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外科胸腔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498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胸外科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底板、锥体及锥形容纳体,其中底板中部开设有过液通道,过液通道与腔室连通,腔室内设有转动机构,过液通道与引流管连接;锥体固定于底板上,且锥体内部的液流通道与锥体侧壁的液流出口连通,锥体的侧壁上套设有覆盖液流出口的弹性膜套;锥形容纳体的环形板与底板之间沿周向设有柔性壁,柔性壁的外侧设有连接在环形板和底板之间的弹簧;锥形容纳体的锥形壳与环形板之间固定连接,锥形壳的过液口与引流液输出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通过负压发生结构产生的负压实现对通往胸腔的引流管内壁以及引流管内的液体进行搅动,从而及时清理引流管内壁上的液流沉积成分,并使其及时被引流走。并使其及时被引流走。并使其及时被引流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外科胸腔引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胸外科胸腔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水封瓶,以便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脓胸、血胸等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0003]胸腔闭式引流是胸科手术术后引流的常用手段,通常采用胸腔引流装置实现胸腔积液引流,虽然病人的胸腔内部有一定的压力,但从胸腔引流出的积液往往具有一定的粘度,并且经过一定的时间,容易在引流管的内壁形成沉积,从而使得引流管内的液体流动不畅,阻碍液体流动,导致管内引流压力过低,难以有效的实现病人胸腔积液的向外引流,由于引流管是术后进入人的胸腔的,一般不会轻易更换,如其内壁形成液流沉积成分而影响引流效果,会很麻烦。
[0004]目前的胸腔液流引流装置虽然额外带有引流时的引流负压发生结构,然而其也仅仅只能使得引流过程中的液流在有限程度上实现相对顺畅的引流,无法有效、及时的克服引流管内壁上的液流沉积成分,难以有效的解决胸腔积液引流不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胸外科胸腔引流装置,能够通过负压发生结构产生的负压实现对通往胸腔的引流管内壁以及引流管内的液体进行搅动,从而尽可能的及时清理引流管内壁上的液流沉积成分,并利用本专利技术负压使其及时被引流走。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胸外科胸腔引流装置,包括:
[0007]底板,开设有过液通道,过液通道与通向人体胸腔的引流管连接;
[0008]锥体,锥体的底面固定于底板右表面上,且锥体内部开设有与过液通道相连通的腔室,腔室内设有利用液流流动进行转动的转动机构,转动机构与软轴的一端连接,软轴伸入所述引流管内,且软轴沿其纵向设有若干搅动叶片;所述锥体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腔室相连通的液流出口,锥体的侧壁上套设有覆盖各液流出口的弹性膜套;
[0009]锥形容纳体,包括:环形板,环形板与底板之间沿二者的周向设有柔性壁,环形板和底板之间还连接有弹簧;锥形壳,壳底与环形板右侧面之间密封固定连接,所述锥形壳上开设有过液口,过液口与连接引流瓶的引流液输出管连接。
[0010]上述转动机构包括固定杆,一端固定于腔室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有轴体,轴体上转动连接有环套,环套侧壁上设有多个叶轮,环套上还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与软轴的一端连接;所述叶轮与过液通道的出液口相对。
[0011]上述软轴为螺旋状,软轴以及搅动叶片均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0012]上述底板沿其周向绕制有线圈,且底板沿其周向位于线圈内侧的部分设为铁质结
构,所述铁质结构和线圈形成电磁铁结构,所述环形板也为铁质结构;所述线圈通过供电开关与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过液通道内还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供电开关均与微处理器信号连接;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降为设定压力时,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供电开关给所述线圈供电,从而使得所述电磁铁结构对所述环形板产生吸力,使得所述锥体通过环形板的圆形通口进入锥形壳内;当所述电磁铁结构达到设定的供电时间后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供电开关停止供电。
[0013]上述锥形壳的锥尖部位开设所述过液口,所述锥形壳锥尖连通有引流液输出对接管,引流液输出对接管通过第一连接接头与引流液输出管连接,引流液输出对接管上还设有止回阀。
[0014]上述锥形壳锥尖的内部还设有限制锥体的锥尖往锥形壳的锥尖内部伸入的限位网。
[0015]上述底板和环形板之间连接有导向伸缩杆,所述底板内开设有用于收纳整个导向伸缩杆的收纳通道。
[0016]上述过液通道通过设于底板左表面的第二连接接头与引流管连接。
