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络车的变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273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络车的变速装置,包括摇柄、壳体和转轴,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摇柄的一端与第一齿轮的端面固定连接,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端面固定连接,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所述转轴一端依次穿过摇柄、第一齿轮、第四齿轮和壳体并向外延伸,第一齿轮通过轴承安装转轴,第四齿轮套装在转轴上;其中,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的齿圈大于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摇柄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跟着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齿轮转动,从而使转轴转动,当手柄转动一圈时转轴转动圈数大于一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收线顺畅、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络车的变速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收放线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络车的变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针对户外临时通信布线领域,络车作为一种便携的收放线设备,应用普遍。目前常见的络车包括无增速络车及带变速装置的增速络车。无增速络车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但由于其摇柄转动一圈线缆转动一圈的特点,收放线效率低,在收线距离较长时,容易造成操作人员手部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络车的变速装置,该装置安装在收放线设备上通过转动手柄实现线圈收放。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络车的变速装置,包括摇柄、壳体和转轴,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摇柄的一端与第一齿轮的端面固定连接,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端面固定连接,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所述转轴一端依次穿过摇柄、第一齿轮、第四齿轮和壳体并向外延伸,第一齿轮通过轴承安装转轴,第四齿轮套装在转轴上;其中,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的齿圈大于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摇柄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三齿轮跟着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齿轮转动,从而使转轴转动,当手柄转动一圈时转轴转动圈数大于一圈。
[0006]进一步地,所述摇柄远离第一齿轮的一端安装有手柄。
[0007]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固定有轴套,轴套与转轴间隙配合。
[0008]进一步地,所述轴承靠近摇柄一端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上安装有穿过第一齿轮的轴限位机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轴限位机构包括钢珠、顶销、弹簧、空心螺钉和外壳,所述钢珠位于限位槽处,顶销一端与钢珠连接,另一端与弹簧连接,弹簧位于空心螺钉的内腔中,空心螺钉与外壳之间螺纹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转轴靠近轴套的一端设有限位块。
[0011]与传统的变速络车相比,本技术减少各轴套的铆装结构,简化零件;通过将1级变速改为2级变速,将传统的变速络车变速箱体积大幅缩小;采用轴承结构,相比传统的轴与孔干磨结构,收线更顺畅,寿命更长;可避免传统变速络车在长期使用后轴与孔配合间隙磨大而带来的摇柄晃动,可避免传统的变速络车由于右轴往右脱出而与摇柄干涉,在收线过程中发生伤人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限位机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6]图中标记:10、壳体;11、轴套;20、转轴;21、限位槽;22、限位块;31、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3、第三齿轮;34、第四齿轮;40、摇柄;41、手柄;50、限位机构;51、钢珠;52、顶销;53、弹簧;54、空心螺钉;55、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络车的变速装置包括壳体10、转轴20、第一齿轮31、第二齿轮32、第三齿轮33、第四齿轮34和摇柄40,所述第一齿轮31、第二齿轮32、第三齿轮33、第四齿轮34均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10内,既能固定齿轮又不阻碍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31的端面延伸形成筒体,筒体穿过壳体10且端面与摇柄40固定连接,第二齿轮32和第三齿轮33的端面固定连接,第二齿轮32和第三齿轮33固定后两端向外延伸形成圆台,圆台通过轴承固定的内部,且第二齿轮32和第三齿轮33位于第一齿轮31的下方,且第一齿轮31和第二齿轮32啮合,第三齿轮33与第四齿轮34啮合,第一齿轮31和第四齿轮34均位于转轴20上,第一齿轮31通过轴承安装在转轴20上,第四齿轮34套装在转轴20上,转轴20一端穿过第四齿轮34及壳体10后向外延伸,为保证转轴20的稳定性,所述转轴20上还设有轴套11,轴套11固定在壳体10上;为实现变速,所述第一齿轮31和第三齿轮33的齿圈大于第二齿轮32和第四齿轮34,摇柄40带动第一齿轮31转动,第一齿轮31带动第二齿轮32转动,第三齿轮33跟着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齿轮34转动,从而使转轴20转动,当手柄41转动一圈时转轴20转动圈数大于一圈。
[0018]所述摇柄40远离第一齿轮31的一端设有手柄41,手柄41通过转销件实现可折叠安装在摇柄40的一端。
[0019]所述转轴20上的两端还设有限位块22和限位机构50,所述限位块22位于靠近第四齿轮34处,不仅可防止转轴20向第一齿轮31移动,还有通过设置的限位块22起到固定线盘的作用。所述限位机构50位于靠近第一齿轮31处,具体地,所述转轴20靠近摇柄40的一端设有限位槽21,所述限位机构50位于限位槽21上,如图3所示,所述限位机构50包括钢珠51、顶销52、弹簧53、空心螺钉54和外壳55,所述钢珠51位于限位槽21内,并与顶销52连接,顶销52与弹簧53连接,弹簧53位于空心螺钉54内,且外壳55将钢珠51、顶销52和弹簧53包覆在内并与空心螺钉54的外螺纹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空心螺钉54给弹簧53压缩,进而使顶销52给钢珠51施加力,进而避免转轴20移动。
[0020]本实施例减少各轴套11的铆装结构,简化零件;通过将1级变速改为2级变速,将传统的变速络车变速箱体积大幅缩小;采用轴承结构,相比传统的轴与孔干磨结构,收线更顺畅,寿命更长;可避免传统变速络车在长期使用后轴与孔配合间隙磨大而带来的摇柄40晃动,可避免传统的变速络车由于右轴往右脱出而与摇柄40干涉,在收线过程中发生伤人的风险。
[0021]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进行的改造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络车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转轴(20)和摇柄(40),所述壳体(10)内设有第一齿轮(31)、第二齿轮(32)、第三齿轮(33)和第四齿轮(34),摇柄(40)的一端与第一齿轮(31)的端面固定连接,且第一齿轮(31)与第二齿轮(32)啮合,第二齿轮(32)和第三齿轮(33)的端面固定连接,第三齿轮(33)与第四齿轮(34)啮合,所述转轴(20)一端依次穿过摇柄(40)、第一齿轮(31)、第四齿轮(34)和壳体(10)并向外延伸,第一齿轮(31)通过轴承安装转轴(20),第四齿轮(34)套装在转轴(20)上;其中,第一齿轮(31)和第三齿轮(33)的齿圈大于第二齿轮(32)和第四齿轮(34),摇柄(40)带动第一齿轮(31)转动,第一齿轮(31)带动第二齿轮(32)转动,第三齿轮(33)跟着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齿轮(34)转动,从而使转轴(20)转动,当手柄(41)转动一圈时转轴(20)转动圈数大于一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文超舒銮强蒋家德姜珂卢飞旭黄川唐勇林红赵长洪周伟邓丽杜河浩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六九一二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