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管材连续退火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1949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管材连续退火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退火炉循环加热:2)退火炉的上料:3)退火炉的退火:4)退火炉的下料:5)完成退火炉工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连续退火工艺,自动化程度高、退火过程中受热均匀性好,且退火时间能够精确控制,保证了每根管材的力学性能,提升了产品的品质。提升了产品的品质。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管材连续退火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管材退火
,具体涉及一种塑料管材连续退火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无规共聚聚丙烯具有有保温节能、绿色环保和优异的耐热、氧稳定性与卫生性能等优点,由于其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成型加工性能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热性、抗蠕变性等,近几年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室内外冷热水管的应用方面更为突出。PPR管材对树脂的综合性能要求非常高,要求树脂良好的刚性、耐热性、耐化学性能和抗蠕变性能,并且要求有一定的耐冲击性能。但由于其低温脆性高、极易产生应力诱导开裂等问题从而影响了PPR管材的生产、存储、运输、安装和使用。
[0003]为了更加有效地改善并提高 PPR管材的综合性能,拓宽其应用领域,目前多采用共混改性、填充改性和退火等方法来增韧改性。共混改性以微粒状的形式将弹性体或微量的纳米粒子分散在 PPR基底材料中用来提高塑料的韧性,该方法目前研究较多,效果明显。常用于 PPR共混改性的弹性体有乙烯-辛烯共聚物(POE)、高密度聚乙烯( PE

HD)、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SBS)等。填充改性是加入一些填料在塑料成型加工中,不仅改善和提高塑料制品的性能,还能降低制备成本。主要使用的填料有 CaCO 3、SiO2、TiO2 、滑石粉、云母、高岭土、蒙脱土、玻璃纤维等。然而,无论是共混还是填充改性,均存在着明显的第二相分布不均颗粒团聚及与基体相容性差等问题。退火则环保、安全、高效,通过恰当的退火处理可以解决聚合物加工成型过程中冷却速率较快、晶体发育不完全的问题,有效改善聚合物的结晶过程,减少基体中的残余应力,从而提高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
[0004]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1510911629.6,公开了一种去内应力无规共聚聚丙烯管材的生产工艺,将成型的PP

