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及急救伤口加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0510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术后及急救伤口加压装置,包括敷带,敷带一侧设置有绷带,绷带另一端设置有固定环,敷带另一侧设置有牵引带,敷带底部设置有纱布,敷带与纱布之间设置有空腔,空腔内部设置有硅胶垫,硅胶垫底部设置有橡胶垫,绷带中部开设有通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敷带、纱布、硅胶垫与橡胶垫,可以达到增加使用过程中对创口的加压效果,改变了传统绷带多次缠绕捆绑以达到加压效果的方式;通过设置绷带、固定环、牵引带、通槽、粘结层与撕拉条,可以达到单次缠绕绷带即可,且操作过程中无需搬运患者上体,可适用于患者平躺包扎,最小程度上避免牵扯患者伤口,降低医护人员包扎难度。降低医护人员包扎难度。降低医护人员包扎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后及急救伤口加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术后及急救伤口加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临床上手术创口大多通过绷带与纱布缠绕包扎,为伤口提供良好的愈合环境,而对于异常出血的伤口,其愈合难度要超过平常伤口,平常的纱布与绷带难以满足止血需求,因此就需要使用加压装置促进止血。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目前在手术中留下的刀口或碰到创伤产生的较大伤口仅通过缝合后用棉纱和绷带包裹,刀口或伤口愈合慢,其愈合后平整度也不好,且容易出现渗血的情况;
[0005]2、目前创口在绷带包扎的过程中,绷带需经患者后背多次缠绕,以满足纱布包扎的紧固性,以达到对伤口的加压止血作用,但是对于患者创口在上体胸腔的情况,患者起身困难,给绷带缠绕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术后及急救伤口加压装置,解决了现今存在的绷带包扎容易渗血,且绷带难以缠绕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术后及急救伤口加压装置,包括敷带,所述敷带一侧设置有绷带,所述绷带另一端设置有固定环,所述敷带另一侧设置有牵引带,所述敷带底部设置有纱布,所述敷带与纱布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置有硅胶垫,所述硅胶垫底部设置有橡胶垫,所述绷带中部开设有通槽,所述牵引带远离敷带的一端底部设置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底部设置有撕拉条。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所述敷带一侧与绷带固定连接,所述敷带另一侧与牵引带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纱布边缘与敷带固定连接,所述纱布中部与敷带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呈圆形。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硅胶垫呈圆形,所述硅胶垫材质为弹性硅胶,所述硅胶垫中部呈锥形向下凸起,所述硅胶垫内部开设有若干组透气孔。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橡胶垫材质为遇水膨胀橡胶,所述橡胶垫通过粘结剂固定于硅胶垫底部,所述橡胶垫与纱布上表面相接触。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环材质为布料,所述固定环由一布带两端缝纫连接绷带而成,所述固定环数量为两组,所述固定环与绷带固定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牵引带材质为布料,所述牵引带宽度尺寸与固定环内径尺寸相适配,所述牵引带贯穿固定环。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术后及急救伤口加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一种术后及急救伤口加压装置,通过设置敷带、纱布、硅胶垫与橡胶垫,敷带与纱布覆盖于创口上时,通过硅胶垫对纱布进行支撑,使纱布底部凸起,对创口进行挤压,增加使用过程中对创口的加压效果,改变了传统绷带多次缠绕捆绑以达到加压效果的方式,同时一旦创口出现渗血或体液流出的情况,液体通过纱布传递,橡胶垫遇水膨胀,用于渗血时进一步增加对创口的加压止血作用,且该结构成本低,满足一次性使用,实用性更大。
