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涡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551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涡旋压缩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涡旋结构,包括:固定涡旋件,其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静盘和第二静盘,所述固定涡旋件上设置有进口和出口;第一动盘,其与所述第一静盘活动连接;第二动盘,其与第一动盘相对设置且与第二静盘活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第一动盘设有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动盘设有的第二连接部均贯穿固定涡旋件并通过螺栓连接形成通腔,偏心轴穿设通腔,从而通腔为偏心轴提供密封的作用,进而偏心轴带动第一动盘与第一静盘绕动及第二动盘与第二静盘绕动时,进入进口的粉尘等物体不会碰触偏心轴,避免了偏心轴磨损失效的可能。避免了偏心轴磨损失效的可能。避免了偏心轴磨损失效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涡旋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涡旋压缩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涡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涡旋式压缩机在运转过程中存在很大的轴向力和倾覆力矩,这就需要设计足够的支撑结构,导致结构复杂,轴承负载过重。
[0003]现有日本岩田的真空式涡旋结构,采用背靠背涡旋盘结构,可以抵消轴向力和倾覆力矩,但排气口在中心,中心处的偏心轴与排气口需要采用轴封进行密封,且排气口排气温度比较高,所以高温高压对轴承及轴封来说提出了很高要求,导致失效风险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新型涡旋结构。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新型涡旋结构,包括:
[0006]固定涡旋件,其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静盘和第二静盘,所述固定涡旋件上设置有进口和出口;
[0007]第一动盘,其与所述第一静盘活动连接;
[0008]第二动盘,其与第一动盘相对设置且与第二静盘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动盘和所述第二动盘的中心处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贯穿所述固定涡旋件且通过螺栓连接形成通腔;
[0009]偏心轴,其穿设所述通腔。
[0010]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涡旋结构中,所述固定涡旋件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贯穿所述通孔且通过螺栓连接形成通腔,所述出口与所述通孔联通。
[0011]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涡旋结构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中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活动抵顶。
[0012]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涡旋结构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卡接部,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偏心轴上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一卡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轴承与第二卡接部相连。
[0013]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涡旋结构中,所述偏心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
[0014]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涡旋结构中,所述固定涡旋件的两端分别设有壳盖和底盖,所述壳盖和所述底盖分别与所述固定涡旋件通过螺栓连接。
[0015]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涡旋结构中,所述壳盖上设有第三卡接部,所述底盖上设有第四卡接部,所述偏心轴上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所述第三轴承与第三卡接部连接,所述第四轴承与第四卡接部相连。
[0016]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涡旋结构中,所述壳盖与固定涡旋件通过螺栓连接形成有第一
容腔,所述底盖与固定涡旋件通过螺栓连接形成与第二容腔,所述第一进端与所述第一容腔联通,所述第二进端与所述第二容腔联通。
[0017]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涡旋结构中,所述进口具有第一进端和第二进端,所述第一进端与所述第一容腔联通,所述第二进端与所述第二容腔联通。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第一动盘设有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动盘设有的第二连接部均贯穿固定涡旋件并通过螺栓连接形成通腔,偏心轴穿设通腔,从而通腔为偏心轴提供密封的作用,因为第一动盘和第二动盘为面对面设置,且连接处有密封圈即O型圈密封,所以排气口的高温高压气体不会与偏心轴接触,从而不必做复杂的密封处理,大大改善了轴承运行工况。
[0020]2、该结构固定涡旋件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静盘和第二静盘,第一动盘和第二动盘采用面对面对称设置,防止单边偏移,进而解决了倾覆力矩及轴向力的问题。
[0021]3、该结构实用性强,保证结构正常运转下能够提升压缩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剖视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爆炸图;
[0026]图5是固定涡旋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第一动盘与第二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偏心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固定涡旋件;2、第一静盘;3、第二静盘;4、进口;5、出口;6、第一动盘;7、第二动盘;8、第一连接部;9、第二连接部;10、通腔;11、偏心轴;12、通孔;13、限位槽;14、密封圈;15、第一卡接部;16、第二卡接部;17、第一轴承;18、第二轴承;19、第一配重块;20、第二配重块;21、壳盖;22、底盖;23、第三卡接部;24、第四卡接部;25、第三轴承;26、第四轴承;27、第一容腔;28、第二容腔;29、第一进端;30、第二进端;31、偏心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1]如图1

图7所示,本新型涡旋结构,包括:固定涡旋件1,其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静盘2和第二静盘3,固定涡旋件1上设置有进口4和出口5;第一动盘6,其与第一静盘2活动连接;第二动盘7,其与第一动盘6相对设置且与第二静盘3活动连接,第一动盘6和第二动盘7的中心处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8和第二连接部9,第一连接部8和第二连接部9均贯穿固定涡旋件1且通过螺栓连接形成通腔10;偏心轴11,其穿设通腔10。
[0032]固定涡旋件1的左侧端面设置有第一静盘2,固定涡旋件1的右侧端面设置有第二静盘3,且出口5设置于固定涡旋件1的中心处,进口4设置于固定涡旋件1的侧壁,第一静盘2和第二静盘3均与进口4和出口5联通,第一动盘6和第二动盘7为面对面设置,这这样做的好处是,结构对称,机器运转压缩气体时,在任意时刻,第一静盘2和第一动盘6产生的轴向力
及倾覆力矩与第二静盘3和第二动盘7产生的轴向力及倾覆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消除了整机的倾覆力矩及轴向力问题,第一连接部8贯穿固定旋涡件,使得第一动盘6的叶轮活动贴靠于第一静盘2的叶轮,第二连接部9贯穿固定旋涡件,使得第二动盘7的叶轮活动贴靠于第二静盘3的叶轮,第一连接部8的端面与第二连接部9的端面抵靠,接着人工通过螺栓将第一连接部8和第二连接部9连接即形成通腔10,偏心轴11具有偏心部31,偏心部与第一动盘6和第二动盘7连接,并在连接过程中偏心轴11的偏心部穿插通腔10,偏心轴11的驱动方式可以采用联轴器与电机连接,也可以采用皮带驱动,工作时,偏心轴11受上述外部驱动设备驱动进行旋转,偏心轴11的偏心部31带动第一动盘6和第二动盘7分别相对第一静盘2和第二静盘3做平面绕动,此时第一动盘6的叶轮与第一静盘2的叶轮相互啮合,第二动盘7的叶轮与第二静盘3的叶轮也同步反复开合,进口4处的气体被吸入到第一动盘6的叶轮与第一静盘2的叶轮形成的螺旋结构的内腔及第二动盘7的叶轮与第二静盘3的叶轮形成的螺旋结构的内腔,在偏心轴11的驱动下,第一动盘6叶轮和第一静盘2的叶轮相互啮合,螺旋结构内的多个容积腔从外向中心移动,且容积不断变小,从而气体被压缩,并被挤压到螺旋的中心处,进而稳定的从出口5处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涡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涡旋件,其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静盘和第二静盘,所述固定涡旋件上设置有进口和出口;第一动盘,其与所述第一静盘活动连接;第二动盘,其与第一动盘相对设置且与第二静盘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动盘和所述第二动盘的中心处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贯穿所述固定涡旋件且通过螺栓连接形成通腔;偏心轴,其穿设所述通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涡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涡旋件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贯穿所述通孔且通过螺栓连接形成通腔,所述出口与所述通孔联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涡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中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活动抵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涡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卡接部,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偏心轴上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一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泽校胡奇哲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金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