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455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麻醉辅助装置,包括针芯、内套和移动管;针芯的尾部设置有尾套;内套中设置有第一阶梯孔,第一阶梯孔包括第一前段和第一后段,第一前段的内径大于第一后段的内径;移动管位于第一前段,移动管的内径小于注射器端头的外径;针芯的尾套插在第一前段;所述内套中设置有空腔,空腔与第一前段连通,空腔位于尾套和移动管之间,空腔用于承接从尾套中滴落的脑脊液,空腔中设置有试纸;所述内套由透明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麻醉辅助装置在内套中设置空腔,利用空腔承接从尾套中滴落的脑脊液,不但方便麻醉师观察是否有脑脊液流出,而且不会对手术环境产生影响。而且不会对手术环境产生影响。而且不会对手术环境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麻醉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麻醉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腰椎穿刺属于一种常见的麻醉手段,具体操作手法是:将穿刺针从病患脊椎的特定棘突间隙刺入,针尖依次穿过棘上韧带、黄韧带、硬脑膜和蛛网膜,到达蛛网膜下隙,然后将麻醉药液注入蛛网膜下隙。当麻醉师手持穿刺针刺过黄韧带和蛛网膜时均具有“落空感”,这种手感是麻醉师判断针尖是否到达蛛网膜下隙的重要依据,这种判断方法十分依赖麻醉师的经验和手感。另一种判断针尖是否到达蛛网膜下隙的方法是等待观察是否有脑脊液从穿刺针中流出,但是脑脊液是无色透明液体,在穿刺针的尾部并不显眼;另一方面,即使有少量液体从穿刺针中滴落,也可能是停留在穿刺针内的药液,同时,滴落的液体也容易对手术环境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麻醉辅助装置,帮助麻醉师观察脑脊液以及判定穿刺针的针尖是否到达蛛网膜下隙。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麻醉辅助装置,包括针芯、内套和移动管;
[0005]所述针芯的尾部设置有尾套;所述内套中设置有第一阶梯孔,第一阶梯孔包括第一前段和第一后段,第一前段的内径大于第一后段的内径;移动管位于第一前段,移动管的内径小于注射器端头的外径,移动管能够在第一前段沿着轴向前后移动;针芯的尾套插在第一前段;所述内套中设置有空腔,空腔与第一前段连通,空腔位于尾套和移动管之间,空腔用于承接从尾套中滴落的脑脊液,空腔中设置有试纸;所述内套由透明材料制成;
[0006]本技术中的针芯用于穿刺,在使用时,麻醉师首先将尾套插入第一前段,然后针芯刺入患者脊椎的蛛网膜下隙,等待患者的脑脊液从尾套中滴落,滴落的脑脊液会直接进入空腔,使得空腔内的试纸潮湿,麻醉师观察试纸是否潮湿就可以判定穿刺是否成功,同时,滴落的脑脊液也会存在空腔内,不会污染手术室环境;在判定穿刺成功之后,麻醉师将注射器的端头插从第一后段插入,注射器的端头推着移动管进入尾套内,当注射器插入足够深之后,麻醉师推药,药品经过移动管进入针芯,最后被注入患者体内。
[0007]为了方便脑脊液从尾套流出,所述尾套内设置有轴向的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数量为四个并且在尾套内呈十字形分布,沿着针芯至尾套的方向,所述引流槽的深度逐渐增加。
[0008]为了对移动管限位,所述移动管的尾部设置有凸环,所述凸环的外径等于第一前段的内径,确保移动管只能在第一前端移动而无法进入第一后段。
[0009]进一步的,麻醉辅助装置还包括外套;所述外套设置有第二阶梯孔,第二阶梯孔包括第二前段和第二后段,第二前段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内套插入第二前段并接触压力
传感器,外套的表面设置有显示器,显示器显示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值;
[0010]在进行穿刺操作时,麻醉师捏住外套进针,针芯在患者体内的阻力会通过内套传递至压力传感器,这意味着显示器可以实时显示穿刺时的进针阻力,在针芯刺过黄韧带和蛛网膜时麻醉师不仅手上均具有“落空感”,而且能够目视到显示器上的阻力数值产生一次突变,帮助麻醉师更好的掌握当前的进针情况。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的前端设置有前盖,所述内套和第二前段间隙配合,所述前盖合在外套的前端并盖住内套,前盖用于固定内套。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由透明材料制成,有助于麻醉师目视试纸。
[0013]进一步的,所述试纸为温度显色试纸,温度显色试纸的颜色突变温度可以设定在30摄氏度左右,即试纸温度超过30摄氏度时试纸颜色将发生突变;温度显色试纸为市场成熟产品,可以直接购买,具体的颜色突变温度与试纸型号有关;手术室的室内温度一般为22摄氏度,从患者体内流出的脑脊液温度接近患者体温,通过温度显色试纸是否色变可以进一步判定从尾套滴落的液体是否是患者的脑脊液。
