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缆通信工程用线缆槽,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安装有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上端面安装有盖板;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底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旋转槽,多个旋转槽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旋转块,多个所述旋转块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多个两两左右对称分布的连接轴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输送柱,方便使缆线位于线缆槽内传送移动,减少缆线位于缆线槽内移动时的摩擦,避免移动摩擦导致缆线外壁容易发生破损的问题,方便缆线位于缆线槽内轻松移动。方便缆线位于缆线槽内轻松移动。方便缆线位于缆线槽内轻松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缆通信工程用线缆槽
[0001]本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光缆通信工程用线缆槽。
技术介绍
[0002]光纤通信技术从光通信中脱颖而出,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支柱之一,在现代电信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光纤通信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其近年来发展速度之快、应用面之广是通信史上罕见的,也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和未来信息社会中各种信息的主要传送工具,在光缆的通信工程中,需要对光缆进行布线,可是布线过程中,需要使用线缆槽。
[0003]现有的光缆通信工程用线缆槽,缆线在缆线槽内拉动前后移动时,由于缆线与缆线槽底部会产生摩擦,进而会导致缆线外壁发生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光缆通信工程用线缆槽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光缆通信工程用线缆槽,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安装有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上端面安装有盖板;
[0006]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底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旋转槽,多个旋转槽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旋转块,多个所述旋转块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多个两两左右对称分布的连接轴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输送柱。
[0007]为了防止传送柱上传送的缆线左右错位进入到第二凹槽与侧板之间的缝隙内的问题,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光缆通信工程用线缆槽优选的,所述输送柱包括传送柱,所述传送柱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两个所述限位柱的直径均大于传送柱的直径,两个所述限位柱之间的距离与两个侧板之间的距离相同。
[0008]为了方便底板与两个侧板之间安装和拆卸,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光缆通信工程用线缆槽优选的,所述底板与两个侧板之间均通过多个螺栓可拆卸连接。
[0009]为了进一步减轻缆线移动时的造成的摩擦损伤的问题,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光缆通信工程用线缆槽优选的,所述传送柱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0010]为了使螺栓的螺钉头位于隐藏至隐藏凹槽内,提高底板与两个侧边安装后底板下端的平整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光缆通信工程用线缆槽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下端面开设有多个与螺栓相匹配的隐藏凹槽。
[0011]为了方便限位柱位于第二凹槽内旋转运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光缆通信工程用线缆槽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柱的下端面与第二凹槽之间的距离大于
‑
毫米。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该种光缆通信工程用线缆槽,通过设置输送柱,使缆线位于多个输送柱上,缆线在缆线槽内前后移动时,多个输送柱旋转带动缆线移动,旋转块位于旋转槽内旋转,减少缆线
位于缆线槽内移动时的摩擦,避免移动摩擦导致缆线外壁容易发生破损的问题,方便缆线位于缆线槽内轻松移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光缆通信工程用线缆槽剖面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输送柱结构图。
[0017]图中,1、底板;101、第一凹槽;102、第二凹槽;103、旋转槽;104、隐藏凹槽;2、侧板;3、盖板;4、旋转块;401、连接轴;402、输送柱;4021、限位柱;4022、传送柱;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0]请参阅图1
‑
3,一种光缆通信工程用线缆槽,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端面安装有两个侧板2,两个侧板2的上端面安装有盖板3;
[0021]底板1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01,第一凹槽101的内部底端开设有第二凹槽102,第二凹槽102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旋转槽103,多个旋转槽103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旋转块4,多个旋转块4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401,多个两两左右对称分布的连接轴40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输送柱402。
[0022]本实施例中:缆线位于线缆槽内拉动移动时,由于缆线位于多个输送柱402上,多个输送柱402旋转带动缆线移动,旋转块4位于旋转槽103内旋转,减少缆线位于缆线槽内移动时的摩擦,避免移动摩擦导致缆线外壁容易发生破损的问题,方便缆线位于缆线槽内轻松移动。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输送柱402包括传送柱4022,传送柱402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4021,两个限位柱4021的直径均大于传送柱4022的直径,两个限位柱4021之间的距离与两个侧板2之间的距离相同。
[0024]本实施例中:输送柱402对缆线移动传送时,通过两个限位柱4021的直径均大于传送柱4022的直径,两个限位柱4021之间的距离与两个侧板2之间的距离相同,进而防止传送柱4022上传送的缆线左右错位进入到第二凹槽102与侧板2之间的缝隙内的问题。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底板1与两个侧板2之间均通过多个螺栓5可拆卸连接。
[0026]本实施例中:对底板1和两个侧板2之间安装时,通过多个螺栓5将底板1与两个侧
板2进行连接,从而达到了方便底板1与两个侧板2之间安装和拆卸的效果。
[002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传送柱402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0028]本实施例中:传送柱4022旋转对缆线传送移动时,通过橡胶垫进一步减轻缆线移动时的造成的摩擦损伤的问题。
[002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底板1的下端面开设有多个与螺栓5相匹配的隐藏凹槽104。
[0030]本实施例中:多个螺栓5对底板1与两个侧板2连接后,螺栓5的螺钉头位于隐藏至隐藏凹槽104内,提高了底板1与两个侧边2安装后底板1下端的平整度。
[003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两个限位柱4021的下端面与第二凹槽102之间的距离大于2
‑
4毫米。
[0032]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限位柱4021的下端面与第二凹槽102之间的距离大于2
‑
4毫米,进而方便限位柱4021位于第二凹槽102内旋转运动。
[003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缆通信工程用线缆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安装有两个侧板(2),两个所述侧板(2)的上端面安装有盖板(3);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01),所述第一凹槽(101)的内部底端开设有第二凹槽(102),所述第二凹槽(102)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旋转槽(103),多个旋转槽(103)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旋转块(4),多个所述旋转块(4)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401),多个两两左右对称分布的连接轴(40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输送柱(4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缆通信工程用线缆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柱(402)包括传送柱(4022),所述传送柱(402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4021),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园园,谷玉青,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匠心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