3),所述冷媒导管(2)水平段均套设有换热筒罩(4),换热筒罩(4)前后面斜对位置分别设置有进气罩(5)和排气罩(6),所述进气网口(3)与进气罩(5)之间设置有风口开度调节组件,风口开度调节组件能够对进气罩(5)开度大小进行循环调节,从而使排入换热筒罩(4)内空气流速为阶梯式;所述换热筒罩(4)内可拆卸设置有套设在冷媒导管(2)外部的主导热套(7),主导热套(7)两端均设置有导热双耳竖板(8),导热双耳竖板(8)内侧部设置有蓄热陶瓷块(9),所述导热双耳竖板(8)外侧壁上相互平行设置有至少三个翅片传热板(10),位于中部的所述翅片传热板(10)两端面等距布置有阻风弧块(11),位于两端的所述翅片传热板(10)相对面上均等距布置有导风斜板(12),导风斜板(12)底部位于所述相邻阻风弧块(11)之间设置,通过导风斜板(12)和阻风弧块(11)能够延长流经空气的换热时间,所述换热筒罩(5)内壁、主导热套(7)和导热双耳竖板(8)外表面均设置有保温层(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叠式空气源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开度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设置贯穿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欧阳坤张会军魏剑平孙平胡丽娟吴辉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荣事达太阳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