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端盖铸造模具,涉及电机端盖生产技术领域,其中该铸造模具包括:模具本体;脱模组件,安装在模具本体的外部;其中,所述脱模组件包含伸缩杆,且伸缩杆的伸缩端连接有脱模件;脱模件包含电磁板和活动板,且电磁板和活动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活动板的内部安装有铁片,且铁片与电磁板对应;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组进气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电机端盖铸造模具,由于采用了外部安装脱模组件,不对模具的内部进行改造,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电机端盖铸造模具在使用时,脱模繁琐且需要后续加工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稳定合模,同时还能防止合模时,脱模组件影响工件的正常形成。工件的正常形成。工件的正常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端盖铸造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端盖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电机端盖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0003]目前,现有的电机端盖铸造模具在使用时,通过设置拆卸部、气缸和支撑板,当注塑的铁水注入到拆卸部内部的模型腔内部,铁水便会在模型腔的内部固定成型,当需要对成型的端盖进行取出时,便可控制气缸带动支撑板进行下降,并同步将支撑板和拆卸部从模具本体的内部取出,随后,便可对拆卸部进行拆卸分解,进而使得成型的整个端盖露出,随后便可将端盖取出,整个过程简单方便,避免传动方式的使用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产生。
[0004]但在上述技术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5]脱模繁琐:现有的电机端盖铸造模具在使用时啊,只能通过人工将制备后的电机端盖取出,由于电机端盖生产后温度较高,容易烫伤工作人员,而且工件位于动模和定模之间,如果机器发生错误(或是人工操作出现失误),就会对使用者的手部造成损伤,影响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其次,现有的解决方案为,在模具的内部安装脱模结构,但是这些脱模结构安装在模具的内部(增加模具内部的缝隙),所以在工件成型时,液态材料会流入到模具和脱模结构之间的间隙中,从而使工件的表面出现大量的毛刺,需要后续的处理,影响工作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机端盖铸造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端盖铸造模具,解决现有的电机端盖铸造模具在使用时,脱模繁琐且需要后续加工的技术问题。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10]一种电机端盖铸造模具,该铸造模具包括用于电机端盖成型的模具本体以及安装在模具本体外侧的脱模组件,且该脱模组件用于辅助工件与模具本体分离;
[0011]模具本体,其包含上下对应的动模和定模,动模和定模合模时,将电机端盖溶液注入到模具中,等待其成型;
[0012]脱模组件,安装在模具本体的外部,脱模组件用于在模具本体开模时辅助工件脱模,使得工件与模具分离;
[0013]其中,脱模组件包含伸缩杆,且伸缩杆的伸缩端连接有用于辅助脱模的脱模件;
[0014]脱模件包含上下对应的电磁板和活动板,且电磁板和活动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活动板的内部安装有铁片,且铁片与电磁板对应,所以在电磁板充电产生磁性,对活动板内部的铁片进行吸引,使得活动板向电磁板的方向移动,此时吸附在活动板底部的工件一起被待其,从而使工件与模具分离;
[0015]活动板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组进气孔,且进气孔通过管道与电磁板外壁的气口连通,气口通过管道与外界的气泵连接,从而为气口提供抽气或排气,使得活动板能够与工件吸合,或者与工件分离。
[0016]优选的,所述电磁板与伸缩杆的伸缩端连接,且伸缩杆的伸缩端不与活动板连接,所以活动板能够自由移动,方便后续的电磁板对活动板的调整。
[0017]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底部连接有中心板,且中心板的内部插接有两个上下对应的齿板,齿板与中心板内部的对接齿轮啮合,且对接齿轮设置在两个齿板之间,因此在旋转对接齿轮时,能够同时带动两个齿板移动,使得齿板带动支脚移动,从而调整两个支脚之间的间距,方便与不同大小的模具配合使用。
[0018]优选的,所述中心板的外部安装有转动轴,且转动轴与中心板内部的对接齿轮连接,通过转动转动轴带动对接齿轮旋转;中心板的外部安装有螺栓,且螺栓的螺杆穿过对接齿轮的中心,在对接齿轮旋转完成后,通过旋转螺栓,使得螺栓向转动轴方向移动,并挤压转动轴,此时转动轴便无法旋转,从而控制两个支脚不在移动,保持支脚的位置。
[0019]优选的,所述齿板的端部连接有支脚,且支脚包含夹持杆,安装在夹持杆端部的固定板以及安装在夹持杆外部的夹持板,夹持板与夹持杆活动连接。
