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塞式血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4289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柱塞式血液分离装置,包括上管,其内部形成第一上腔、第一通孔以及第一下腔;下管,其内部形成第二上腔、第二通孔以及第二下腔;上盖,与上管螺纹连接,所述上盖与第一上腔之间形成上分离腔;下盖,与下管螺纹连接,所述下盖与第二下腔之间形成下分离腔;上密封柱塞,从上盖中穿过;下密封柱塞,从下盖中穿过;所述上管下端与下管上端形成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柱塞式血液分离装置,将以往较长的柱塞杆分为两段较短柱塞杆,两根柱塞杆分别穿设在分离腔内实现对上下两个通孔的封堵;柱塞单独螺纹,安装简单,分层液体时堵住通道更方便。通道更方便。通道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柱塞式血液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柱塞式血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针对血液中PRP血浆的分离都会用到血液分离装置,通过血液分离装置对血液依次进行两次分离,从而分离出PRP血浆。
[0003]现有的血液分离装置参照在先专利,专利号:201280063492.8,专利名称:血液分离装置,在现有的血液分离装置中,柱塞杆设置在中间的注入腔内,柱塞杆较长,柱塞杆的通过螺纹拧紧,柱塞棒有断裂风险,并且中间腔室内由于设置了柱塞杆,容易影响血液在上下两个分离腔室之前流通,影响中间腔室的容积。
[0004]因此,综上所述,现有的血液分离装置存在封堵结构不可靠,容易造成上下分离腔室泄露的问题,影响血液分离装置的稳定可靠的血液分离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柱塞式血液分离装置,解决现有血液分离装置中因柱塞杆较长,造成血液分离装置结构不稳定可靠的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提供一种柱塞式血液分离装置,包括
[0008]上管,其内部形成第一上腔、第一通孔以及第一下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第一上腔和第一下腔;
[0009]下管,其内部形成第二上腔、第二通孔以及第二下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第二上腔和第二下腔;
[0010]上盖,与上管螺纹连接,所述上盖与第一上腔之间形成上分离腔,所述上盖上下移动适于调节上分离腔的容积大小;
[0011]下盖,与下管螺纹连接,所述下盖与第二下腔之间形成下分离腔,所述下盖上下移动适于调节下分离腔的容积大小;
[0012]上密封柱塞,从上盖中穿过,并与上盖形成螺纹配合,所述上密封柱塞下端适于与第一通孔配合,以使第一上腔和第一下腔隔断;
[0013]下密封柱塞,从下盖中穿过,并与下盖形成螺纹配合,所述下密封柱塞上端适于与第二通孔配合,以使第二上腔和第二下腔隔断;
[0014]所述上管下端与下管上端形成螺纹连接,以使第一下腔和第二上腔之间形成注入腔;
[0015]所述上盖或者下盖上开设抽孔。
[0016]进一步的,所述上管外壁开设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置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抵紧上管外壁和上盖内壁,以密封上管和上盖。
[0017]进一步的,所述下管外壁开设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置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抵紧下管外壁和上管内壁,以密封上管和下管。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技术的柱塞式血液分离装置,将以往较长的柱塞杆分为两段较短柱塞杆,两根柱塞杆分别穿设在分离腔内实现对上下两个通孔的封堵;柱塞单独螺纹,安装简单,分层液体时堵住通道更方便。
[0020]血液分离装置整体结构得到大大的优化,部件减少,结构稳定可靠,稳定确保血液分离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2]图1是柱塞式血液分离装置立体图;
[0023]图2是柱塞式血液分离装置半剖图;
[0024]图3是上管的半剖图;
[0025]图4是下管的半剖图;
[0026]其中,
[0027]2、上管,21、第一上腔,22、第一通孔,23、第一下腔;
[0028]3、下管,31、第二上腔,32、第二通孔,33、第二下腔;
[0029]4、上盖,41、上密封柱塞;
[0030]5、下盖,51、下密封柱塞;
[0031]61、第一安装槽,62、第二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33]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柱塞式血液分离装置,包括
[0034]上管2,其内部形成第一上腔21、第一通孔22以及第一下腔23,所述第一通孔22连通第一上腔21和第一下腔23;
[0035]下管3,其内部形成第二上腔31、第二通孔32以及第二下腔33,所述第二通孔32连通第二上腔31和第二下腔33;
[0036]上盖4,与上管2螺纹连接,所述上盖4与第一上腔21之间形成上分离腔,所述上盖4上下移动适于调节上分离腔的容积大小;
[0037]下盖5,与下管3螺纹连接,所述下盖5与第二下腔33之间形成下分离腔,所述下盖5上下移动适于调节下分离腔的容积大小;
[0038]上密封柱塞41,从上盖4中穿过,并与上盖4形成螺纹配合,所述上密封柱塞41下端适于与第一通孔22配合,以使第一上腔21和第一下腔23隔断;
[0039]下密封柱塞51,从下盖5中穿过,并与下盖5形成螺纹配合,所述下密封柱塞51上端适于与第二通孔32配合,以使第二上腔31和第二下腔33隔断;
[0040]所述上管2下端与下管3上端形成螺纹连接,以使第一下腔23和第二上腔31之间形
成注入腔;所述上盖4或者下盖5上开设抽孔。
[0041]注入腔连接注入呼吸阀和注入口,呼吸阀和注入口开设在下管3上。
[0042]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上管2外壁开设第一安装槽61,所述第一安装槽61内设置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抵紧上管2外壁和上盖4内壁,以密封上管2和上盖4。
[0043]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下管3外壁开设第二安装槽62,所述第二安装槽62内设置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抵紧下管3外壁和上管2内壁,以密封上管2和下管3。
[0044]本技术柱塞式血液分离装置工作原理:
[0045]血液通过注入管的注入口,并填充至上分离腔,旋转上密封柱塞41将上分离腔内腔封闭之后进行第一次分离,分离后,红细胞白位于下层,血清为上层,再旋转上密封柱塞41,打开第一通孔22,通过转动上盖4,将血清推入注入腔内,然后封闭第一通孔22,并将红细胞白留在上分离管内;
[0046]打开第二通孔32,将注入管内的血清填充至下分离管内,旋转下密封柱塞51将第二通孔32封闭,之后进行第二次分离,分离后,形成PRP层和杂质层,再旋转下密封柱塞51,打开第二通孔32,通过转动下盖5,将杂质层推入注入管内,然后封闭第二通孔32,通过下盖5的抽孔抽取PRP血浆。
[0047]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塞式血液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上管,其内部形成第一上腔、第一通孔以及第一下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第一上腔和第一下腔;下管,其内部形成第二上腔、第二通孔以及第二下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第二上腔和第二下腔;上盖,与上管螺纹连接,所述上盖与第一上腔之间形成上分离腔,所述上盖上下移动适于调节上分离腔的容积大小;下盖,与下管螺纹连接,所述下盖与第二下腔之间形成下分离腔,所述下盖上下移动适于调节下分离腔的容积大小;上密封柱塞,从上盖中穿过,并与上盖形成螺纹配合,所述上密封柱塞下端适于与第一通孔配合,以使第一上腔和第一下腔隔断;下密封柱塞,从下盖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春高春强胡艳灵王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泰美瑞常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