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型钢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0019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型钢生产线,包括组立工位、焊接工位、矫正工位、第一输送辊道和第二输送辊道,所述第一输送辊道、焊接工位和第二输送辊道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组立工位设置在第一输送辊道的前侧或后侧,矫正工位设置在第二输送辊道的前侧或后侧,焊接工位上设有至少两组间隔设置的通道,通道的右端延伸至第一输送辊道,通道的左端延伸至第二输送辊道,每组通道内设有两组能够沿着通道长度方向运动的移钢机,将T型钢生产线设置成Z型结构或C型结构,使得布局合理且占地更小,同时能够大大提高T型钢的生产效率。提高T型钢的生产效率。提高T型钢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型钢生产线


[0001]本技术涉及生产流水线,特别涉及一种T型钢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T型钢生产流水线较多,均采用纵向布置。所谓的纵向布置是指工件的长度方向与流水线方向(即车间的长度方向)一致,相应的生产设备的作业方向与流水线方向(即车间的长度方向)平行。工艺布置、构件的吊运行走以及摆放位置都与流水线方向平行,生产设备与工件首尾连接或错位首尾连接,由于工件的长度在4

12米,纵向布置法使流水线的长度较长,一般在200米左右,增加了厂房的长度,厂房所需的投资高。另外,工件在各生产设备间的搬移距离长,工序间衔接所需的时间长,工作效率不高。工件在生产设备之间的移动主要采用行车吊运或滚道方式,行车吊运比较危险、耗时,滚道耗时、耗能,同时现有的T型钢生产线生产效率较低,具体为焊接的所需的时间远远大于T型钢组立所需时间,因而组立机需要等待T型钢焊接完成,因此需要设计一款占地面积更小且生产效率更高的T型钢生产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布局合理且占地更小的T型钢生产线,能够大大提高T型钢的生产效率。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T型钢生产线,包括组立工位、焊接工位、矫正工位、第一输送辊道和第二输送辊道,所述第一输送辊道、焊接工位和第二输送辊道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所述组立工位设置在第一输送辊道的前侧或后侧,所述矫正工位设置在第二输送辊道的前侧或后侧,所述焊接工位上设有至少两组间隔设置的通道,所述通道的右端延伸至第一输送辊道,所述通道的左端延伸至第二输送辊道,每组通道内设有两组能够沿着通道长度方向运动的移钢机。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辊道和焊接工位之间设有第一储料架,所述第二输送辊道和焊接工位之间设有第二储料架,所述第一储料架和第二储料架设有供移钢机通过的通道。
[0006]进一步地,所述组立工位设置在第一输送辊道的右侧,所述矫正工位设置在第二输送辊道的左侧。
[0007]进一步地,所述焊接工位能够同时放置至少两组构件,所述焊接工位设有定位所述构件的定位装置以及对构件进行焊接的焊接装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移钢机包括行走小车和设置于行走小车上端的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能够相对于行走小车上下升降,所述支撑平台设有上端开口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铁芯块能够相对于支撑平台在竖直方向伸缩,所述容置槽内设有提供铁芯块一向上作用力的弹性件,所述电磁铁通过弹性件至少部分伸出于容置槽。
[0009]进一步地,所述移钢机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通过检测支撑平台的高度以控
制电磁铁通电或断电。
[0010]进一步地,所述铁芯块的底部四周分布有多个导向柱,所述支撑平台设有与导向柱导向配合的导向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铁为多组且间隔设置于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设置有该电磁铁一一对应的容置槽。
[0012]进一步地,所述行走小车包括底座、设置于行走小车四周下部的滚轮和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行走小车运动的驱动装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与支撑平台之间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有驱动支撑平台上下升降的液压缸。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将T型钢生产线设置成Z型结构或C型结构,使得布局合理且占地更小,通过设置第一储料架和第二储料架,使得构件在焊接工位进行焊接的过程中,组立工位上的组立装置可以连续工作,不必等待焊接工位完成焊接再进行组立,进而能够大大提高T型钢的生产效率,该T型钢生产线的生产过程如下;
[0016]1.组立工位上的组立装置将面板和腹板拼接,通过人工或点焊装置对拼接后的构件(T型钢)进行点焊,完成点焊后通过组立工位上的输送装置输送至第一输送辊道;
[0017]2.位于第一输送辊道一侧的移钢机将第一输送辊道上的构件搬运至第一储料架;
[0018]3.位于第一输送辊道一侧的移钢机再将第一储料架上的多组构件一一搬运至焊接工位,当焊接工位上放置有三组构件时,焊接装置开始进行焊接;
[0019]4.完成焊接的一批构件通过位于第二输送辊道一侧的移钢机一一搬运至第二输送辊道和第二储料架上;
[0020]5.通过第二输送辊道将位于其上的构件输送至矫正工位,利用矫正装置进行矫正。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移钢机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
[0024]图4是本技术的铁芯块的安装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的移钢机的剖视图。
[0026]图中:1、组立工位;2、焊接工位;21、通道;3、矫正工位;4、第一输送辊道;5、第二输送辊道;6、移钢机;61、行走小车;611、底座;612、滚轮;613、驱动装置;62、支撑平台;621、容置槽;622、导向孔;63、电磁铁;631、铁芯块;632、导向柱;64、弹性件;65、传感器;66、升降装置;661、液压缸;7、第一储料架;8、第二储料架;9、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8]如图1

