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绕线装置及绕线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0998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机定子自动绕线工装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自动绕线装置及绕线机,自动绕线装置用于向定子绕线,包括驱动组件和绕线杆,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有支撑调节组件,支撑调节组件的一端连接于绕线杆的一端,绕线杆的另一端依次设置有导线轮和双孔绕线嘴,双孔绕线嘴设置于靠近绕线杆的端部;绕线杆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两相互垂直,第一方向为双孔绕线嘴的轴向,第二方向为导线轮的轴向;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支撑调节组件、绕线杆、导线轮和双孔绕线嘴同步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动绕线工装结构简单,易于装配,生产成本低,能够一次性实现两根线的绕制成型。能够一次性实现两根线的绕制成型。能够一次性实现两根线的绕制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绕线装置及绕线机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定子自动绕线工装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绕线装置及绕线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专利:申请号201110038412.0中,提及电机定子线圈绕线机,其具体结构包括电机和由电机驱动旋转的传动主轴,以及安装板、中轴和两根绕线轴,中轴和两根绕线轴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板上,传动主轴通过中轴旋转机构驱动中轴间歇旋转和通过中轴往返机构驱动中轴作前后往返运动,中轴通过绕线轴旋转结构驱动两根绕线主轴同步旋转,上述旋转结构能够利用一个电机同时完成两组绕组的绕线,但是上述电机定子线圈绕线机的中轴旋转结构和中轴往返结构的结构复杂,导致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绕线工装,其结构简单,易于装配,生产成本低,且能够一次性实现两根线的绕制成型。
[0004]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机,利用上述自动绕线工装,绕线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提供了一种自动绕线装置,用于向定子绕线,包括:
[0007]驱动组件和绕线杆,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有支撑调节组件,所述支撑调节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绕线杆的一端,所述绕线杆的另一端依次设置有导线轮和双孔绕线嘴,所述双孔绕线嘴设置于靠近所述绕线杆的端部;
[0008]所述绕线杆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两两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双孔绕线嘴的轴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导线轮的轴向;
[0009]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支撑调节组件、所述绕线杆、所述导线轮和所述双孔绕线嘴同步转动。
[0010]优选地,所述自动绕线装置还包括:
[0011]顶线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调节组件上或所述绕线杆上,所述顶线组件被配置为对进入所述导线轮的线导向。
[0012]优选地,所述支撑调节组件包括:
[0013]支撑件,其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调节组件;
[0014]所述调节组件能够带动其上的所述绕线杆相对于所述支撑件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调整位置。
[0015]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0016]安装件,其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所述支撑件的所述另一端或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其中一个
方向设置;
[0017]绕线固定件,其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绕线杆,所述绕线固定件与所述支撑件、所述绕线杆均垂直设置,所述绕线固定件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
[0018]优选地,所述绕线固定件或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条形孔的长度沿所述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另外一个方向设置。
[0019]优选地,所述顶线组件包括:
[0020]顶线件,其设置于所述绕线固定件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端的顶部,所述顶线件上设置有豁口孔,所述线穿过所述豁口孔延伸至所述导线轮。
[0021]优选地,所述顶线件或所述绕线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三条形孔,所述第三条形孔的长度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
[0022]优选地,所述顶线件的活口孔处设置有倾斜导向面,自所述豁口孔的中心沿所述豁口孔的径向,所述豁口孔的开口逐渐增大,所述倾斜导向面便于所述线进入所述豁口孔内。
[0023]优选地,所述绕线杆上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线轮。
[0024]本技术中还提供了一种绕线机,包括所述的自动绕线装置。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本技术中驱动组件驱动支撑调节组件、绕线杆,以及绕线杆上的导线轮能够同步转动,以实现绕电机定子的转动,从而实现对定子的绕线。
[0027]向定子上绕制的线经导线轮导向,之后经双孔绕线嘴后,线被拉直绕制在定子上。本实施例中,利用导线轮对线导向以保证进入双孔绕线嘴的线不会因转换90
°
的方向出现卡滞现象,同时也保证自双孔绕线嘴出来的线被拉直。
[0028]设置导线轮,保证向定子上绕制的线时,不会出现脱线、损伤线的现象,且该装置整体零部件数量较少,制造成本低,安装和维护方便,便于携带和转移。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中的自动绕线装置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中的自动绕线装置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中的自动绕线装置的第三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中的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33]其中,1、绕线杆;2、支撑调节组件;21、支撑件;22、调节组件;23、安装件、24、第一条形孔;25、绕线固定件;26、第二条形孔;27、第三条形孔;3、顶线组件;31、顶线件;32、豁口孔、33、倾斜导向面;4、导线轮;5、双孔绕线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绕线装置,用于向定子绕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组件和绕线杆(1),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有支撑调节组件(2),所述支撑调节组件(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绕线杆(1)的一端,所述绕线杆(1)的另一端依次设置有导线轮(4)和双孔绕线嘴(5),所述双孔绕线嘴(5)设置于靠近所述绕线杆(1)的端部;所述绕线杆(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两两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双孔绕线嘴(5)的轴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导线轮(4)的轴向;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支撑调节组件(2)、所述绕线杆(1)、所述导线轮(4)和所述双孔绕线嘴(5)同步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绕线装置还包括:顶线组件(3),设置于所述支撑调节组件(2)上或所述绕线杆(1)上,所述顶线组件(3)被配置为对进入所述导线轮(4)的线导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调节组件(2)包括:支撑件(21),其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调节组件(22);所述调节组件(22)能够带动其上的所述绕线杆(1)相对于所述支撑件(21)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调整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2)包括:安装件(23),其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件(21)的另一端,所述支撑件(21)的所述另一端或所述安装件(23)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其中一个方向设置;绕线固定件(25),其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元平邓宏林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新沪屏蔽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