R管材放入烘车,调节温度,温度在一定时间内由室温上升到 40

60℃,保持 40

60℃ 3

7 分钟,再在一定时间内由 40

60℃上升到 70

95℃,保持70
‑ꢀ
95℃ 3

7 分钟,再在一定时间内由 70

95℃上升到 104

110℃,保持 104

110℃ 0.7

1.5 小时;在 0.7

1.5 小时内自然冷却至30

40℃,将烘车推出烘箱,冷却到常温。但是该退火工艺为二次工序,需将整车产品进入退火箱中进行热处理,并且退火工艺较为繁琐,时间漫长。
[0005]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号:201510562833.1,公开了一种PPR管材退火工艺,包括五道加热处理和冷却处理,第一、二道加热处理温度控制在100℃以下,加热处理时间控制在2小时左右,防止由于温度过高时间过长而引起管材变形问题;第三、四道加热处理温度控制在125℃以下,加热处理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消除或减少管材生产过程中,内部因PPR分子结晶所产生的内应力;第五道加热处理温度控制在100℃以下,加热处理时间控制在0.5小时左右,防止或减少退火过程中二次产生的内应力,减少温差过大产生的管材收缩弯曲变形问题,该方案虽然能够解决现有PPR管材易出现低温脆性开裂等问题,但是同上述方案类似工艺步骤较多,处理时间长,生产效率低。
[0006]专利技术专利号:201621356674.6,提出了一种塑料管材退火用货架,通过设置框架,
以及若干笼屉,可将笼屉层叠设置于框架内,再在笼屉表面并排防止塑料管材,每层笼屉能够固定塑料管材的同时留出了足够的空间避免了塑料管材之间相互挤压而造成的损伤和冷却时由于应力原因造成的形变;通过设置定位插轴和定位插槽,框架可层叠放置,使得塑料管材占地面积小,且堆放牢固性好,一次性搬运塑料管材数量多,一次性退火的塑料管材数量多;通过设置叉车插口、滚轮,可方便货架运,无法实现连续退火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设计合理的一种塑料管材连续退火工艺。
[000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塑料管材连续退火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退火炉循环加热:在退火炉上设置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将退火炉内的空气从退火炉侧部抽出后加热,再将加热后的空气从退火炉的顶部送入退火炉内部,实现热风循环加热;2)退火炉的上料:从退火炉的一侧底部位置通过管材上料机构将塑料管材依次提升至退火炉的顶部;3)退火炉的退火:塑料管材到达退火炉顶部后进入最顶层,在管材上料机构的作用下,将塑料管材水平运送至退火炉另一侧后落入下一层的一侧,在管材水平输送机构的作用下将塑料管材水平运送至该层的另一侧后落入下下层,按照上述连续S层路线,直到塑料管材到达最底层;4)退火炉的下料:塑料管材到达最底层后在管材下料机构的作用下,将塑料管材输送至退火炉的一侧面出料;5)完成退火炉工序。
[000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对称设置在退火炉的炉体两侧位置,所述热风循环加热装置采用电热鼓风的加热方式。
[00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管材上料机构采用沿塑料管材轴向设置的一组倒置L型传送带。
[00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管材水平输送机构采用一组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一字型传送带。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管材下料机构采用沿塑料管材轴向设置的一组倒置L型传送带,且管材下料机构与管材上料机构平行设置在退火炉的同一侧。
[00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退火炉内部温度控制在90

100摄氏度。
[0014]进一步的,所述塑料管材在退火炉内运行的时间控制在1

2小时。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塑料管材连续退火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上料机构、管材下料机构及管材水平输送机构分别通过主轴及设置在主轴两侧的轴承组件支撑在退火炉的壳体上。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在退火炉两侧对称设置热风循环加热装置,能够将退火炉底部的空气通过电热鼓风的方式加热后从退火炉顶部输送至退火炉内部,能够实现循环热风加热的效果,
保证了退火炉内空气的流动以及退火炉内部加热均匀性,提升退火的效果;此外热风循环加热装置设置在退火炉外侧,提高炉内的空间利用率,为退火炉内传送系统的布置提供基础。
[0017]2)通过在退火炉内部设置管材上料机构、管材水平输送机构及管材下料机构能够实现管材的自动化退火工序,此外管材水平输送机构的作用下,管材能够按照连续S层路线在退火炉内部运行,有效的保证了退火的时间,进一步提高退火的效果。
[0018]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连续退火工艺,自动化程度高、退火过程中受热均匀性好,且退火时间能够精确控制,保证了每根管材的力学性能,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00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管材连续退火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退火炉循环加热:在退火炉上设置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将退火炉内的空气从退火炉侧部抽出后加热,再将加热后的空气从退火炉的顶部送入退火炉内部,实现热风循环加热;2)退火炉的上料:从退火炉的一侧底部位置通过管材上料机构将塑料管材依次提升至退火炉的顶部;3)退火炉的退火:塑料管材到达退火炉顶部后进入最顶层,在管材上料机构的作用下,将塑料管材水平运送至退火炉另一侧后落入下一层的一侧,在管材水平输送机构的作用下将塑料管材水平运送至该层的另一侧后落入下下层,按照上述连续S层路线,直到塑料管材到达最底层;4)退火炉的下料:塑料管材到达最底层后在管材下料机构的作用下,将塑料管材输送至退火炉的一侧面出料;5)完成退火炉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管材连续退火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对称设置在退火炉的炉体两侧位置,所述热风循环加热装置采用电热鼓风的加热方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管材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德园霍福磊刘跃明厉恩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