[0020]优选的,所述夹持杆与定模的两侧连接,且夹持杆上的固定板和夹持板与定模的外壁贴合,通过调整夹板在夹持杆上的位置,调整夹持板和固定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将定模夹持在夹持板和固定板之间,齿板的端部连接有侧板,且侧板与夹持杆连接,使得支脚与齿板连动。
[0021]优选的,所述夹持板的外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顶面以及夹持杆的外壁均安装有卡齿;夹持杆外部的卡齿与通孔内壁的卡齿对应卡接,无法将夹持板向远离固定板方向移动,从而保持夹持板和固定板之间的距离,从而稳定的夹住模具,如同所示。
[0022]优选的,在伸缩杆伸长时,伸缩杆伸缩端的脱模件移动到定模的上方,且活动板与定模的顶部贴合,此时活动板与定模内部的工件贴合,方便活动板对模具的抓取,当工件与模具分离后,控制活动板与工件分离,此时工件并自然掉落下来。
[0023]优选的,在伸缩杆收缩时,伸缩杆伸缩端的脱模件位于模具本体的外侧,且模具本体和脱模件互不接触,此时,模具本体合模时,电磁板和活动板均不与模具本体接触,便不会影响模具本体的正常使用。
[0024](三)有益效果
[0025]1、由于采用了外部安装脱模组件,不对模具的内部进行改造,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电机端盖铸造模具在使用时,脱模繁琐且需要后续加工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稳定合模,同时还能防止合模时,脱模组件影响工件的正常形成。
[0026]2、由于采用了对接齿轮和齿板啮合,在对接齿轮旋转时,带动齿板啊移动,进而实现了脱模组件的快速更换与安装。
[0027]3、由于采用了卡齿将夹持板固定在夹持杆上,进而实现了脱模组件的快速更换与安装,同时还能对不同大小的模具进行配合使用。
附图说明
[0028]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模具本体的爆炸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脱模组件的结构图之一;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脱模组件的结构图之二;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脱模件的结构图;
[0034]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夹持板和夹持杆的局部截面图;
[0035]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中心板和齿板的局部截面图。
[0036]图例说明:1、模具本体;11、动模;12、定模;2、脱模组件;21、中心板;22、侧板;23、夹持杆;24、固定板;25、夹持板;26、转动轴;27、伸缩杆;28、脱模件;281、电磁板;282、活动板;283、气口;29、卡齿;31、对接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端盖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该铸造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其包含上下对应的动模(11)和定模(12);脱模组件(2),安装在模具本体(1)的外部,所述脱模组件(2)用于在模具本体(1)开模时辅助工件脱模;其中,所述脱模组件(2)包含伸缩杆(27),且伸缩杆(27)的伸缩端连接有用于辅助脱模的脱模件(28);脱模件(28)包含上下对应的电磁板(281)和活动板(282),且电磁板(281)和活动板(282)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活动板(282)的内部安装有铁片,且铁片与电磁板(281)对应;所述活动板(282)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组进气孔,且进气孔通过管道与电磁板(281)外壁的气口(283)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端盖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板(281)与伸缩杆(27)的伸缩端连接,且伸缩杆(27)的伸缩端不与活动板(282)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端盖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27)的底部连接有中心板(21),且中心板(21)的内部插接有两个上下对应的齿板(32),两个所述齿板(32)均与中心板(21)内部的对接齿轮(31)啮合,且对接齿轮(31)设置在两个齿板(32)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端盖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板(21)的外部安装有转动轴(26),且转动轴(26)与中心板(21)内部的对接齿轮(31)连接;所述中心板(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发华,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常裕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