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胀破仪膜片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020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39
织物胀破仪膜片夹持装置,包括环形平台板与下夹持环,环形平台板与下夹持环均为中间具有通孔的环形板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上夹持环的底部与下夹持环的上部均连接一个环形平台板,两个环形平台板能够在针织品中部用于测试的区域与数个环形凸棱对针织品夹持区域之间以平面夹住针织品,从而将数个环形凸棱对针织品夹持区域产生的褶皱与针织品中部用于测试的区域隔离,避免褶皱传导到针织品中部用于测试的区域,从而避免针织品中部用于测试的区域不平造成的测试误差。不平造成的测试误差。不平造成的测试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织物胀破仪膜片夹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夹持装置,更确切的说是一种织物胀破仪膜片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用于针织品胀破强力的测试,针织品在穿着时所受的力来自不同方向,而胀破强力给出了织物多向强伸度的特征信息,提供了织物在穿着过程中肘部、膝部等部位的受力程度。因而,我国国家标准GB/T7742对织物的胀破性能测试方法进行了规定,同时毛针织行业标准也将胀破强度列为毛针织品的质量考核指标,在纺织品进出口贸易中,很多国外买家也将胀破强力列为针织品的重要考核指标。现有的织物胀破仪膜片夹持装置需要利用环形的凸棱和环形的凹槽提高夹持针织品后的强度,连接我们在应用中发现这种方法在凸棱和凹槽夹持针织品后,在凸棱和凹槽夹持针织品产生的褶皱会传导到针织品中部用于测试的区域,褶皱会造成针织品局部受力不均匀,影响测试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织物胀破仪膜片夹持装置,能够在上夹持环的底部与下夹持环的上部均连接一个环形平台板,两个平台板能够在针织品中部用于测试的区域与数个环形凸棱对针织品夹持区域之间以平面夹住针织品,从而将数个环形凸棱对针织品夹持区域产生的褶皱与针织品中部用于测试的区域隔离,避免褶皱传导到针织品中部用于测试的区域,从而避免针织品中部用于测试的区域不平造成的测试误差。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织物胀破仪膜片夹持装置,包括上夹持环与下夹持环,上夹持环与下夹持环均为中间具有通孔的环形板状结构,上夹持环的底部与下夹持环的上部均连接数个环形凸棱,下夹持环上的环形凸棱能够插入到上夹持环上两个相邻的环形凸棱之间,上夹持环的底部与下夹持环的上部均连接一个环形平台板,环形平台板位于上夹持环或下夹持环的中部通孔侧周,上夹持环上的环形平台板与下夹持环上的环形平台板能够配合。
[0006]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环形平台板上安装预先配合夹持装置,所述预先配合夹持装置包括预先配合环,预先配合环上开设环形槽,环形槽能够套在环形平台板上,环形槽的内侧底部连接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环形平台板连接。
[0007]所述上夹持环与下夹持环之间安装导向锁定装置,所述导向锁定装置包括滑动管与滑动杆,滑动管的侧部与上夹持环的侧部连接,滑动杆的一端与下夹持环的侧部连接,滑动杆与滑动管能够插接配合,滑动管的侧部安装快拆锁定端,快拆锁定端的固定端与滑动管连接,下夹持环的侧部连接快拆挂钩,快拆锁定端能够将快拆挂钩锁定。
[0008]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上夹持环的底部与下夹持环的上部均连接一个环形平台板,两个环形平台板能够在针织品中部用于测试的区域与数个环形凸棱对针织品夹持区域之间以平面夹住针织品,从而将数个环形凸棱对针织品夹持区域产生的褶皱
与针织品中部用于测试的区域隔离,避免褶皱传导到针织品中部用于测试的区域,从而避免针织品中部用于测试的区域不平造成的测试误差。
附图说明
[000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2]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13]图4为图1的Ⅰ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0015]实施例1:
[0016]织物胀破仪膜片夹持装置,如图1

