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CO监测的地下立体停车库的通风排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2394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CO监测的地下立体停车库的通风排烟装置,包括地下停车库主体和排气斗,所述地下停车库主体的底端安装有排气斗,且排气斗的顶端安装有贯穿地下停车库主体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内部安装有排气扇,所述地下停车库主体的顶端安装有气泵,且气泵的顶端安装有吸风口,所述气泵的底端安装有连接管,所述地下停车库主体内部的顶端安装有进气斗。该基于CO监测的地下立体停车库的通风排烟装置通过排气扇在启动的同时可以带动地下停车库主体内部的空气通过排气管排出,从而使地下停车库主体内部的空气可以进行循环流动,从而便于快速的对地下停车库主体内部的CO进行排放。CO进行排放。CO进行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CO监测的地下立体停车库的通风排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停车库通风
,具体为一种基于CO监测的地下立体停车库的通风排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CO监测就是一种来对一氧化碳监测的仪器,地下立体停车库,也被称为地下停车场,是指建筑在地下用来停放各种大小机动车辆的建筑物,主要由停车间、通道、坡道或机械提升间、出入口、调车场地等组成,地下立体停车库在建设时,都会安装CO监测器和通风排烟装置来对地下立体停车库内部的一氧化碳进行监测和排放,传统的地下立体停车库的通风排烟装置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所述:
[0003]1、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地下立体停车库的通风排烟装置,在使用时,循环通风效果较差,无法快速的对地下立体停车库内部的CO进行排放;
[0004]2、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地下立体停车库的通风排烟装置,在进行循环排放CO时,无法对空气中的粉尘和毛絮进行过滤清理,造成粉尘和毛絮大量进入地下立体停车库的内部,从而影响地下立体停车库的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CO监测的地下立体停车库的通风排烟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循环通风效果较差,无法快速的对地下立体停车库内部的CO进行排放、在进行循环排放CO时,无法对空气中的粉尘和毛絮进行过滤清理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CO监测的地下立体停车库的通风排烟装置,包括地下停车库主体和排气斗,所述地下停车库主体的底端安装有排气斗,且排气斗的顶端安装有贯穿地下停车库主体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内部安装有排气扇,所述地下停车库主体的顶端安装有气泵,且气泵的顶端安装有吸风口,所述气泵的底端安装有连接管,所述地下停车库主体内部的顶端安装有进气斗,且进气斗的顶端安装有贯穿地下停车库主体顶端的进气管,所述进气斗的底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进气管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过滤网,所述地下停车库主体内部的顶端安装有CO监测器,所述进气斗一侧的侧壁安装有单片机。
[0007]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呈蜿蜒形状排布在地下停车库主体一侧的侧壁上。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外壁皆安装有喷头,且喷头的内壁皆安装有第一限位板,所述喷头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
[0009]优选的,所述喷头的内壁皆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的内壁皆安装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杆,且限位杆的外壁皆安装有第三限位板,所述限位杆的外壁套设有弹簧主体,且弹簧主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相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安装有把手,且把手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
[0011]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内部安装有进气扇,且进气扇的内部安装有贯穿第二过滤网的转杆,所述转杆的外壁安装有套筒,且套筒的外壁安装有刮板,所述刮板与第二过滤网相贴合。
[0012]优选的,所述CO监测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排气扇、气泵和进气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安装有CO监测器、排气管、排气扇、气泵、连接管、喷头和进气管,通过CO监测器来对地下停车库主体内部的CO含量进行监测,当地下停车库主体内部的CO含量过多时,通过单片机来启动排气扇、气泵和进气扇,使气泵和进气扇来带动外部的空气通过进气管和连接管进入地下停车库主体的内部,同时排气扇在启动的同时可以带动地下停车库主体内部的空气通过排气管排出,从而使地下停车库主体内部的空气可以进行循环流动,从而便于快速的对地下停车库主体内部的CO进行排放;
[0015]2、同时装置通过安装有喷头、第一过滤网、第二限位板、限位杆、第三限位板、弹簧主体和把手,通过进气扇在启动的同时可以带动转杆、套筒和刮板进行旋转,使刮板旋转来对第二过滤网粘附的粉尘和毛絮进行清理,避免粉尘和毛絮进入地下停车库主体的内部,同时通过拉动把手来带动限位杆通过第三限位板挤压弹簧主体发生形变,使限位杆进入第一通孔的内部不在对第一过滤网进行卡合,便于操作人员对第一过滤网进行安装和拆卸来进行清理,避免粉尘和毛絮大量进入地下立体停车库的内部,从而影响地下立体停车库的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连接管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排气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连接管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喷头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图5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喷头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技术进气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技术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地下停车库主体;2、排气斗;3、排气管;4、排气扇;5、气泵;6、吸风口;7、连接管;8、喷头;9、第一过滤网;10、第一限位板;11、第一通孔;12、第二限位板;13、限位杆;14、第三限位板;15、弹簧主体;16、把手;17、进气斗;18、进气管;19、第二通孔;20、进气扇;21、转杆;22、套筒;23、刮板;24、第二过滤网;25、CO监测器;26、单片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1,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基于CO监测的地下立体停车库的通风排烟装置,包括地下停车库主体1和排气斗2,地下停车库主体1的底端安装有排气斗2,且排气斗2的顶端安装有贯穿地下停车库主体1的排气管3,排气管3的内部安装有排气扇4,地下停车库主体1的顶端安装有气泵5,且气泵5的顶端安装有吸风口6,气泵5的底端安装有连接管7,连接管7呈蜿蜒形状排布在地下停车库主体1一侧的侧壁上,连接管7的外壁皆安装有喷头8,喷头8的内壁皆开设有第一通孔11,且第一通孔11的内壁皆安装有第二限位板12,第一通孔11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杆13,限位杆13的一端安装有把手16,且把手16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限位杆13的外壁皆安装有第三限位板14,限位杆13的外壁套设有弹簧主体15,且弹簧主体15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限位板12和第三限位板14相连接,且喷头8的内壁皆安装有第一限位板10,喷头8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9,通过拉动把手16来带动限位杆13通过第三限位板14挤压弹簧主体15发生形变,使限位杆13进入第一通孔11的内部,便于使第三限位板14不在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CO监测的地下立体停车库的通风排烟装置,包括地下停车库主体(1)和排气斗(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停车库主体(1)的底端安装有排气斗(2),且排气斗(2)的顶端安装有贯穿地下停车库主体(1)的排气管(3),所述排气管(3)的内部安装有排气扇(4),所述地下停车库主体(1)的顶端安装有气泵(5),且气泵(5)的顶端安装有吸风口(6),所述气泵(5)的底端安装有连接管(7),所述地下停车库主体(1)内部的顶端安装有进气斗(17),且进气斗(17)的顶端安装有贯穿地下停车库主体(1)顶端的进气管(18),所述进气斗(17)的底端开设有第二通孔(19),所述进气管(18)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过滤网(24),所述地下停车库主体(1)内部的顶端安装有CO监测器(25),所述进气斗(17)一侧的侧壁安装有单片机(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CO监测的地下立体停车库的通风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7)呈蜿蜒形状排布在地下停车库主体(1)一侧的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CO监测的地下立体停车库的通风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7)的外壁皆安装有喷头(8),且喷头(8)的内壁皆安装有第一限位板(10),所述喷头(8)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坤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瑞坤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