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把手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541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抑制水等异物向传感器配置部附着并防止错误感测的车门把手构造。该车门把手构造包括:车门把手(3),其从车辆(1)的后侧车门(2)向外侧方突出设置;以及传感器部(4),其根据电极(5)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感测用户的操作。车门把手(3)具有配置传感器部(4)的传感器配置部(6)和与传感器配置部(6)邻接设置的邻接部(7)。传感器配置部(6)的上侧壁面(9)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比邻接部(7)的上侧壁面(10)平缓。侧壁面(10)平缓。侧壁面(10)平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把手构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门把手构造。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车门把手构造,已知利用配置于车门把手的电极检测对于外手柄的触摸操作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84121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这样的现有车门把手构造中,在根据电极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触摸操作的情况下,当传感器配置部被雨、洗车时的水等润湿时,存在对用户的触摸操作无反应等进行错误感测的可能性。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水等异物向传感器配置部附着并防止错误感测的车门把手构造。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本专利技术的车门把手构造的特征在于,包括:车门把手,其从车辆的车门向外侧方突出设置;以及传感器部,其对应于电极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感测用户的操作。车门把手具有配置传感器部的传感器配置部和与传感器配置部邻接设置的邻接部。传感器配置部的上侧壁面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比邻接部的上侧壁面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平缓。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能够抑制水等异物向传感器配置部附着并防止错误感测的车门把手构造。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构造,是说明设置于车辆的车门部的车门把手的构成的侧视图。r/>[0014]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构造,是说明要部构成的沿着图1中II

II线的位置的剖视图。
[0015]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构造,是沿着图1中III

III线的位置的剖视图。
[0016]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构造,是沿着图1中IV

IV线的位置的剖视图。
[0017]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构造,是说明水w沿着设置于车辆的车门部的车门把手流下的情形的侧视图。
[0018]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构造,是说明要部构成的图,(a)是与沿着图1中III

III线的位置相当的部位的剖视图。(b)是与沿着图1中II

II线的位置相当的剖视图。(c)是与沿着图1中IV

IV线的位置相当的剖视图。
[0019]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构造,是说明具有设置于车辆的车门部并与传感器配置部邻接设置的邻接部的车门把手的侧视图。
[0020]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构造,是沿着图7中VIII

VIII线的位置的剖视图。
[0021]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构造,是局部透过车门内部并从车辆上方观察安装有车门把手的部分的俯视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
车辆
[0024]2ꢀꢀꢀꢀꢀ
后侧车门(车门)
[0025]3ꢀꢀꢀꢀꢀ
车门把手
[0026]4ꢀꢀꢀꢀꢀ
传感器部
[0027]6ꢀꢀꢀꢀꢀ
传感器配置部
[0028]7、8
ꢀꢀ
邻接部
[0029]9、10 上侧壁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参照适当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说明方向时,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基本上基于从驾驶者观察的前后、左右或上下来说明。另外,“车宽方向”与“左右方向”含义相同。
[0031]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构造的构成。
[0032]如图1所示,包括:车门把手3,其从车辆1的后侧车门2向外侧方突出设置;以及传感器部4,其根据电极5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感测用户的操作。车门把手3具有配置传感器部4的传感器配置部6和分别与传感器配置部6的左右两侧邻接设置的邻接部7、8。
[0033]如图2所示,传感器配置部6的上侧壁面9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α1比图3所示的邻接部7的上侧壁面10的倾斜角α2平缓(α1<α2)。另外,传感器配置部6的上侧壁面9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α1比图4所示的邻接部8的上侧壁面11的倾斜角α3(参照图4)平缓(α1<α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构造中,邻接部7的上侧壁面10的倾斜角α2与邻接部8的上侧壁面11的倾斜角α3设定为相同(α2=α3)。
[0034]如图1所示,传感器配置部6的上侧壁面9的倾斜的起点s1与邻接部7、8的上侧壁面10、11的倾斜的起点s2、s3在上下方向上一致。在后侧车门2的外侧面流下的水w具有与倾斜角平缓的面比较而容易在倾斜角陡峭的面流动的性质。
[0035]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倾斜角平缓的传感器配置部6的上侧壁面9相比,左、右分别邻接的邻接部7、8的上侧壁面9、10具有较大的倾斜角。因此,如图5所示,从传感器配置部6的上方沿后侧车门2的外侧面流下的水w避开传感器配置部6而被向邻接部7、8的方向分开,成为水w1、w2而流下。由此,能够抑制水w作用于传感器配置部6的电极5(参照图1)。
[0036]另外,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3形成为,夹着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水平线L而在上下方向上对称。因此,如图6的(a)~(c)所示,传感器配置部6的上侧壁面9及下侧壁面、邻接部7、8的上侧壁面9、10及下侧壁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大致对称的形状,能够提
高外观品质。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3以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排列的各表面21~23的高度位置(车宽方向左右位置)对齐的方式设置。因此,能够提高车门把手3的外观品质。
[0037]另外,如图1所示,倾斜的起点s1~s3在上下方向上对齐。此外,上下方向的宽度与形成于邻接部8的手柄握持部13相同。由此,如图7所示,传感器配置部6的从车外侧观察的表面21的面积能够设定为大于邻接部8的从车外侧观察的各表面22、23的面积。因此,传感器配置部6视觉辨认性优异,另外,能够将用户触摸的面积设定得大,以使触摸操作容易。
[0038]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构造中,在传感器配置部6的上下、左右方向中间位置凹陷设置具有电极5的凹部15(参照图8)。凹部15以侧面观察呈大致正方形形状且随着趋向车宽方向内侧而凹陷得更低的方式形成(参照图2)。如图8所示,在传感器配置部6的内部设有与电极5导通的开闭用传感器14。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构造在传感器配置部6中的与电极5对置的外侧位置凹陷设有凹部15。
[0039]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配置部6由于凹陷设置的凹部15而壁厚形成得比周围薄。因此,用户的手指与开闭用传感器14的电极5接近。由此,能够提高用户进行了触摸操作的情况下的感测精度。
[0040]此外,如图9所示,传感器部4具有感测用户的触摸操作并使后侧车门2开闭的开闭用传感器14。车门把手3具有由用户握持并对后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把手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把手,其从车辆的车门向外侧方突出设置;以及传感器部,其对应于电极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感测用户的操作,所述车门把手具有配置所述传感器部的传感器配置部和与所述传感器配置部邻接设置的邻接部,所述传感器配置部的上侧壁面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比所述邻接部的上侧壁面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平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把手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配置部的上侧壁面的倾斜的起点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邻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馆健太小野诚贺川贤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