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冷元曦专利>正文

一种负压吸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533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负压引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压吸引器,包括呈中空圆柱形结构的气囊,所述气囊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排气管和负压吸引管,所述负压吸引管的自由端与吸盘连接,所述气囊的顶部与底部设有上连接盘和下连接盘,所述上连接盘和下连接盘的侧壁上分别与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的自由端通过销轴铰接;所述上连接盘的顶部固定有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得患者按压更为方便,通过设置冲水管能够定期对负压吸引管进行冲洗,避免分泌物和淤血等将负压吸引管堵塞,影响负压吸引器的正常使用;通过设置第一管夹确保在冲水时不会将水冲入创面,造成不必要的危害。不必要的危害。不必要的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吸引器


[0001]本技术涉及负压引流
,尤其涉及一种负压吸引器。

技术介绍

[0002]VSD负压引流术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对于骨髓炎等内部难以治疗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是外科治疗技术的革新,具有创伤小,最大限度保留活性组织的优点。
[0003]目前的负压吸引器,其气囊的按压面较小,按压时较为费力;并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负压吸引管内会沉积分泌物和坏死组织,若不进行清理,会对负压吸引管造成堵塞,从而影响负压吸引器的正常使用。
[0004]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负压吸引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负压吸引器,能够使得患者按压更为方便,通过设置冲水管能够定期对负压吸引管进行冲洗,避免分泌物和淤血等将负压吸引管堵塞,影响负压吸引器的正常使用;通过设置第一管夹确保在冲水时不会将水冲入创面,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0006]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吸引器,包括呈中空圆柱形结构的气囊,所述气囊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排气管和负压吸引管,所述负压吸引管的自由端与吸盘连接,
[0008]所述气囊的顶部与底部设有上连接盘和下连接盘,所述上连接盘和下连接盘的侧壁上分别与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的自由端通过销轴铰接;所述上连接盘的顶部固定有把手。
[0009]所述负压吸引管的自由端的侧壁上设有冲水管,所述冲水管的外径小于所述负压吸引管的外径,所述冲水管的外端设有冲水管盖,其内端与所述负压吸引管的内腔连通。
[0010]所述负压吸引管的自由端上套装有第一管夹,所述第一管夹位于所述冲水管与吸盘之间。
[0011]所述负压吸引管与所述气囊相连的一端上套装有第二管夹。
[0012]所述气囊的侧壁呈波纹状结构。
[0013]所述气囊的顶端形成排污部,所述排污部呈中空底部开口的圆柱形结构,其外径小于所述气囊的外径,所述排污部与所述气囊的顶端之间通过过渡部相连,所述过渡部为外径由顶端向底端逐渐增大的锥形结构。
[0014]所述上连接盘的顶部设有挂绳。
[0015]所述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大致呈方形结构,其前壁上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包括开孔、关孔和过渡孔,所述开孔呈圆弧形结构,其内径不小于所述负压吸引管的外径,所述关孔大致呈方形结构,其宽度与所述负压吸引管的管壁宽度的两倍相等;所述过渡孔大
致呈截面宽度由底端向顶端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其宽度较大的一端与所述开孔的顶部连接,其宽度较小的一端与所述关孔的底部连接。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本技术能够使得患者按压更为方便;
[0018](2)本技术通过设置冲水管能够定期对负压吸引管进行冲洗,避免分泌物和淤血等将负压吸引管堵塞,影响负压吸引器的正常使用;通过设置第一管夹确保在冲水时不会将水冲入创面,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气囊的主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管夹的主视图。
[0022]图中:1气囊,2排气管,3负压吸引管,4吸盘,5上连接盘,6下连接盘,7上连接杆,8下连接杆,9把手,10冲水管,11冲水管盖,12第一管夹,13第二管夹,14排污部,15过渡部,16挂绳,17调节孔,18开孔,19关孔,20过渡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4]请参阅图1

