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银专利>正文

一种细胞免污染培养方法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7401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细胞免培养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细胞免污染培养方法与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培养皿放置在培养系统中,通过培养系统将培养皿周围的空气进行杀菌净化;步骤二:使净化后的空气以培养皿为中心向周围流动;步骤三:将培养基和细胞先后加入到培养皿当中;步骤四:将盖子盖在培养皿上并利用培养系统对盖子与培养皿底部的缝隙处进行消毒;步骤五:将培养皿移入到无菌培养室当中进行培养;所述系统包括底框,及固定在底框上端面外侧的紫外线灯A,及安装在底框内用于使空气从下方进入到底框当中的风机,及固定在底框内壁上的紫外线灯B;能够满足操作人员随时随地进行细胞的免污染培养。时随地进行细胞的免污染培养。时随地进行细胞的免污染培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胞免污染培养方法与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细胞培养
,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细胞免污染培养方法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细胞培养是指在体外模拟体内环境,使之生存、生长、繁殖并维持主要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方法,无毒和无菌是体外培养细胞的首要条件,需要避免细菌和有毒物质进入到培养细胞的培养皿当中,而现有的细胞培养的方法中,在将细胞、培养基和培养皿组合到一起的时候大多都是在无菌室当中进行的,但是这样的方法只能在无菌室当中进行操作,无菌室无法移动,不能够满足操作中人员随时随地或者在紧急的情况下完成细胞的培养;
[0003]所以本申请提出一种细胞免污染培养方法与系统,能够满足操作人员随时随地进行细胞的免污染培养,可以在特定的无菌室等场所以外也能够完成细胞的免污染培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细胞免污染培养方法与系统,能够满足操作人员随时随地进行细胞的免污染培养。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细胞免污染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将培养皿放置在培养系统中,通过培养系统将培养皿周围的空气进行杀菌净化;
[0008]步骤二:使净化后的空气以培养皿为中心向周围流动;
[0009]步骤三:将培养基和细胞先后加入到培养皿当中;
[0010]步骤四:将盖子盖在培养皿上并利用培养系统对盖子与培养皿底部的缝隙处进行消毒;
[0011]步骤五:将培养皿移入到无菌培养室当中进行培养。
[0012]进一步所述系统包括底框,及固定在底框上端面外侧的紫外线灯A,及安装在底框内用于使空气从下方进入到底框当中的风机,及固定在底框内壁上的紫外线灯B。
[0013]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能够嵌入到底框当中且周围均布有出气口的网,及固定在网下方的用于过滤细菌的过滤膜。
[0014]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固定在底框下端的底座,及可拆卸安装在底座中的棉花网,及固定在底座上且连接有多个喷嘴的料箱,多个喷嘴位于底座内。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细胞免污染培养方法的流程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培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底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网和台阶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过滤膜和滤纸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培养系统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底座和棉花网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棉花网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立柱和转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转臂和螺旋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一种细胞免污染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步骤一:将培养皿放置在培养系统中,通过培养系统将培养皿周围的空气进行杀菌净化;
[0029]步骤二:使净化后的空气以培养皿为中心向周围流动;
[0030]步骤三:将培养基和细胞先后加入到培养皿当中;
