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胃内球囊植入物的自封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0196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胃内球囊植入物的自封闭结构,包括球囊,该球囊被包裹于药物胶囊中;自封闭阀,该自封闭阀的一端与球囊连接为一体,另一端漂浮于球囊内,形成独立的封闭空间;导管,该导管的一端具有一气囊端,所述气囊端置于自封闭阀内,所述导管的另一端具有一导管座被保留在体外;所述导管自球囊外部通过自封闭阀后,穿入球囊内部向所述气囊端充入填充物,使导管固定于球囊上,所述导管与球囊内部之间会形成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所述自封闭阀在与导管相连时或是导管与自封闭阀分离后均具有较好的密闭效果,能有效防止不期望的物质进出球囊,同时自封闭结构更易于实现,方便临床操作。方便临床操作。方便临床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胃内球囊植入物的自封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胃内球囊植入物的自封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胃内球囊,是一种将球囊置入胃内,通过预先占据胃内容积、减少饮食摄入量达到减肥目的的医疗器械产品。美国FDA在2015年批准了3款胃内球囊上市。2018年2月,美国代谢与减重外科学会正式将胃内球囊批准为治疗肥胖的第五种标准治疗方式,也是医疗器械减重的“金标准”。
[0003]超重肥胖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疾病。目前国内主要的减重方法有药物减肥以及外科手术。但服用减肥药物会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外科手术会带来患者痛苦及感染的风险。
[0004]美国专利US8974483B2公开了一种胃内球囊上的自封闭结构。这种结构的两层封闭缝隙会对齐,会出现渗漏风险。
[0005]国内专利201721424641.5公开了一种胃内球囊上的自封闭结构。这种结构的缺点为,具有三层不渗透性材料,工艺较难实现,且球囊在被患者吞咽前会被包裹于胶囊中,在植入后,会产生导管较难与球囊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新型胃内球囊植入物的自封闭结构,该自封闭阀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方便临床的操作使用,而且在与导管连接过程中及导管拔除后,能够有效防止不期望的物质进出球囊。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新型胃内球囊植入物的自封闭结构,包括
[0009]球囊,该球囊被包裹于药物胶囊中;
[0010]自封闭阀,该自封闭阀的一端与球囊连接为一体,另一端漂浮于球囊内,形成独立的封闭空间;
[0011]导管,该导管的一端具有一气囊端,所述气囊端置于自封闭阀内,所述导管的另一端具有一导管座被保留在体外;
[0012]所述导管自球囊外部通过自封闭阀后,穿入球囊内部向所述气囊端充入填充物,使导管固定于球囊上,所述导管与球囊内部之间会形成通道;
[0013]所述填充物经过通道后冲入球囊内部填充,在球囊被填充完成后,将填充物抽出,会使气囊端扁瘪,然后将导管与球囊分离,自封闭阀会自动关闭。
[0014]作为改进,所述自封闭阀可被适配导管穿过,同时密封所述导管。
[0015]再改进,所述自封闭阀包括有两层弹性膜片,两片弹性膜片之间焊接为一体。
[0016]再改进,所述弹性膜片设为一具有弹性的塑形材料或为一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
[0017]再改进,两片弹性膜片的边缘采用焊接在一起并与球囊焊接为一体。
[0018]再改进,所述球囊为胃内球囊或腹腔内球囊。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所述自封闭阀在与导管相连时或是导管与自封闭阀分离后均具有较好的密闭效果,能有效防止不期望的物质进出球囊,同时自封闭结构更易于实现,方便临床操作。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状态1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状态2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球囊;2、自封闭阀;3、导管;4、通道;20、弹性膜片;30、导管座;31、气囊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胃内球囊1植入物的自封闭结构,包括