5所示,一种T型钢生产线,包括组立工位1、焊接工位2、矫正工位3、第一输送辊道4和第二输送辊道5,所述第一输送辊道4、焊接工位2和第二输送辊道5从左至右依次
排列,所述组立工位1设置在第一输送辊道4的前侧或后侧,所述矫正工位3设置在第二输送辊道5的前侧或后侧,所述焊接工位2上设有至少两组间隔设置的通道21,所述通道21的右端延伸至第一输送辊道4,所述通道21的左端延伸至第二输送辊道5,每组通道21内设有两组能够沿着通道21长度方向运动的移钢机6,所述通道21设有沿通道21长度方向设置的轨道,所述移钢机6能够沿着轨道运动。
[0029]当然作为等效的替代手段,该T型钢生产线可以转动90
°
设置,即所述第一输送辊道4、焊接工位2和第二输送辊道5从前至后依次排列,所述组立工位1设置在第一输送辊道4的左侧或右侧,所述矫正工位3设置在第二输送辊道5的左侧或右侧,所述焊接工位2上设有至少两组间隔设置的通道21,所述通道21的前端延伸至第一输送辊道4,所述通道21的后端延伸至第二输送辊道5。
[0030]所述焊接工位2能够同时放置至少两组构件9,所述焊接工位2设有定位所述构件9的定位装置以及对构件9进行焊接的焊接装置,本技术中,所述焊接工位2上能够同时放置三组间隔的构件9(T型钢),通过定位装置将三组构件9同时进行定位,同时利用焊接装置对三组构件9的六条焊缝进行焊接,所述焊接装置采用保护焊,该焊接工位2上设有对焊接装置进行导向的焊接装置轨道,该焊接装置轨道设置在通道上端,因此不会对通道21造成干涉。
[0031]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型钢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组立工位(1)、焊接工位(2)、矫正工位(3)、第一输送辊道(4)和第二输送辊道(5),所述第一输送辊道(4)、焊接工位(2)和第二输送辊道(5)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所述组立工位(1)设置在第一输送辊道(4)的前侧或后侧,所述矫正工位(3)设置在第二输送辊道(5)的前侧或后侧,所述焊接工位(2)上设有至少两组间隔设置的通道(21),所述通道(21)的右端延伸至第一输送辊道(4),所述通道(21)的左端延伸至第二输送辊道(5),每组通道(21)内设有两组能够沿着通道(21)长度方向运动的移钢机(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型钢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辊道(4)和焊接工位(2)之间设有第一储料架(7),所述第二输送辊道(5)和焊接工位(2)之间设有第二储料架(8),所述第一储料架(7)和第二储料架(8)设有供移钢机(6)通过的通道(2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T型钢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立工位(1)设置在第一输送辊道(4)的右侧,所述矫正工位(3)设置在第二输送辊道(5)的左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T型钢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工位(2)能够同时放置至少两组构件(9),所述焊接工位(2)设有定位所述构件(9)的定位装置以及对构件(9)进行焊接的焊接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型钢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钢机(6)包括行走小车(61)和设置于行走小车(61)上端的支撑平台(62),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德均张朝晖葛磊胡银保梁恒波马金祥杨卫宁李青徐远才胡庆徐亚林徐茂林冯观云陈烨黄凯凯
申请(专利权)人:招商局金陵船舶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