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3478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结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方法,对茶毛虫进行综合防控;其中,农业防治方法采用老叶茶水喷洒,根部泥土湿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既明显降低了茶毛虫的危害程度,同时又避免了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有利于茶树的增产增收、提高茶叶质量,适用于高品质茶叶的生产。适用于高品质茶叶的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叶种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 Strand),又称茶黄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在各地茶园中均有发生,1年发生3代,无世代重叠现象。通常在春、秋两季具有较大种群密度,通过幼虫咬食叶片来为害茶树。
[0003]茶毛虫以卵越冬,茶毛虫成虫会将卵块产于茶树老叶背面,其幼虫具有很强的群聚性,常聚集在卵块附近为害叶片,为害症状为茶叶上形成半透明状薄膜。茶毛虫成虫白天静伏于叶背,入夜后活动,在19:00

23:00最具活力。
[0004]当前,施用化学农药是防控茶毛虫的主要手段,但长期、单一施用化学农药使得茶毛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防治效果日益下降,且茶叶上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严重影响了茶叶的经济效益。因此,现在都在探索采用茶毛虫的综合防控方法,以弥补化学防治方法上的不足。
[0005]但是,现有技术的综合防控方法还是离不开化学农药的使用。这对于高品质茶叶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0006]怎样才能克服现有技术上述缺陷,找到一种可行的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不施用化学农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行的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不施用化学农药。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结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方法,对茶毛虫进行综合防控;其中,农业防治方法采用老叶茶水喷洒,根部泥土湿透。
[0009]所述老叶茶水的制备方法为,将采茶后留下的老叶摘下,用5倍于茶叶重量的水煮开10分钟,冷却至常温。
[0010]所述老叶茶水喷洒的方法是,将老叶茶水喷洒茶树全株,根部泥土湿透。
[0011]所述生物防治包括利用性诱剂、天敌昆虫以及微生物制剂对茶毛虫进行防治。
[0012]所述性诱剂为茶毛虫性诱剂,茶毛虫性信息素诱捕器4套/亩,悬挂至高于茶蓬10

15cm处,每30天更换诱芯。
[0013]所述天敌昆虫为寄生性天敌,通过赤眼蜂蜂卡释放,释放时间选择在茶毛虫卵盛期,释放密度为1000

1500头/亩。
[0014]所述微生物制剂为苏云金杆菌悬浮剂,每亩施用8000IU/mg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00

150毫升。
[0015]所述物理防治是利用诱捕设备和黑地膜对茶毛虫进行防治。
[0016]所述农业防治是在盛蛹期进行根际培土,后压实土块,阻碍茶毛虫蛹羽化。
[0017]所述农业防治,在盛蛹期,先采用老叶茶水喷洒,再进行根际培土、压实土块。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根据茶毛虫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通过将茶毛虫的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农业防治等措施综合运用,其中农业防治方法采用了老叶茶水喷洒,不施用化学农药,既明显降低了茶毛虫的危害程度,同时又避免了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有利于茶树的增产增收、提高茶叶质量,适用于高品质茶叶的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作详细说明。
[0020]本专利技术的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结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方法,对茶毛虫进行综合防控;其中,农业防治方法采用老叶茶水喷洒,根部泥土湿透。
[0021]老叶茶水的制备方法为,将采茶后留下的老叶摘下,用5倍于茶叶重量的水煮开10分钟,冷却至常温。
[0022]老叶茶水喷洒的方法是,将老叶茶水喷洒茶树全株,根部泥土湿透。
[0023]生物防治包括利用性诱剂、天敌昆虫以及微生物制剂对茶毛虫进行防治。
[0024]性诱剂为茶毛虫性诱剂,茶毛虫性信息素诱捕器4套/亩,悬挂至高于茶蓬10

15cm处,每30天更换诱芯。
[0025]天敌昆虫为寄生性天敌,通过赤眼蜂蜂卡释放,释放时间选择在茶毛虫卵盛期,释放密度为1000

1500头/亩。
[0026]微生物制剂为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每亩施用8000IU/mg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00

150毫升。
[0027]物理防治是利用诱捕设备和黑地膜对茶毛虫进行防治。诱捕设备具体为诱捕杀虫灯,每15亩悬挂1盏,在成虫羽化期内,天黑后开灯,开灯时长为6

8小时。黑地膜,铺于两行茶树之间,用土将地膜四周压好,黑地膜距离两边茶树的茶根颈的距离均为0厘米。
[0028]农业防治是在盛蛹期进行根际培土,后压实土块,阻碍茶毛虫蛹羽化。
[0029]作为优选,农业防治,在盛蛹期,先采用老叶茶水喷洒,再进行根际培土、压实土块。这样,效果更好。
[0030]本专利技术的如下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试验地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茶叶研究基地,所种茶树为碧香早品种。实验中所有设诱捕杀虫灯的实施例共用1盏诱捕杀虫灯,另有15亩为无诱捕杀虫灯实验区。每实施例处理区域为1亩,每处理3次重复,实验面积总共27亩。调查方法为五点取样法,每点选择10株茶树调查茶毛虫发生情况,每个实施例共调查茶树150株茶树。
[0031]实施例: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于茶毛虫卵盛期通过蜂卡释放赤眼蜂,释放时间选择在茶毛虫卵盛期,释放密度为1000

1500头/亩。
[0032](2)将老叶茶水喷洒茶树全株,根部泥土湿透。老叶茶水的制备方法为,将采茶后留下的老叶摘下,用5倍于茶叶重量的水煮开10分钟,冷却至常温。
[0033](3)施用微生物制剂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每亩施用8000IU/mg苏云金杆菌悬浮
剂100

150毫升。
[0034](4)在盛蛹期进行根际培土,后压实土块,阻碍茶毛虫蛹羽化。于两行茶树之间铺设地膜,用土将地膜四周压好。
[0035](5)设诱捕杀虫灯,每15亩悬挂1盏,在成虫羽化期内,天黑后开灯,开灯时长为6

8小时。
[0036]对比实施例1:一种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没有步骤(4)根际培土并铺地膜,即直接在茶毛虫成虫期设诱捕杀虫灯。
[0037]对比实施例2:一种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没有步骤(2)喷洒老茶叶水,即在释放赤眼蜂后直接在茶毛虫幼虫期施用微生物制剂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
[0038]对比实施例3:一种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没有步骤(1)释放赤眼蜂、步骤(3)施用苏云金杆菌悬浮剂、步骤(5)设诱捕杀虫灯,即在喷洒老茶叶水后进行根际培土并铺地膜。
[0039]对比实施例4:一种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毛虫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方法,对茶毛虫进行综合防控;其中,农业防治方法采用老叶茶水喷洒,根部泥土湿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老叶茶水的制备方法为,将采茶后留下的老叶摘下,用5倍于茶叶重量的水煮开10分钟,冷却至常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老叶茶水喷洒的方法是,将老叶茶水喷洒茶树全株,根部泥土湿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防治包括利用性诱剂、天敌昆虫以及微生物制剂对茶毛虫进行防治。5.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诱剂为茶毛虫性诱剂,茶毛虫性信息素诱捕器4套/亩,悬挂至高于茶蓬10

15cm处,每30天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玲红樊吉君刘伟缪有成谭吉慧刘跃荣
申请(专利权)人:郴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