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割气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5569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切割气阀,包括:阀体、阀芯、驱动模块,阀体设置有第一滑槽,阀体的后侧设置有第一进气道、第二进气道和第三进气道,阀体的前侧设置有第一出气道、第二出气道和第三出气道,第一滑槽的槽底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阀体的后侧设置有第一传压气道、第二传压气道和第三传压气道,阀芯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阀芯包括主体,主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部、第二活塞部和第三活塞部,阀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切割气阀在发生回火时,能泄压,进而保护设备。进而保护设备。进而保护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切割气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割
,尤其涉及一种切割气阀。

技术介绍

[0002]金属切割件在被气割时,将金属切割件放至切割机床,切割机床通过切割气阀控制氧气、混合气和燃气的输出。在气割时,先进行预热,再进行切割。而在气割时往往会出现回火。现有技术在回火时往往发生爆炸,将设备炸坏。现有的气阀无法保护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无法保护设备的缺点,提出一种切割气阀。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切割气阀,包括:阀体、阀芯、驱动模块,阀体设置有第一滑槽,阀体的后侧设置有第一进气道、第二进气道和第三进气道,阀体的前侧设置有第一出气道、第二出气道和第三出气道,第一进气道、第二进气道和第三进气道、第一出气道、第二出气道和第三出气道均和第一滑槽连通,第一滑槽的槽底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阀体的后侧设置有第一传压气道、第二传压气道和第三传压气道,第二滑槽通过第一传压气道和第一进气道连通,第三滑槽通过第二传压气道和第二进气道连通,第四滑槽通过第三传压气道和第三进气道连通;阀芯至少部分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阀芯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第一进气道和第一出气道通过第一通道连通,第二进气道和第二出气道通过第二通道连通,阀芯设置在第三进气道和第三出气道之间并将第三进气道和第三出气道断开,阀芯包括主体,主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部、第二活塞部和第三活塞部,第一活塞部至少部分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第二活塞部至少部分滑动连接在第三滑槽内,第三活塞部至少部分滑动连接在第四滑槽内,阀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驱动模块和活塞杆可拆卸连接并用于驱动阀芯沿第一滑槽运动。
[0005]进一步地,活塞杆包括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和第三活塞杆,驱动模块包括连接板、和连接板连接的电缸,第一活塞杆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活塞部远离主体的一侧,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滑槽的槽底和连接板可拆卸连接,第二活塞杆的一端连接至第二活塞杆远离主体的一侧,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三滑槽的槽底并和连接板可拆卸连接,第三活塞杆的一端连接至第三活塞部远离主体的一侧,第三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第四滑槽的槽底并和连接板可拆卸连接。
[0006]进一步地,切割气阀连接有机器人,机器人包括运动臂,运动臂设置有容纳槽,阀体至少部分固定连接在容纳槽内,运动臂设置有氧气进气道、燃气进气道和混合气进气道,氧气进气道、燃气进气道和混合气进气道均设置有回火阀,氧气进气道、燃气进气道和混合气进气道设置在阀体的后侧,氧气进气道和第一进气道连通,燃气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连通,混合气进气道和第三进气道连通,运动臂设置有氧气出气道、燃气出气道和混合气出气道,氧气出气道、燃气出气道和混合气出气道设置在阀体的前侧,运动臂的一端设置有喷
头,喷头通过氧气出气道和第一出气道连通,喷头通过燃气出气道和第二出气道连通,喷头和混合气出气道连通。
[0007]进一步地,喷头包括转动体、若干喷嘴,喷嘴以转动体的轴线呈环形阵列布置,喷嘴设置有输出气道,输出气道的一端设置在转动体靠近运动臂的一侧并设置有输入口,输出气道的另一端设置在喷嘴远离转动体的一端并设置有输出口,其中一个喷嘴的输入口为工作输入口,工作输入口和氧气出气道连通,工作输入口和燃气出气道连通,工作输入口和混合气出气道连通。
[0008]进一步地,电缸设置在运动臂远离阀体的一侧且设置在连接板和运动臂之间,连接板固定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靠近运动臂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槽,连接座设置有侧槽,侧槽内滑动连接有销子,连接座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连接有弹簧,弹簧和销子连接并用于销子的复位,活塞杆远离阀芯的一端设置在连接槽内并设置有卡槽,销子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二端部设置在卡槽内并设置有斜面,从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斜面逐渐向阀体倾斜。
[0009]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切割气阀在发生回火时,能泄压,进而保护设备。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机器人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喷头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4]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图4的B处放大图。
[0015]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图4的A