[0014]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麻醉辅助装置在内套中设置空腔,利用空腔承接从尾套中滴落的脑脊液,不但方便麻醉师观察是否有脑脊液流出,而且不会对手术环境产生影响。(2)本技术的麻醉辅助装置在尾套内设置引流槽,促进脑脊液流出,不需要脑脊液充满尾套才会滴落,有利于麻醉师判断穿刺是否成功。(3)本技术的麻醉辅助装置在第一前段设置移动管,利用移动管实现尾套和注射器的连通,避免引流槽造成漏液。(4)本技术的麻醉辅助装置在内套和外套之间设置压力传感器,利用显示器显示压力传感器的数据,麻醉师可以通过显示器看到数值化的进针阻力,帮助麻醉师更好的掌握当前的进针情况。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实施例1中针芯的剖面图。
[0016]图2是图1的右视图。
[0017]图3是实施例1中内套和移动管的剖面图。
[0018]图4是图4的左视图。
[0019]图5是实施例1中外套的剖面图。
[0020]图6是图5的左视图。
[0021]图7是实施例1麻醉辅助装置的剖面图。
[0022]图8是实施例1麻醉辅助装置的应用状态图(其一)。
[0023]图9是实施例1麻醉辅助装置的应用状态图(其二)。
[0024]其中:100、针芯;110、尾套;111、引流槽;200、内套;210、第一阶梯孔;211、第一前段;212、第一后段;220、空腔;230、温度显色试纸;300、移动管;310、凸环;400、外套;410、第二阶梯孔;411、第二前段;412、第二后段;420、压力传感器;430、显示器;440、前盖;500、注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麻醉辅助装置,包括针芯100、内套200、移动管300和外套400;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针芯100的尾部设置有尾套110,尾套110内设置有四个轴向的引流槽111,引流槽111在尾套110内呈十字形分布,沿着针芯100至尾套110的方向,引流槽111的深度逐渐增加;
[0029]如图3和图4所示,内套200中设置有第一阶梯孔210,第一阶梯孔210包括第一前段211和第一后段212,第一前段211的内径大于第一后段212的内径;移动管300位于第一前段211,移动管300的尾部设置有凸环310,凸环310的外径等于第一前段211的内径,移动管300的内径小于注射器500端头的外径,移动管300能够在第一前段211沿着轴向前后移动;如图7所示,组装后的针芯100的尾套110插在第一前段211;内套200中设置有空腔220,空腔220与第一前段211连通,空腔220位于尾套110和移动管300之间,空腔220用于承接从尾套110中滴落的脑脊液,空腔220中设置有温度显色试纸230,温度显色试纸230的颜色突变温度为30摄氏度,即试纸温度超过30摄氏度时试纸颜色将发生突变;
[0030]如图5和图6所示,外套400设置有第二阶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醉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针芯(100)、内套(200)和移动管(300);所述针芯(100)的尾部设置有尾套(110);所述内套(200)中设置有第一阶梯孔(210),第一阶梯孔(210)包括第一前段(211)和第一后段(212),第一前段(211)的内径大于第一后段(212)的内径;移动管(300)位于第一前段(211),移动管(300)的内径小于注射器(500)端头的外径;针芯(100)的尾套(110)插在第一前段(211);所述内套(200)中设置有空腔(220),空腔(220)与第一前段(211)连通,空腔(220)位于尾套(110)和移动管(300)之间,空腔(220)中设置有试纸;所述内套(200)由透明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套(110)内设置有轴向的引流槽(1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麻醉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111)的数量为四个并且在尾套(110)内呈十字形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麻醉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针芯(100)至尾套(110)的方向,所述引流槽(111)的深度逐渐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帅权哲峰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