3,
[002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吸引器,包括呈中空圆柱形结构的气囊1,所述气囊1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排气管2和负压吸引管3,所述负压吸引管3的自由端与吸盘4连接,
[0026]所述气囊1的顶部与底部设有上连接盘5和下连接盘6,所述上连接盘5和下连接盘6的侧壁上分别与上连接杆7和下连接杆8的一端铰接,所述上连接杆7和下连接杆8的自由端通过销轴铰接;所述上连接盘5的顶部固定有把手9,通过设置上、下连接盘和与两者铰接的上、下连接杆,能够使得患者按压更为方便,通过设置上连接杆7和下连接杆8能够使得按压过程中上连接盘5和下连接盘6受力更为均匀,不会发生倾斜等情况。
[0027]所述负压吸引管3的自由端的侧壁上设有冲水管10,所述冲水管10的外径小于所述负压吸引管3的外径,所述冲水管10的外端设有冲水管盖11,其内端与所述负压吸引管3的内腔连通,通过设置冲水管10能够定期对负压吸引管3进行冲洗,避免分泌物和淤血等将负压吸引管3堵塞,影响负压吸引器的正常使用。
[0028]所述负压吸引管3的自由端上套装有第一管夹12,所述第一管夹12位于所述冲水管10与吸盘4之间,通过设置第一管夹12确保在冲水时不会将水冲入创面,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0029]所述负压吸引管3与所述气囊1相连的一端上套装有第二管夹13。
[0030]所述气囊1的侧壁呈波纹状结构,便于气囊1挤压拍空气时,气囊1能够根据波纹进行规律的折叠,从而能够延长气囊1的使用寿命。
[0031]所述气囊1的顶端形成排污部14,所述排污部14呈中空底部开口的圆柱形结构,其外径小于所述气囊1的外径,所述排污部14与所述气囊1的顶端之间通过过渡部15相连,所述过渡部15为外径由顶端向底端逐渐增大的锥形结构,通过设置过渡部15和排污部14能够
将气囊1内吸入的污物、淤血等排出。
[0032]所述上连接盘5的顶部设有挂绳16,通过设置挂绳16便于将负压吸引器固定于患者的衣服上,从而确保不会因为意外拉扯导致负压吸引管3被扯开。
[0033]所述第一管夹12和第二管夹13大致呈方形结构,其前壁上设有调节孔17,所述调节孔17包括开孔18、关孔19和过渡孔20,所述开孔18呈圆弧形结构,其内径不小于所述负压吸引管3的外径,所述关孔19大致呈方形结构,其宽度与所述负压吸引管3的管壁宽度的两倍相等;所述过渡孔20大致呈截面宽度由底端向顶端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其宽度较大的一端与所述开孔18的顶部连接,其宽度较小的一端与所述关孔19的底部连接,打需要打开管夹使得负压吸引管3畅通时,将负压吸引管3推至开孔18处由于负压吸引管3采用橡胶制成,其自身的弹性作用,使得负压吸引管3恢复为正常状态;当需要使得管夹将负压吸引管3夹住时,将负压吸引管3由开孔18处向关孔19处推动,在经过过渡孔20时,其外壁逐渐被挤压,直至移动至关孔19处,其两侧内壁贴紧,从而完成对负压吸引管3的夹持,使得水流和污物无法通过,本实施例的管夹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操作方便。
[0034]工作时:首先将敷料敷与患者的创面上,然后将吸盘4放置于敷料上,之后将生物半透膜对整个创面部位进行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中空圆柱形结构的气囊(1),所述气囊(1)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排气管(2)和负压吸引管(3),所述负压吸引管(3)的自由端与吸盘(4)连接,所述气囊(1)的顶部与底部设有上连接盘(5)和下连接盘(6),所述上连接盘(5)和下连接盘(6)的侧壁上分别与上连接杆(7)和下连接杆(8)的一端铰接,所述上连接杆(7)和下连接杆(8)的自由端通过销轴铰接;所述上连接盘(5)的顶部固定有把手(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引管(3)的自由端的侧壁上设有冲水管(10),所述冲水管(10)的外径小于所述负压吸引管(3)的外径,所述冲水管(10)的外端设有冲水管盖(11),其内端与所述负压吸引管(3)的内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引管(3)的自由端上套装有第一管夹(12),所述第一管夹(12)位于所述冲水管(10)与吸盘(4)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引管(3)与所述气囊(1)相连的一端上套装有第二管夹(13)。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元曦
申请(专利权)人:冷元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