A剖视图。
[0016]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图4的C

C剖视图。
[0017]图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预热时的示意图。
[0018]图9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回火时阀芯向下运动的示意图。
[0019]图10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销子压缩弹簧的示意图。
[0020]图1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阀芯被弹出的示意图。
[0021]图中:阀体11、第一滑槽111、第二滑槽1111、第三滑槽1112、第四滑槽1113、第一进气道112、第二进气道113、第一出气道115、第二出气道116、第一传压气道118、阀芯12、第一通道121、第二通道122、第三通道123、主体124、第一活塞部1241、第二活塞部1242、第三活塞部1243、第一活塞杆1251、第二活塞杆1252、第三活塞杆1253、卡槽1254、驱动模块13、连接板131、连接座1311、连接槽13111、侧槽13112、销子13113、支架13114、弹簧13115、斜面13116、电缸132、运动臂21、容纳槽211、氧气进气道212、燃气进气道213、混合气进气道214、氧气出气道215、燃气出气道216、混合气出气道217、喷头218、转动体2181、喷嘴2182、输出气道21821、输入口21822、输出口218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3]参见图1至图11,一种切割气阀,包括:阀体11、阀芯12、驱动模块13。为了清楚定义实施方式,定义如图4所示的切割气阀的前侧、后侧、上侧和下侧。阀体11设置有第一滑槽111,阀体11的后侧设置有第一进气道112、第二进气道113和第三进气道(图中未示出),阀体11的前侧设置有第一出气道115、第二出气道116和第三出气道(图中未示出),第一进气道112、第二进气道113和第三进气道、第一出气道115、第二出气道116和第三出气道均和第一滑槽111连通,第一滑槽111的槽底设置有第二滑槽1111、第三滑槽1112和第四滑槽1113,阀体11的后侧设置有第一传压气道118、第二传压气道(图中未示出)和第三传压气道(图中未示出),第二滑槽1111通过第一传压气道118和第一进气道112连通,第三滑槽1112通过第二传压气道和第二进气道113连通,第四滑槽1113通过第三传压气道和第三进气道连通。
[0024]阀芯12至少部分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111内,阀芯12设置有第一通道121、第二通道122和第三通道123,第一进气道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割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所述阀体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阀体的后侧设置有第一进气道、第二进气道和第三进气道,所述阀体的前侧设置有第一出气道、第二出气道和第三出气道,所述第一进气道、第二进气道和第三进气道、第一出气道、第二出气道和第三出气道均和所述第一滑槽连通,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底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所述阀体的后侧设置有第一传压气道、第二传压气道和第三传压气道,所述第二滑槽通过所述第一传压气道和所述第一进气道连通,所述第三滑槽通过所述第二传压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连通,所述第四滑槽通过所述第三传压气道和所述第三进气道连通;阀芯,所述阀芯至少部分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阀芯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一出气道通过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气道和所述第二出气道通过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第三进气道和所述第三出气道之间并将所述第三进气道和所述第三出气道断开,所述阀芯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部、第二活塞部和第三活塞部,所述第一活塞部至少部分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活塞部至少部分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滑槽内,所述第三活塞部至少部分滑动连接在所述第四滑槽内,所述阀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和所述活塞杆可拆卸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阀芯沿所述第一滑槽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割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包括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和第三活塞杆,所述驱动模块包括连接板、和所述连接板连接的电缸,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活塞部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滑槽的槽底和所述连接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活塞杆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滑槽的槽底并和所述连接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活塞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活塞部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三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滑槽的槽底并和所述连接板可拆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加园陈田田弗兰克纳塔鹏邵望臻杨振宇茹开开
申请(专利权)人:英诺威讯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