图4所示,包括上夹持环5与下夹持环8,上夹持环5与下夹持环8均为中间具有通孔的环形板状结构,上夹持环5的底部与下夹持环8的上部均连接数个环形凸棱7,下夹持环8上的环形凸棱7能够插入到上夹持环5上两个相邻的环形凸棱7之间,上夹持环5的底部与下夹持环8的上部均连接一个环形平台板6,环形平台板6位于上夹持环5或下夹持环8的中部通孔侧周,上夹持环5上的环形平台板6与下夹持环8上的环形平台板6能够配合。
[0017]本技术在上夹持环5的底部与下夹持环8的上部均连接一个环形平台板6,两个环形平台板6能够在针织品中部用于测试的区域与数个环形凸棱7对针织品夹持区域之间以平面夹住针织品,从而将数个环形凸棱7对针织品夹持区域产生的褶皱与针织品中部用于测试的区域隔离,避免褶皱传导到针织品中部用于测试的区域,从而避免针织品中部用于测试的区域不平造成的测试误差。
[0018]适用范围具体实施的选材和可行性分析:我们实际制作的样品以说明书附图作为图纸,按照说明书附图中各个部件的比例和配合方式实施,所述的连接为强力胶黏剂连接焊接铆接法兰连接一体成型式连接等常用的连接方式,实际制作时可以根据实际连接强度需要无需创造性的选择对应的连接方式连接点的厚度和强度。
[0019]实施例2:
[0020]织物胀破仪膜片夹持装置,如图1

图3所示,包括上夹持环5与下夹持环8,上夹持环5与下夹持环8均为中间具有通孔的环形板状结构,上夹持环5的底部与下夹持环8的上部均连接数个环形凸棱7,下夹持环8上的环形凸棱7能够插入到上夹持环5上两个相邻的环形凸棱7之间,上夹持环5的底部与下夹持环8的上部均连接一个环形平台板6,环形平台板6位于上夹持环5或下夹持环8的中部通孔侧周,上夹持环5上的环形平台板6与下夹持环8上的环形平台板6能够配合。所述环形平台板6上安装预先配合夹持装置,所述预先配合夹持装置包括预先配合环10,预先配合环10上开设环形槽9,环形槽9能够套在环形平台板6上,环形槽9的内侧底部连接弹簧11,弹簧11的一端与环形平台板6连接。
[0021]本技术的预先配合夹持装置能够利用预先配合夹持装置在下夹持环8的环形
凸棱7与上夹持环5的环形凸棱7配合完全夹住样品之前,优先与下夹持环8上的环形平台板6配合夹住样品,从而避免夹持环8的环形凸棱7与上夹持环5的环形凸棱7配合完全夹住样品后产生的样品褶皱过多地传导到样品的中部,让两个环形平台板6配合夹住样品起到更好的隔离褶皱作用。
[0022]实施例3:
[0023]织物胀破仪膜片夹持装置,如图1

图3所示,包括上夹持环5与下夹持环8,上夹持环5与下夹持环8均为中间具有通孔的环形板状结构,上夹持环5的底部与下夹持环8的上部均连接数个环形凸棱7,下夹持环8上的环形凸棱7能够插入到上夹持环5上两个相邻的环形凸棱7之间,上夹持环5的底部与下夹持环8的上部均连接一个环形平台板6,环形平台板6位于上夹持环5或下夹持环8的中部通孔侧周,上夹持环5上的环形平台板6与下夹持环8上的环形平台板6能够配合。所述上夹持环5与下夹持环8之间安装导向锁定装置,所述导向锁定装置包括滑动管2与滑动杆3,滑动管2的侧部与上夹持环5的侧部连接,滑动杆3的一端与下夹持环8的侧部连接,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织物胀破仪膜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夹持环(5)与下夹持环(8),上夹持环(5)与下夹持环(8)均为中间具有通孔的环形板状结构,上夹持环(5)的底部与下夹持环(8)的上部均连接数个环形凸棱(7),下夹持环(8)上的环形凸棱(7)能够插入到上夹持环(5)上两个相邻的环形凸棱(7)之间,上夹持环(5)的底部与下夹持环(8)的上部均连接一个环形平台板(6),环形平台板(6)位于上夹持环(5)或下夹持环(8)的中部通孔侧周,上夹持环(5)上的环形平台板(6)与下夹持环(8)上的环形平台板(6)能够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胀破仪膜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平台板(6)上安装预先配合夹持装置,所述预先配合夹持装置包括预先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利斌秦黎徐小虎闻寄勤朱珺杜珩时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药包装材料容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