[0017]上述锥体的侧壁对应于弹性膜套覆盖的地方开设有环形的凹陷区,所述弹性膜套位于所述凹陷区内,凹陷区和弹性膜套之间还设有与所述液流出口相连通的间隙。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胸外科胸腔引流装置,能够通过负压发生结构产生的负压实现对通往胸腔的引流管内壁以及引流管内的液体进行搅动,从而尽可能的及时清理引流管内壁上的液流沉积成分,并利用本专利技术负压使其及时被引流进入腔室。具体地,通过手动推送或自动电磁吸附的方式能够实现底板和环形板之间的相互靠近,从而使得锥体进入锥形容纳体内部,使得锥形容纳体内的液体通过引流液输出管进入引流瓶,与此同时在液体压力作用下弹性膜套紧贴各液流出口,避免锥形容纳体内的液体倒流进引流管内,当释放底板和环形板后,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在锥体和锥形容纳体之间会再次形成液体容纳空间,从而产生负压,使得锥体上的弹性膜套在胸腔压力作用下引流出的液流压力下而张开,从而使得被引流液流逐步进入该液体容纳空间内,在液流流动的过程中会使得腔室内的转动机构的叶轮转动,从而带动软轴转动,则软轴上的叶片会实现搅动引流管内液流以及清理引流管内壁的液流沉积成分的作用,使得液流沉积成分被引流负压及时的引流走。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显著的减少引流管内壁的液流沉积成分,相对于传统引流装置,能够使得胸腔引流更顺畅。而本专利技术的通向引流瓶的引流液输出管与锥形容纳体可拆卸连接,能够方便的拆下后专门清理其内壁的液流沉积成分,此外由于不直接与胸腔相接也可以将引流液输出管做的更粗以避免其内壁液流沉积导致液流流动不畅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负压发生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环形板左视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底板左视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锥体右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参见图1

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胸外科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底板1、锥体3以及锥形容纳体等部件,其中底板1中部开设有过液通道21,过液通道21与通向人体胸腔的引流管22连接。锥体3的底面固定于底板1右表面上,且锥体3内部开设有腔室28,腔室28与过液通道21相连通,腔室28内设有利用液流流动进行转动的转动机构,转动机构与软轴25的一端连接,软轴25穿过过液通道21,并沿引流管22纵向伸入所述引流管22内,且软轴25沿其纵向设有若干搅动叶片26;所述锥体3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腔室28相连通的液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外科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开设有过液通道(21),过液通道(21)与通向人体胸腔的引流管(22)连接;锥体(3),锥体(3)的底面固定于底板(1)右表面上,且锥体(3)内部开设有与过液通道(21)相连通的腔室(28),腔室(28)内设有利用液流流动进行转动的转动机构,转动机构与软轴(25)的一端连接,软轴(25)伸入所述引流管(22)内,且软轴(25)沿其纵向设有若干搅动叶片(26);所述锥体(3)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腔室(28)相连通的液流出口(6),锥体(3)的侧壁上套设有覆盖各液流出口(6)的弹性膜套(5);锥形容纳体,包括:环形板(2),环形板(2)与底板(1)之间沿二者的周向设有柔性壁(14),环形板(2)和底板(1)之间还连接有弹簧(15);锥形壳(4),壳底与环形板(2)右侧面之间密封固定连接,所述锥形壳(4)上开设有过液口,过液口与连接引流瓶的引流液输出管(8)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外科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固定杆(30),一端固定于腔室(28)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有轴体(12),轴体(12)上转动连接有环套(10),环套(10)侧壁上设有多个叶轮(7),环套(10)上还固定有连接杆(27),连接杆(27)与软轴(25)的一端连接;所述叶轮(7)与过液通道(21)的出液口(12)相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胸外科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轴(25)为螺旋状,软轴(25)以及搅动叶片(26)均采用橡胶材质制成。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胸外科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沿其周向绕制有线圈(18),且底板(1)沿其周向位于线圈(18)内侧的部分设为铁质结构,所述铁质结构和线圈(18)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代星樊佳爽张玉琨茹懿姜涛田丰黄立军朱以芳闫小龙倪云峰徐硕男蒋文杰刘娇娇王磊刘悦吕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