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反接的低边位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5067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反接的低边位控制电路,包括主开关模块、控制模块和负载R_Load;主开关模块用于接收控制模块发出的信号,然后产生相应开关动作,并且具有防反接功能;控制模块又包含启动和停止按钮,用于传输、驱动或指示给下一级对应的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反接的低边位控制电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电压适应范围较宽,应用在不同电压范围的控制电路时不需要过多考虑电平转换电路,还可以防止直流电源反接,并给电气控制领域增添了一个即能实现启动、保持(自锁)和停止功能,又能够同时满足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功耗低和通用性强的技术应用方面选项。用性强的技术应用方面选项。用性强的技术应用方面选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反接的低边位控制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直流电气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反接的低边位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采用启动、保持(自锁)和停止功能的控制电路在电气控制领域应用广泛,它设置有明显的、利于操作的启动和停止按钮,用来接通和分断所控制的电路,就像应用在计算机中的RAM一样,具有“失电易失、得电不易失”的“记忆保持”功能, 即当控制电路在失电后会自动断开所控制的电路,在复电后须重新由人工优先干预来实现操作,此时按下启动按钮后,会“记忆”保持为得电的启动工作状态;此时再按下停止按钮后,会“记忆”保持为失电的停止工作状态;正因为有了这样可靠的安全优势,从诞生之日起,一直被广大业者普遍应用。
[0003]现阶段采用直流控制电路实现启动、保持(自锁)和停止功能的控制电路与交流控制电路不同,它具有正负极性,不允许反接;另外,直流控制电路又分为高边位的控制方式和低边位的控制方式,即所谓的高边位控制方式是指直流控制电路接在电源和负载之间,而低边位控制方式是指直流控制电路接在负载和电源地之间。
[0004]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过程中发现:1)现阶段采用低边位控制方式的电路,电压范围适应较窄,其应用在不同电压范围的控制电路中需要增加电平转换电路,且通用性较差;若采用纯电磁继电器控制,虽然简单可靠,但是体积大、功耗大而且成本相对较高;2)现阶段采用低边位控制方式的电路是直流电源供电,其直流电源有正负极性要求,甚至其直流负载也有正负极性的限制,因此必须考虑防反接的问题,否则可能会烧坏电源或电路中有极性要求的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反接的低边位控制电路,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反接的低边位控制电路,包括主开关模块、控制模块和负载R_Load;所述的主开关模块包含偏置电阻R3、偏置电阻R4、MOSFET管Q2和MOSFET管Q3;所述MOSFET管Q2和MOSFET管Q3均为N沟道MOSFET管;所述的控制模块又包含启动按钮S1、停止按钮S2、偏置电阻R1、偏置电阻R2、偏置电阻R5、电容C1、电容C2、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为NPN型BJT管;其中所述启动按钮S1是常闭按钮,所述停止按钮S2是常开按钮;主开关模块中的MOSFET管Q2和MOSFET管Q3反向串联,用于防止直流电源反接,即MOSFET管Q2的源极与MOSFET管Q3的源极相连,而MOSFET管Q2的栅极和MOSFET管Q3的栅极相连,MOSFET管Q2的漏极与电源地相连,MOSFET管Q3的漏极与所述的负载R_Load的一端相连;偏置电阻R3的一端与电源地相连,其另一端与偏置电阻R4的一端相连,其连接点与MOSFET
管Q2的栅极或MOSFET管Q3的栅极相连;控制模块中的偏置电阻R1的一端与电源VCC相连,偏置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容C2的一端、偏置电阻R4的另一端和停止按钮S2的一端相连,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源地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相连,三极管Q1的基极与偏置电阻R2的一端和电容C1的一端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源地相连,偏置电阻R2的另一端不仅与停止按钮S2的另一端相连,还与启动按钮S1的一端相连,启动按钮S1的另一端与偏置电阻R5的一端相连,偏置电阻R5的另一端与MOSFET管Q3的漏极相连;负载R_Load的另一端与电源VCC相连。