[0016]2、该一种术后及急救伤口加压装置,通过设置绷带、固定环、牵引带、通槽、粘结层与撕拉条,在缠绕绷带时,通过将牵引带从患者背部穿过,由于牵引带较细,穿过患者背部较为便捷,然后将牵引带远离敷带的一端穿过固定环,将该端利用粘结层粘结或打结闭合,然后在患者另一侧拉扯牵引带,使牵引带拉动绷带从患者背后穿过,进而完成绷带的缠绕,该结构单次缠绕绷带即可,且操作过程中无需搬运患者上体,可适用于患者平躺包扎,最小程度上避免牵扯患者伤口,降低医护人员包扎难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硅胶垫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图中:1、敷带;2、绷带;3、固定环;4、牵引带;5、纱布;6、空腔;7、硅胶垫;8、橡胶垫;9、通槽;10、粘结层;11、撕拉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5,本实施方案中:一种术后及急救伤口加压装置,包括敷带1,敷带1一侧设置有绷带2,用板扎敷带1固定,绷带2另一端设置有固定环3,便于牵引带4牵引绷带2,敷带1另一侧设置有牵引带4,便于绷带2绕过患者背部缠绕,敷带1底部设置有纱布5,敷带1与纱布5之间设置有空腔6,空腔6内部设置有硅胶垫7,用于对纱布5进行支撑,进而对创口进行加压,硅胶垫7底部设置有橡胶垫8,用于创口渗血时增加加压效果,绷带2中部开设有通槽9,牵引带4远离敷带1的一端底部设置有粘结层10,粘结层10底部设置有撕拉条11,便于牵引带4粘贴在绷带2外侧进行收纳。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施例中,敷带1一侧与绷带2固定连接,敷带1另一侧与牵引带4固定连接,实现一体化包扎结构,独立包装一次性使用;纱布5边缘与敷带1固定连接,纱布5中部与敷带1之间形成空腔6,空腔6呈圆形,利用空腔6为硅胶垫7提供放置空间;硅胶垫7呈圆形,硅胶垫7材质为弹性硅胶,硅胶垫7中部呈锥形向下凸起,硅胶垫7内部开设有若干组透气孔,硅胶垫7对纱布5进行支撑,使纱布5底部凸起,对创口进行挤
压,增加使用过程中对创口的加压效果,改变了传统绷带2多次缠绕捆绑以达到加压效果的方式;橡胶垫8材质为遇水膨胀橡胶,橡胶垫8通过粘结剂固定于硅胶垫7底部,橡胶垫8与纱布5上表面相接触,用于渗血时进一步增加对创口的加压止血作用,解决了因压力不够导致渗血的情况;固定环3材质为布料,固定环3由一布带两端缝纫连接绷带2而成,固定环3数量为两组,固定环3与绷带2固定连接,便于牵引带4穿过固定环3,进而对绷带2进行牵引;牵引带4材质为布料,牵引带4宽度尺寸与固定环3内径尺寸相适配,牵引带4贯穿固定环3,使绷带2包扎过程中无需搬运患者上体,可适用于患者平躺包扎,最小程度上避免牵扯患者伤口,降低医护人员包扎难度。
[0026]使用者首先将敷带1与纱布5覆盖于创口上,硅胶垫7对纱布5进行支撑使纱布5底部凸起,对创口进行挤压,增加使用过程中对创口的加压效果,然后将牵引带4从患者背部穿过,由于牵引带4较细,穿过患者背部较为便捷,然后将牵引带4远离敷带1的一端穿过固定环3,将该端利用粘结层10粘结或打结闭合,然后在患者另一侧拉扯牵引带4,使牵引带4拉动绷带2从患者背后穿过,进而完成绷带2的缠绕,然后将牵引带4经通槽9贯穿绷带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及急救伤口加压装置,包括敷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敷带(1)一侧设置有绷带(2),所述绷带(2)另一端设置有固定环(3),所述敷带(1)另一侧设置有牵引带(4),所述敷带(1)底部设置有纱布(5),所述敷带(1)与纱布(5)之间设置有空腔(6),所述空腔(6)内部设置有硅胶垫(7),所述硅胶垫(7)底部设置有橡胶垫(8),所述绷带(2)中部开设有通槽(9),所述牵引带(4)远离敷带(1)的一端底部设置有粘结层(10),所述粘结层(10)底部设置有撕拉条(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及急救伤口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敷带(1)一侧与绷带(2)固定连接,所述敷带(1)另一侧与牵引带(4)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及急救伤口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布(5)边缘与敷带(1)固定连接,所述纱布(5)中部与敷带(1)之间形成空腔(6),所述空腔(6)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茅柳燕寿超张娅霞庄姬张娟娟周慈霞陈连波王钰兰朱海晓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