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弹性针织服饰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1284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弹性针织服饰面料,涉及服饰面料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外层;所述防水外层和所述基布层之间设置有弹性绒布层;所述弹性绒布层内形成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内置槽和外腔槽,且多个所述内置槽和所述外腔槽依次交替排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由弹性绒布层连接基布层和防水外层后,有效防止防水外层影响到该高弹性针织服饰面料的整体弹性;与此同时,内置槽和外腔槽相互协同实现提升弹性绒布层的使用效果,具有的弹性也将显著提升基布层的使用舒适度,并使得该高弹性针织服饰面料具有弹性高且使用舒适的效果。具有弹性高且使用舒适的效果。具有弹性高且使用舒适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弹性针织服饰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服饰面料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弹性针织服饰面料。

技术介绍

[0002]生产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催生出了各式各样的新型面料,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面料的功能性和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单一结构、单一成分的面料越来越难以满足需求,进而使得复合型的新型面料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
[0003]公告号为CN21263684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保暖耐磨型竹纤维面料,该保暖耐磨型竹纤维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内部固定安装有基面层,所述基面层顶端固定安装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顶端固定安装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顶端固定安装有防护层,所述面料本体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防磨层,所述防护层内部固定安装有防水材料层,所述防水材料层底端固定安装有帆布填充层。
[0004]但是该保暖耐磨型竹纤维面料的整体使用弹性低,进而影响到创作的舒适度,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弹性针织服饰面料,该高弹性针织服饰面料具有弹性高且使用舒适的效果。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高弹性针织服饰面料,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外层;所述防水外层和所述基布层之间设置有弹性绒布层;所述弹性绒布层内形成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内置槽和外腔槽,且多个所述内置槽和所述外腔槽依次交替排列。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弹性绒布层连接基布层和防水外层后,有效防止防水外层影响到该高弹性针织服饰面料的整体弹性;与此同时,内置槽和外腔槽相互协同实现提升弹性绒布层的使用效果,具有的弹性也将显著提升基布层的使用舒适度,并使得该高弹性针织服饰面料具有弹性高且使用舒适的效果。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绒布层由多个依次连接的T型连接部组成,所述T型连接部包括倾斜支臂和连接支臂,所述连接支臂与所述倾斜支臂垂直,且所述倾斜支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基布层和所述防水外层连接,所述连接支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倾斜支臂的中间部位和所述基布层连接;所述内置槽位于所述基布层、所述倾斜支臂和所述连接支臂之间;所述外腔槽位于所述防水外层、相邻两个所述倾斜支臂以及相应的所述连接支臂之间。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由倾斜支臂和连接支臂组成的弹性绒布层在有效连接基布层和防水外层的同时,实现提供弹性形变空间和能力的作用,以使得该高弹性针织
服饰面料具有弹性高且使用舒适的效果。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置槽内设置有抗菌纤维,所述基布层由真丝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的经纱和纬纱交错编织而成;所述弹性绒布层由羊毛纤维作为经线,羊绒线作为纬线混纺而成。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菌纤维起到有效的抗菌作用,并在该高弹性针织服饰面料形变时,通过弹性绒布层的形变以及对于气体的流动,将实现抗菌纤维与空气接触而达到抗菌抑菌的目的。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倾斜支臂与所述基布层和所述防水外层的夹角均为45
°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倾斜支臂起到显著提升该高弹性针织服饰面料的弹性和使用舒适度的作用。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外层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弧形条纹凹槽,所述防水外层设置有所述弧形条纹凹槽的部分的厚度小于其他部位的厚度,且所述防水外层设置有所述弧形条纹凹槽的部位与所述外腔槽的位置匹配。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防水外层的厚度,并避免对弹性绒布层的连接造成不利影响,在保证弹性绒布层与防水外层的连接结构稳定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该高弹性针织服饰面料的柔韧性以及使用舒适度。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外层为由PU膜与梭织面料复合组成,且所述PU膜位于所述梭织面料远离所述弹性绒布层的一侧。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U膜与梭织面料协同提升防水外层的防水性能,且具有抵御寒气的效果;在弹性绒布层和梭织面料连接后,显著提升该高弹性针织服饰面料的保暖和防寒效果。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基布层、弹性绒布层和防水外层的依次连接,使得弹性绒布层在实现保暖的同时,具有提升该高弹性针织服饰面料的整体弹性与使用舒适度的效果,并在防水外层上设置弧形条纹凹槽后,与弹性绒布层匹配,以进一步提升该高弹性针织服饰面料的弹性与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基布层;2、防水外层;21、弧形条纹凹槽;3、弹性绒布层;31、T型连接部;311、倾斜支臂;312、连接支臂;313、内置槽;314、外腔槽;4、抗菌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所示,一种高弹性针织服饰面料,包括基布层1。基布层1由真丝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的经纱和纬纱交错编织而成,以达到使用舒适的效果。与此同时,在基布层1的
外侧依次设置有弹性绒布层3和防水外层2。弹性绒布层3内形成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内置槽313和外腔槽314,且多个内置槽313和外腔槽314依次交替排列。因此,由弹性绒布层3连接基布层1和防水外层2后,有效防止防水外层2影响到该高弹性针织服饰面料的整体弹性;与此同时,内置槽313和外腔槽314相互协同实现提升弹性绒布层3的使用效果,具有的弹性也将显著提升基布层1的使用舒适度,并使得该高弹性针织服饰面料具有弹性高且使用舒适的效果。
[0024]需要说明的是,弹性绒布层3由多个依次连接的T型连接部31组成。T型连接部31包括倾斜支臂311和连接支臂312。其中,连接支臂312与倾斜支臂311垂直,且倾斜支臂311的两端分别与基布层1和所述防水外层2连接。连接支臂312的两端分别与倾斜支臂311的中间部位和基布层1连接。相应的,内置槽313位于基布层1、倾斜支臂311和连接支臂312之间;外腔槽314位于防水外层2、相邻两个倾斜支臂311以及相应的连接支臂312之间,进而将使得多个由倾斜支臂311和连接支臂312组成的弹性绒布层3在有效连接基布层1和防水外层2的同时,实现提供弹性形变空间和能力的作用,以使得该高弹性针织服饰面料具有弹性高且使用舒适的效果。
[0025]如图1所示,在内置槽313内设置有抗菌纤维4。且弹性绒布层3由羊毛纤维作为经线,羊绒线作为纬线混纺而成。因此,抗菌纤维4起到有效的抗菌作用,并在该高弹性针织服饰面料形变时,通过弹性绒布层3的形变以及对于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弹性针织服饰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布层(1),所述基布层(1)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外层(2);所述防水外层(2)和所述基布层(1)之间设置有弹性绒布层(3);所述弹性绒布层(3)内形成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内置槽(313)和外腔槽(314),且多个所述内置槽(313)和所述外腔槽(314)依次交替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性针织服饰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绒布层(3)由多个依次连接的T型连接部(31)组成,所述T型连接部(31)包括倾斜支臂(311)和连接支臂(312),所述连接支臂(312)与所述倾斜支臂(311)垂直,且所述倾斜支臂(3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基布层(1)和所述防水外层(2)连接,所述连接支臂(3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倾斜支臂(311)的中间部位和所述基布层(1)连接;所述内置槽(313)位于所述基布层(1)、所述倾斜支臂(311)和所述连接支臂(312)之间;所述外腔槽(314)位于所述防水外层(2)、相邻两个所述倾斜支臂(311)以及相应的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伟芬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博洋服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