[000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反接的低边位控制电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电压适应范围较宽,应用在不同电压范围的控制电路时不需要过多考虑电平转换电路,还可以防止直流电源反接,并给电气控制领域增添了一个即能实现启动、保持(自锁)和停止功能,又能够同时满足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功耗低和通用性强的技术应用方面选项。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防反接的低边位控制电路典型示意图。
[000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防反接的低边位控制电路的一个具体实例。
[000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防反接的低边位控制电路的一个防反接具体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11]附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防反接的低边位控制电路典型示意图,包括主开关模块、控制模块和负载R_Load;所述的主开关模块包含偏置电阻R3、偏置电阻R4、MOSFET管Q2和MOSFET管Q3;所述MOSFET管Q2和MOSFET管Q3均为N沟道MOSFET管;所述的控制模块又包含启动按钮S1、停止按钮S2、偏置电阻R1、偏置电阻R2、偏置电阻R5、电容C1、电容C2、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为NPN型BJT管;其中所述启动按钮S1是常闭按钮,所述停止按钮S2是常开按钮;主开关模块中的MOSFET管Q2和MOSFET管Q3反向串联,用于防止直流电源反接,即MOSFET管Q2的源极与MOSFET管Q3的源极相连,而MOSFET管Q2的栅极和MOSFET管Q3的栅极相连,MOSFET管Q2的漏极与电源地相连,MOSFET管Q3的漏极与所述的负载R_Load的一端相连;偏置电阻R3的一端与电源地相连,其另一端与偏置电阻R4的一端相连,其连接点与MOSFET管Q2的栅极或MOSFET管Q3的栅极相连;控制模块中的偏置电阻R1的一端与电源VCC相连,偏置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容C2的一端、偏置电阻R4的另一端和停止按钮S2的一端相连,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源地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相连,三极管Q1的基极与偏置电阻R2的一端
和电容C1的一端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源地相连,偏置电阻R2的另一端不仅与停止按钮S2的另一端相连,还与启动按钮S1的一端相连,启动按钮S1的另一端与偏置电阻R5的一端相连,偏置电阻R5的另一端与MOSFET管Q3的漏极相连;负载R_Load的另一端与电源VCC相连。
[0012]整个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状态:(1)初始状态,刚上电时,启动按钮S1和停止按钮S2均未按下,虽然会有短暂的冲击电压窜入,但是偏置电阻R1与电容C2组成一个RC缓冲电路, R_Load负载、偏置电阻R5、启动按钮S1、偏置电阻R2与电容C1组成另一个RC缓冲电路,这两个RC缓冲电路均能够防止主开关模块中的MOSFET管Q2与MOSFET管Q3在刚上电时,通过偏置电阻R3与偏置电阻R4可能造成的误触发;经过较短的时间,电容C1上的电压迅速上升,使得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偏置电压形成,当这个偏置电压大于三极管Q1的开启电压时,三极管Q1会导通,致使其集电极处于低电位,则在MOSFET管Q2与MOSFET管Q3的栅极与源极之间不会形成大于MOSFET管开启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反接的低边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开关模块、控制模块和负载R_Load;所述的主开关模块包含偏置电阻R3、偏置电阻R4、MOSFET管Q2和MOSFET管Q3;所述MOSFET管Q2和MOSFET管Q3均为N沟道MOSFET管;所述的控制模块又包含启动按钮S1、停止按钮S2、偏置电阻R1、偏置电阻R2、偏置电阻R5、电容C1、电容C2、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为NPN型BJT管;其中所述启动按钮S1是常闭按钮,所述停止按钮S2是常开按钮;主开关模块中的MOSFET管Q2和MOSFET管Q3反向串联,用于防止直流电源反接,即MOSFET管Q2的源极与MOSFET管Q3的源极相连,而MOSFET管Q2的栅极和MOSFET管Q3的栅极相连,MOSFET管Q2的漏极与电源地相连,MOSFET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易鸣李坚王心跃李术何淼欧阳枫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