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混凝土浇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204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水下浇筑装置,该水下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混凝土的导管,导管的入口端连接有料斗,导管的出口端用于布置在水下待浇筑部位,导管内设置有用于隔离混凝土和水接触的隔水冰块,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装置后,混凝土将隔水冰块压至导管出口,隔水冰块从导管出口与待浇筑部位之间的间隙处上浮,使导管内的混凝土浇筑在待浇筑部位,有效保证后序浇筑,即使隔水冰块因桩基钢筋过密或导管下口缝隙不足而卡在浇筑部位,但是在水化热、混凝土碎石互相摩擦的过程中也会化作液体,有效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不受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不受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不受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混凝土浇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浇筑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水下浇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桥梁、堤坝等水上建筑也越来越多,水上建筑、桥梁等建筑的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采用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通常将在干处进行拌制,而在水下浇筑和硬化的混凝土叫做水下混凝土,混凝土在水下虽然可以凝固硬化,但是浇筑质量较差,因此对水下浇筑混凝土要求较高,混凝土必须具有水下不分离性、自密实性、低泌水性和缓凝等特性,而且对浇筑工艺也有严格的要求,进行水下浇筑混凝土,拌和物在进入仓面以前,避免与环境水接触,拌合物进入仓面后,与水接触的混凝土始终与水接触,后浇的不再与水接触,要求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流动性来抵抗泌水和分离的稳定性,而且必须在确能防止流水影响的围堰内进行,另外,浇筑不得中断并应尽速进行,在浇筑完成后24h内,围堰不得抽水。
[0003]现有的水下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包括导管法、袋砌法、倾注法、柔性管法、活底吊箱法及预填骨料压浆法等,导管法是水下混凝土浇筑最常用的方法,导管可用刚性导管或柔性导管,采用刚性导管时,依靠拌和物自重从刚性导管向水下仓面输送和浇筑,采用柔性导管时,将拌和物由柔性导管向水下仓面输送和浇筑,并依靠环境水对柔性导管压力来控制拌和物的下降速度,采用导管法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时,为了保证灌注桩首灌(初灌)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避免混凝土过早与水直接接触稀释导致混凝土离析,通常在导管内设置塑料隔水球,混凝土在导管内输送和浇筑时,隔水球在前端将混凝土与水隔离开来,直至混凝土将隔水球压至导管管口,然后从导管口与待浇筑部位之间的间隙处上浮至外面的水面上,但是在这一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因为桩基钢筋过密或导管下口缝隙不足导致隔水球被卡在桩中的现象,导致灌注桩成桩后桩基质量较差,而且隔水球经常受力变形或损坏,很多时候隔水球成了一次性实用,每浇筑依次水下混凝土就得更换一次隔水球,既不经济也不适用。
[0004]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因隔水球卡住影响灌注桩桩基质量问题,以及解决隔水球所带来的不经济、不适用问题,保证灌注桩浇筑过程中,浇筑砼不被稀释,避免离析,成为水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技术研究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之一至少在于,针对水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用隔水球施工工艺时,存在隔水球容易被卡住从而影响水下混凝土浇筑质量,以及隔水球容易变形损坏导致不经济不适用的问题,提供一种水下混凝土浇筑装置,该浇筑装置采用冰块作为隔离混凝土与水接触的部件,一方面能避免浇筑混凝土被水稀释引发离析,另一方面冰块能从导管口与待浇筑部位之间的间隙处上浮至外面的水面上,不会发生被卡在桩中的问题,即时被卡在待浇筑部位,也能在水化热、混凝土碎石互相摩擦的过程中化作液体,有效保证
成桩质量,而且冰块成本低,经济适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各方面。
[0007]一种水下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混凝土的导管,所述导管的入口端连接有料斗,所述导管的出口端用于布置在水下待浇筑部位,所述导管内设置有用于隔离混凝土和水接触的隔水冰块。
