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光系统、摄像装置及摄像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3814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29
本申请公开一种补光系统、摄像装置及摄像方法,属于摄像装置技术领域。所公开的补光系统包括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透镜和控制装置,透镜具有入光面,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均朝向入光面,且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间隔设置,第一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一光束在透镜作用下形成第一视场角,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二光束在透镜作用下形成第二视场角,第二视场角大于第一视场角;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通信连接,控制装置用于调节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和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的比值,以使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在透镜的作用下形成出光角,出光角在第一视场角和第二视场角之间的角度范围内变化。场角和第二视场角之间的角度范围内变化。场角和第二视场角之间的角度范围内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补光系统、摄像装置及摄像方法


[0001]本申请属于摄像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补光系统、摄像装置及摄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拍摄过程中,通过补光系统优化光线分布情况,可以达到提升拍摄质量的效果,因此,补光系统的补光效果将直接决定拍摄质量的优劣。
[0003]相关技术中,补光系统包括至少两个补光灯和透镜,通过补光灯和透镜相结合的方式来改变补光效果。具体来说,透镜设有至少两个入光面,入光面与补光灯一一配合,补光灯发出的光束通过对应的入光面射入透镜内,这样一来,通过调节处于发光状态的补光灯的数量,能够改变补光效果。但是,由于透镜具有至少两个入光面,导致补光系统的尺寸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补光系统、摄像装置及摄像方法,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补光系统的尺寸较大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补光系统,包括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透镜和控制装置,其中:
[0006]所述透镜具有入光面,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均朝向所述入光面,且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一光束在所述透镜的作用下形成第一视场角,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二光束在所述透镜的作用下形成第二视场角,所述第二视场角大于所述第一视场角;
[0007]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通信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的比值,以使所述第一光束和所述第二光束在所述透镜的作用下形成出光角,所述出光角在所述第一视场角和所述第二视场角之间的角度范围内变化。
[0008]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包括上述的补光系统。
[0009]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摄像方法,应用于上述的摄像装置,包括:
[0010]根据摄像装置的拍摄模式确定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和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的比值,以控制出光角等于第一视场角和第二视场角之间的角度范围内的角度值,出光角与摄像装置的拍摄模式相适配。
[001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均朝向入光面,且二者发出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均经过入光面,故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共用同一个入光面,相比于设置至少两个入光面、光源与入光面一一对应的方案,入光面的数量减少,透镜的尺寸减小,故补光系统的尺寸减小。
[0012]而且,通过控制装置改变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和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的比值,能够改变第一发光元件的光能量在总光能量中的比例,同时,也就会改变第二发光元
件的光能量在总光能量中的比例,进而在出光角所限定的区域范围中,第一发光元件的光能量所占的比例也就会改变,同时,第二发光元件的光能量所占的比例也会改变,因此,出光角得到调节,最终达到调节补光效果的目的。
[0013]如此设置,该补光系统在调节补光效果的同时,能够达到尺寸减小的目的。另外,控制装置调节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与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的比值,使得出光角能够在第一视场角和第二视场角之间的角度范围内变化,也就是说,出光角能够等于第一视场角和第二视场角之间的角度范围内的任意角度值,而并非是等于特定的至少两个角度值中的一个角度值。因此,该补光系统的补光效果的可调节范围扩大,适用范围扩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一光束在透镜内的路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透镜的出光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一光束经过出光面时的路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一光束部在透镜内的路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二光束部在透镜内的路径示意图;
[0019]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二光束部经过反光面的路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00

第一发光元件;
[0023]200

第二发光元件;210

第一发光部;220

第二发光部;
[0024]300

透镜;310

第一入光面;320

第二入光面;330

反光面;340

出光面;341

第四曲面;
[0025]400

第一光束;
[0026]500

第二光束;
[0027]θ1‑
第一视场角;θ2‑
第二视场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9]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
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30]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补光系统、摄像装置及摄像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0031]请参考图1

图7,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补光系统包括第一发光元件100、第二发光元件200、透镜300和控制装置。其中,第一发光元件100和第二发光元件200作为光源,分别能够发出光束;透镜300具有聚光能力,能够将第一发光元件100和第二发光元件200发出的光束进行聚合,使光束中更多的光能量抵达目标物,提高目标物的清晰度;控制装置用于调节第一发光元件100的发光强度和第二发光元件200的发光强度的比值。
[0032]透镜300具有入光面,第一发光元件100和第二发光元件200均朝向入光面,因此,第一发光元件100发出的第一光束400和第二发光元件200发出的第二光束500均能够经过透镜300。可选地,第一光束400和第二光束500可以经过透镜300的折射作用后射出,也可以经过透镜300的折射作用和反射作用后射出。其中,第一发光元件100和第二发光元件200可以为发光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光元件(100)、第二发光元件(200)、透镜(300)和控制装置,其中:所述透镜(300)具有入光面,所述第一发光元件(100)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200)均朝向所述入光面,且所述第一发光元件(100)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20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发光元件(100)发出的第一光束(400)在所述透镜(300)的作用下形成第一视场角(θ1),所述第二发光元件(200)发出的第二光束(500)在所述透镜(300)的作用下形成第二视场角(θ2),所述第二视场角(θ2)大于所述第一视场角(θ1);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100)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200)通信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发光元件(100)的发光强度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200)的发光强度的比值,以使所述第一光束(400)和所述第二光束(500)在所述透镜(300)的作用下形成出光角,所述出光角在所述第一视场角(θ1)和所述第二视场角(θ2)之间的角度范围内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200)包括第一发光部(210)和第二发光部(220),所述第一发光部(210)和所述第二发光部(220)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100)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发光部(210)和所述第二发光部(22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100)和所述入光面的边缘之间,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光部(210)和所述第二发光部(220)通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包围所述第一发光元件(100)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200),且所述入光面包括第一入光面(310)和第二入光面(320),所述第二入光面(320)环绕所述第一入光面(310),所述透镜(300)还具有反光面(330)和出光面(340),所述反光面(330)环绕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340),且所述反光面(330)连接所述第二入光面(320)和所述出光面(340),其中:所述第一光束(400)和所述第二光束(500)均包括第一光束部和第二光束部,所述第一光束部经所述第一入光面(310)折射后由所述出光面(340)射出,所述第二光束部经所述第二入光面(320)折射和所述反光面(330)反射后由所述出光面(340)射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光面(310)为第一曲面,所述第一曲面沿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元件(100)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200)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二入光面(320)为第二曲面,所述第二曲面沿远离所述第一发光元件(100)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200)的方向凸起;所述反光面(330)为第三曲面,所述第三曲面向远离所述透镜(300)的光轴的方向凸起。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束(400)的第一光束部经所述第一入光面(310)折射后呈第一平行光束,所述第一光束(400)的第二光束部经所述第二入光面(320)折射和所述反光面(330)反射后呈第二平行光束。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补光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岳程广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