[0031]步骤四:将盖子盖在培养皿上并利用培养系统对盖子与培养皿底部的缝隙处进行消毒;
[0032]步骤五:将培养皿移入到无菌培养室当中进行培养。
[0033]通过观察图1,可以根据图中所示可以得到细胞免污染培养的方法过程,首先将培养皿自身进行除菌消毒,然后加工培养皿放置在培养系统中,再通过培养系统将培养皿周围的空气进行杀菌净化,并且使净化后的空气以培养皿为中心向周围进行流动,从而避免带有细菌的空气从周围流进到培养皿当中;随后将培养基和细胞先后加入到培养皿当中;操作完毕之后将盖子盖在培养皿上,并利用培养系统对盖子与培养皿底部的缝隙处进行消毒,避免细菌通过盖子与培养皿底部的缝隙处进入到培养皿当中;最后将培养皿移入到无菌培养室当中进行培养;
[0034]本申请的上述方法,能够通过确保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将周围的空气当中的细菌杀死的方式来进行免污染培养,从而能够避免因为空气流动时使细菌混入到培养皿当中的隐患。
[0035]通过观察图3和图4,可以根据图中所示可以得到通过紫外线对空气进行除菌的一个示例性工作过程是:
[0036]所述系统包括管状的底框01,底框01上端面的外侧安装有自备电源的紫外线灯A02,底框01的内壁上安装有自备电源的紫外线灯B04,底框01内安装有风机03,风机03能够在工作时使空气由下向上穿过底框01;在对空气进行杀菌的时候,只需要使风机03开始工作,便可以使风机03带动空气从底框01下方进入并穿过底框01从底框01的上方流动出来,而在空气经过紫外线灯B04的时候,紫外线灯B04能够将空气中的细菌杀死,从而实现对空气中的细菌进行杀菌的效果;
[0037]同时底框01上端面的外侧安装有自备电源的紫外线灯A02,紫外线灯A02能够形成一个环状的杀菌范围,将底框01周围进行覆盖来使从周围进入到底框01上方的空气中的细菌进行消杀,从而确保在底框01上方进行细胞培养的时候周围的空气中不会存在细菌;
[0038]利用风机03的带动在培养皿周围形成正压,使培养皿周围的无菌空气不断地向周围流动,避免周围的带有细菌的空气流向培养皿,从而达到能够为培养细胞时避免被污染的效果。
[0039]通过观察图5至图7,可以根据图中所示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除菌效果的一个示例性工作过程是:
[0040]所述系统还包括能够嵌入到底框01当中的网05,网05的周围均布有出气口能够使底框01中向上流动出来的空气被分散从网05的四周向上流动出来,从而形成一个环形的空去流动区域,来带动网05上方的空气不断的向上流动,从而确保网05周围的空气中不存在细菌,网05下方固定连接有用于过滤细菌的过滤膜07,能够在风机03的作用下从底框01下方进入到底框01当中的空气首先经过过滤膜07,从而利用过滤膜07初步将空气中的细菌进行过滤,了从而提高对空气的除菌效果。
[0041]通过观察图5至图7,可以根据图中所示可以得到便于放置不同型号培养皿的一个示例性工作过程是:
[0042]所述的网05中部设置有台阶凹槽06,台阶凹槽06由外至内的深度间隔变大;在放置培养皿的时候,将培养放置在台阶凹槽06当中,此时培养皿能够根据自身的尺寸卡入到台阶凹槽06对应的某一个深度,从而通过台阶凹槽06的侧壁将培养皿卡住,从而避免培养皿在台阶凹槽06当中发生水平方向上的意外滑动,能够使培养皿在使用的过程中稳定的放置在台阶凹槽06中;而穿过网05流动出来的空气能够在培养皿的周围形成一个保护圈,使培养皿位于保护圈中心的安全区域,从而实现在操作的时候培养皿周围的空气不断的向上流动避免带有细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胞免污染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培养皿放置在培养系统中,通过培养系统将培养皿周围的空气进行杀菌净化;步骤二:使净化后的空气以培养皿为中心向周围流动;步骤三:将培养基和细胞先后加入到培养皿当中;步骤四:将盖子盖在培养皿上并利用培养系统对盖子与培养皿底部的缝隙处进行消毒;步骤五:将培养皿移入到无菌培养室当中进行培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免污染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底框(01),及固定在底框(01)上端面外侧的紫外线灯A(02),及安装在底框(01)内用于使空气从下方进入到底框(01)当中的风机(03),及固定在底框(01)内壁上的紫外线灯B(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胞免污染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能够嵌入到底框(01)当中且周围均布有出气口的网(05),及固定在网(05)下方的用于过滤细菌的过滤膜(0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胞免污染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05)中部设置有台阶凹槽(06),台阶凹槽(06)由外至内的深度间隔变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细胞免污染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05)下端固定有用于过滤空气中灰尘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银何春兰
申请(专利权)人:董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