[0025]球囊1,该球囊1被包裹于药物胶囊中;
[0026]自封闭阀2,该自封闭阀2的一端与球囊1连接为一体,另一端漂浮于球囊1内,形成独立的封闭空间;
[0027]导管3,该导管3的一端具有一气囊端31,所述气囊端31置于自封闭阀2内,所述导管3的另一端具有一导管座30被保留在体外;
[0028]所述导管3自球囊1外部通过自封闭阀2后,穿入球囊1内部向所述气囊端31充入填充物,使导管3固定于球囊1上,所述导管3与球囊1内部之间会形成通道4;
[0029]所述填充物经过通道4后冲入球囊1内部填充,在球囊1被填充完成后,将填充物抽出,会使气囊端31扁瘪,然后将导管3与球囊1分离,自封闭阀2会自动关闭;所述导管3上对应气囊端31的位置具有一便于充气的开口端32,从而便于对气囊端31内进行充气密封,对球囊1进行密封;
[0030]所述导管3的外端通过导管座30能够配合充入填充物的机器,满足对球囊1的填充需求,实现填充物从导管3经过通道4传输至球囊1内的目的;所述自封闭阀2能够被适配的导管3穿过,并与该导管3牢靠、密封性的连接,使得导管3从球囊1外穿入与自封闭阀2连接时,依然能够保证球囊1的密闭性;所述球囊1在被患者吞咽前被包裹于药物胶囊中,方便顺利进入患者的胃内,所述导管3具有一定长度,能够满足从患者口部以外至胃内的长度;
[0031]本设计中,所述自封闭阀2在与导管3相连时或是导管3与自封闭阀2分离后均具有较好的密闭效果,能有效防止不期望的物质进出球囊1,同时自封闭结构更易于实现,方便临床操作。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封闭阀2可被适配导管3穿过,同时密封所述导管3;所述自封闭阀2在被导管3穿过的同时能够利用气囊端31冲入填充物密封导管3,保证球囊1内空间的密闭性。
[0033]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封闭阀2包括有两层弹性膜片20,两片弹性膜片20之间焊接为
一体;优选地,将两片弹性膜片20之间在边缘位置采用焊接的方式使二者连接在一起,焊接后自封闭阀2的内腔与输送导管3外径匹配,导管3通过时,自封闭阀2被导管3支撑打开,并能够保持导管3与自封闭阀2的连接稳定性,在去除导管3后,弹性膜片20恢复为原状,实现自封闭功能。
[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膜片20设为一具有弹性的塑形材料或为一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将所述弹性膜片20设为弹性材料,能够使得弹性膜片20具有弹力,便于弹性膜片20被撑开后恢复原状,满足自封闭的功能。
[0035]本实施例中,两片弹性膜片20的边缘采用焊接在一起并与球囊1焊接为一体;所述弹性膜片20的边缘被焊接后,中间区域由于张力作用,会使得两片弹性膜片20紧密贴合在一起,提升了连接的紧密性。
[0036]本实施例中,所述球囊1为胃内球囊1或腹腔内球囊1;所述自封闭结构适应于多种球囊1结构。
[0037]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0038]参见附图1,其展示状态1,所述导管3自球囊1外部通过自封闭阀2穿入球囊1内部,向所述气囊中冲入填充物,使导管3固定于球囊1上,导管3与球囊1内部形成通道4;将所述填充物通过所述导管3,冲入所述球囊1内部。
[0039]参见附图2,其展示状态2,所述球囊1在填充完成后,将所述气囊端31中填充物抽出,使气囊端31扁瘪,然后把所述导管3通过自封闭阀2与球囊1分离,自封闭阀2自动关闭。
[0040]按照本申请实施的球囊1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胃内球囊植入物的自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囊,该球囊被包裹于药物胶囊中;自封闭阀,该自封闭阀的一端与球囊连接为一体,另一端漂浮于球囊内,形成独立的封闭空间;导管,该导管的一端具有一气囊端,所述气囊端置于自封闭阀内,所述导管的另一端具有一导管座被保留在体外;所述导管自球囊外部通过自封闭阀后,穿入球囊内部向所述气囊端充入填充物,使导管固定于球囊上,所述导管与球囊内部之间会形成通道;所述填充物经过通道后冲入球囊内部填充,在球囊被填充完成后,将填充物抽出,会使气囊端扁瘪,然后将导管与球囊分离,自封闭阀会自动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胃内球囊植入物的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二冬潘名辉黄飞龙戎银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汉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