[0008]采用隔水冰块作为隔离球形成水下混凝土浇筑装置,使得在初灌混凝土过程中,隔水冰块能将混凝土和水隔离,避免混凝土在导管内输送过程中与导通进入到导管内的水接触,有效防止混凝土被稀释而发生离析;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水下混凝土浇筑装置后,随着导管内的混凝土将冰块压至导管出口,由于隔水冰块密度较水更小,隔水冰块从导管出口与待浇筑部位之间的间隙处上浮,使导管内的混凝土浇筑在待浇筑部位,有效保证后序浇筑,随着混凝土源源不断地输送,实现导管出口掩埋在混凝土内,达到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浇筑;采用隔水冰块作为隔离混凝土和水接触的装置结构,能有效保证浇筑质量,不会发生隔水球卡在浇筑部位等影响浇筑质量的问题,即使隔水冰块因桩基钢筋过密或导管下口缝隙不足而卡在浇筑部位,但是在水化热、混凝土碎石互相摩擦的过程中也会化作液体,而且体积较小,不会影响到水下混凝土的配比,从而保证浇筑质量;采用隔水冰块作为隔水结构,还具有成本低下的优点,不仅经济而且环保、健康。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导管包括多个管节,多个管节采用法兰盘可分离式连接。
[0010]导管采用多个管节,每个管节长度在1~2m之间,用橡皮衬垫的法兰盘连接,在浇筑过程中,导管随着浇筑的推进缓缓提升,导管内应经常充满混凝土,并保证导管出口掩埋在混凝土表面下,每提升一个管节高度后,拆除一个管节再浇筑,直到完成水下混凝土全部浇筑,管节采用可分离式连接的方式,便于拆分。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隔水冰块为圆球形或圆柱形结构。采用圆球形结构或圆柱形结构的隔水冰块,使得隔水冰块布置在导管腔体后,隔水冰块能与导管内壁贴合,进一步提升冰块的隔水效果,避免导管内的混凝土在浇筑前被水稀释产生离析。
[0012]圆球形隔水冰块的半径与导管的内腔半径对应,圆柱形隔水冰块的直径与导管的内径对应。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隔水冰块内设有连接条,该连接条包括固定在隔水冰块内固定端,以及与所述固定端连接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延伸至隔水冰块外侧。
[0014]通过在隔水冰块内设置连接条,隔水冰块在混凝土浇筑前通过自由端与外部结构连接,固定端与隔水冰块连接固定,通过连接条使隔水冰块短暂固定在导管内,当注入到料斗内的混凝土达到首灌(初灌)的浇筑量时,断开连接条的自由端,从而使料斗内的混凝土持续不断地浇筑到待浇筑部位。
[001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条为铁丝,连接条的固定端为盘旋在同一平面上的螺旋结构,连接条的自由端设置有连接结构。
[0016]采用铁丝作为连接条,使得连接条即便夹杂在浇筑部位也不会对浇筑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而且铁丝具有一定强度,能更好地将隔水冰块固定在导管入口部位,而螺旋结构的固定端凝固在隔水冰块后,能大幅度提高连接条与隔水冰块的结合力,保证连接条与隔水冰块连接牢固,在自由端设置连接结构,通过连接结构使连接条与外部结构连接,实现隔水
冰块的固定。
[001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为钩形结构或圆圈结构。
[001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隔水冰块为圆柱形结构,所述连接条的固定端布置在圆柱形结构的下底面,所述连接条的自由端从下底面延伸至上底面外侧。
[001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条的固定端包括连接在同一处的多根支杆,且多根所述支杆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连接条的自由端连接在多根支杆的联结点处,且所述自由端垂直于支杆所在的平面。
[0020]设置多根支杆,多根支杆从不同方向嵌合在隔水冰块内,同样能提高连接条与隔水冰块的结合力,保证连接条与隔水冰块连接牢固,自由端用于与外部结构连接,实现隔水冰块的固定。
[0021]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支杆均匀设置。
[0022]作为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水下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混凝土(4)的导管(1),所述导管(1)的入口端(101)连接有料斗(2),所述导管(1)的出口端(102)用于布置在水下待浇筑部位(3),所述导管(1)内设置有用于隔离混凝土(4)和水(5)接触的隔水冰块(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包括多个管节,多个管节采用法兰盘(8)可分离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冰块(6)为圆球形或圆柱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冰块(6)内设有连接条(7),该连接条(7)包括固定在隔水冰块(6)内的固定端(71),以及与所述固定端(71)连接的自由端(72),所述自由端(72)延伸至隔水冰块(6)的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7)为铁丝,连接条(7)的固定端(71)为盘旋在同一平面上的螺旋结构,连接条(7)的自由端(72)设置有连接结构(7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混凝土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万桥杜岩贺超廖光磊王显录范泳春颜其平陶薪丞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