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包括主机模块,所述主机模块设有多个,所述主机模块包括传输带,相邻的两个所述主机模块相互对接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主机模块通过所述传输带接驳产品,承接产品的主机模块设有用于取放料的上下料机构,所述上下料机构安装在所述传输带的侧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三十多个工序的生产线结合在几个主机模块上,各个主机模块通过传输带接驳产品的传输,并且各个主机模块可以进行对接于拆卸。以进行对接于拆卸。以进行对接于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技术中,生产一个微型马达需要完成三十多个工序,生产线由三十多个员工依次完成,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资源而现有的一体化产线常是步步工序精密连接的设计,当其中一个工位出现故障时整条产线均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旨在解决所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所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4]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包括主机模块,所述主机模块设有多个,所述主机模块包括传输带,相邻的两个所述主机模块相互对接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主机模块通过所述传输带接驳产品,承接产品的主机模块设有用于取放料的上下料机构,所述上下料机构安装在所述传输带的侧边。上下料机构将承接到的产品放置主机模块的工位上,主机模块将产品依次流传至各个工位进行加工,当产品在主机模块完成加工后通过上下料机构进行卸载。
[0005]进一步的,所述主机模块包括第一主机、第二主机、第三主机、第四主机与第五主机,所述第一主机、所述第二主机、所述第三主机、所述第四主机与所述第五主机从右向左依次排列,所述传输带从右向左传输产品。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机包括机壳铆针机构、三叶片组装机构、电机护线壳组装机构与第一CCD检测机构,所述机壳铆针机构安装在所述三叶片组装机构的右端,所述电机护线壳组装机构安装在所述三叶片组装机构的左端,所述第一CCD检测机构安装在所述电机护线壳组装机构的左端,所述三叶片组装机构包括三叶片上料成型组件与导正组装组件,所述导正组装组件安装在所述三叶片上料成型组件的后端。三叶片组装机构通过三叶片上料成型组件将三叶片从料带上裁切下来并且将三叶片进行插孔穿中心针,导正组装组件将机壳进行导正后将完成加工的三叶片安装进机壳中,电机护线壳组装机构将完成装载三叶片的机壳内组装电机护线壳。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主机包括齿轮板换向组装机构,所述齿轮板换向组装机构安装在所述传输带的前端。齿轮板换向组装机构先从料盘中流传出来的齿轮板进行换向后,将完成换向的齿轮板安装在机壳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主机、所述第四主机与所述第五主机分别设有分割机,所述第二主机、所述第四主机与所述第五主机环绕分割机设有多个加工位,所述分割机环绕其外沿设有一圈活动圈,所述活动圈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产品载具,所述分割机对应所述加工位的位置设有固定手指气缸。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主机环绕所述分割机依次安装有极板组装机构、中心针注油
机构、磁环组装机构、第二CCD检测机构与不良品夹出机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四主机环绕所述分割机依次安装有第一齿轮组装机构、第二齿轮组装机构、第三齿轮组装机构、第三CCD检测机构与齿轮注油机构。在第四主机处安装三个齿轮,并且在齿轮内注射机油,使得齿轮运转润滑流畅。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五主机环绕所述分割机依次安装有输出轴组装机构、后盖轴承组装机构、后盖整型机构、铆压后盖机构、后盖耳朵整型机构与出料机构;所述后盖轴承组装机构包括后盖组装组件与后盖轴承组装组件,所述后盖组装组件安装在所述后盖轴承组装组件的后端,所述后盖轴承组装组件包括后盖料带、轴承料带、轴承推出气缸与轴承上顶气缸,所述轴承料带安装在所述后盖料带的前端,所述轴承料带的输出端安装轴承推出气缸,所述后盖料带的前端对应所述轴承推出气缸的位置开设有轴承入口,所述后盖料带的下端开设有上顶通孔,所述轴承上顶气缸安装在所述上顶通孔的下端;所述轴承推出气缸的驱动端设有轴承槽,所述轴承槽开设有顶孔,所述轴承上顶气缸的驱动端设有圆台形状的顶头。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1.在本技术中,各个主机模块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单独使用时是能够完成一道工序或几道工序加工的单机,当各个主机结合使用时便是一条完整的自动生产线,各个主机模块配合巧妙,灵活性强;
[0014]2.在本技术中,将加工生产微型马达的三十多道工序集合在了五个主机模块中,节省人力成本;
[0015]3.当一个主机模块出现问题时,能够对主机模块进行拆卸,其他主机模块不会影响生产加工的进程,并且各个主机模块的对接方式方便简洁,仅需将传输带进行接驳对位即可,当故障修好后可以轻松对接进行加工生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整体俯面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第一主机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三叶片组装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A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第二主机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第三主机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第四主机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第五主机架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后盖轴承组装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后盖轴承组装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B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7]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C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轴承上顶气缸结构示意图;
[0029]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分割器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1]1.第一主机;11.机壳铆针机构;12.三叶片组装机构;121.三叶片上料成型组件;122.导正组装组件;13.电机护线壳组装机构;14.第一CCD检测机构;2.第二主机;21.极板组装机构;22.中心针注油机构;23.磁环组装机构;24.第二CCD检测机构;25.不良品夹出机构;3.第三主机;31.齿轮板换向组装机构;4.第四主机;41.第一齿轮组装机构;42.第二齿轮组装机构;43.第三齿轮组装机构;44.第三CCD检测机构;45.齿轮注油机构;5.第五主机;51.输出轴组装机构;52.后盖轴承组装机构;521.后盖组装组件;522.后盖轴承组装组件;5221.后盖料带;5222.轴承料带;5223.轴承推出气缸;52231.轴承槽;52232.顶孔;5224.轴承上顶气缸;52241.顶头;5225.轴承入口;5226.上顶通孔;53.后盖整型机构;54.铆压后盖机构;55.后盖耳朵整型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模块,所述主机模块设有多个,所述主机模块包括传输带,相邻的两个所述主机模块相互对接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主机模块通过所述传输带接驳产品,承接产品的主机模块设有用于取放料的上下料机构,所述上下料机构安装在所述传输带的侧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模块包括第一主机、第二主机、第三主机、第四主机与第五主机,所述第一主机、所述第二主机、所述第三主机、所述第四主机与所述第五主机从右向左依次排列,所述传输带从右向左传输产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机包括机壳铆针机构、三叶片组装机构、电机护线壳组装机构与第一CCD检测机构,所述机壳铆针机构安装在所述三叶片组装机构的右端,所述电机护线壳组装机构安装在所述三叶片组装机构的左端,所述第一CCD检测机构安装在所述电机护线壳组装机构的左端,所述三叶片组装机构包括三叶片上料成型组件与导正组装组件,所述导正组装组件安装在所述三叶片上料成型组件的后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主机包括齿轮板换向组装机构,所述齿轮板换向组装机构安装在所述传输带的前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机、所述第四主机与所述第五主机分别设有分割机,所述第二主机、所述第四主机与所述第五主机环绕分割机设有多个加工位,所述分割机环绕其外沿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渊,郭化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恒鑫达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