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密封舱及水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9844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3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下密封舱,包括:舱体;端盖,设置于所述舱体的开口端,用于将所述舱体封闭;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端盖与所述舱体的连接处;以及漏水检测器,设置于所述端盖与所述舱体的连接处,且位于所述密封圈靠近舱体内部的一侧。所述漏水检测器包括漏水感应线缆,所述漏水感应线缆的一端与舱内电路相连;所述舱体或端盖上开设有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位于靠近所述舱体内部的一侧,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沟槽内,所述漏水感应线缆设置于所述第二沟槽内。本申请能够在发生漏水的第一时间内得出检测结果,并反馈至控制系统进行报警,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避免水流继续泄漏至舱体内,对舱体内的电气元件起到有效保护作用。护作用。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密封舱及水下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海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水下密封舱及水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水下设备中,一些电子元件往往需要设置于密封舱内,与外部水源进行隔绝,但是水下密封舱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同样面临漏水的风险,水下密封舱发生漏水时及时对其进行回收,可减小电子元件损坏的风险。
[0003]因此,目前常在水下密封舱的内壁或舱底设置漏水检测装置,进行漏水检测,但是采用这种方式,当舱体存在积水时才能检测出漏水,此时回收水下密封舱的时机已经错过,密封舱内的电子元件可能已经被损坏,存在较大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的问题,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水下密封舱及水下设备,解决现有漏水检测方式存在延迟,导致舱体内电子元件受损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水下密封舱,包括:
[0006]舱体;
[0007]端盖,设置于所述舱体的开口端,用于将所述舱体封闭;
[0008]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端盖与所述舱体的连接处;以及
[0009]漏水检测器,设置于所述端盖与所述舱体的连接处,且位于所述密封圈靠近舱体内部的一侧。
[0010]可选地,所述漏水检测器包括漏水感应线缆,所述漏水感应线缆的一端与舱内电路相连;
[0011]所述舱体或端盖上开设有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位于靠近所述舱体内部的一侧,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沟槽内,所述漏水感应线缆设置于所述第二沟槽内。
[0012]可选地,所述漏水感应线缆与所述端盖和舱体的连接处之间存在间隙。
[0013]可选地,所述漏水感应线缆沿周向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二沟槽内。
[0014]可选地,所述漏水检测器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舱体或端盖上,用于固定所述漏水感应线缆的端部。
[0015]可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压块以及设置于所述压块上的连接件;
[0016]所述舱体或端盖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沟槽连通的容纳槽,所述漏水感应线缆的端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压块伸进所述容纳槽内并抵紧在所述漏水感应线缆上,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舱体或端盖相连。
[0017]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螺钉。
[0018]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水下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水下密封舱。
[0019]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0020]本申请通过将漏水检测器设置于端盖和舱体的连接处,漏水检测器靠近密封位置,位于水流泄漏路径的上游,当发生漏水状况时,漏水检测器能够立即检测到,进而第一时间对水下密封舱进行回收,大大降低了反应时间,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避免水流继续泄漏至舱体内,防止舱体内的电气元件被损坏。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而并不超出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
[002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给出的采用轴向密封方式的水下密封舱的一种示意图;
[0023]图2是体现图1中端盖与舱体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0024]图3是图1中端盖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给出的采用径向密封方式的水下密封舱的一种示意图;
[0026]图5是图4的剖视图;
[0027]图6是图4中舱体的示意图。
[0028]图中,1、舱体;2、端盖;3、密封圈;4、漏水检测器;41、漏水感应线缆;42、固定组件;421、压块;422、连接件;51、第一沟槽;52、第二沟槽;53、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0]参照图1和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下密封舱,包括舱体1、端盖2、密封圈3以及漏水检测器4。
[0031]舱体1内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端盖2安装于舱体1的开口端,用于将舱体1封闭。
[0032]密封圈3设置于端盖2和舱体1的连接处,将舱体1内外环境进行隔开。本申请中所述的密封圈3包括但不限于O形圈、格莱圈、泛塞封,甚至填料密封等形式。
[0033]漏水检测器4设置于端盖2和舱体1的连接处,与舱内电路电连接,漏水检测器4位于密封圈3靠近舱体1内部的一侧,漏水检测器4检测到水的存在时,反馈给水下密封舱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向报警器发出指令,报警器启动。
[0034]应当说明的是,对于水下密封舱的密封结构,根据水的泄漏路径来分,可分为轴向密封和径向密封两种形式。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给出的采用轴向密封方式的一种水下密封舱,密封圈3和漏水检测器4均设置于端盖2上,密封圈3与舱体1的内壁紧紧抵接,漏水检测器4位于舱体1的内部和密封圈3之间。
[0035]参照图4和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给出的采用径向密封方式的一种密封舱,舱体1的开口端向外侧延伸有一圈凸边,密封圈3和漏水检测器4均设置于舱体1的开口端面上,端盖2可通过法兰连接等方式安装于舱体1上,端盖2与密封圈3紧紧抵接,漏水检测器4位于靠近
舱体1轴线的一侧。
[0036]通过将漏水检测器4设置于端盖2和舱体1的连接处,漏水检测器4靠近密封位置,位于水流泄漏路径的上游,当发生漏水状况时,漏水检测器4能够立即检测到,进而第一时间对水下密封舱进行回收,大大降低了反应时间,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避免水流继续泄漏至舱体1内,防止舱体1内的电气元件被损坏。
[0037]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漏水检测器4包括漏水感应线缆41。
[0038]参照图2和图4,根据水下密封舱密封形式的不同。当采用轴向密封时,在沿舱体1的轴线方向上,端盖2上由外向内顺序开设有第一沟槽51和第二沟槽52,密封圈3设置于第一沟槽51内,漏水感应线缆41设置于第二沟槽52内。
[0039]当采用径向密封时,在沿舱体1的半径方向上,舱体1的开口端面上由外向内顺序开设有第一沟槽51和第二沟槽52,密封圈3设置于第一沟槽51内,漏水感应线缆41设置于第二沟槽52内。
[0040]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式,漏水感应线缆41的一端均与舱内电路相连。应当理解的是,为了不影响拆舱,当采用轴向密封时,与漏水感应线缆41相连的控制电路设置于端盖2上;当采用径向密封时,与漏水感应线缆41相连的控制电路设置于舱体1的内壁上。
[0041]可选地,漏水感应线缆41与端盖2的内表面或舱体1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保证密封圈3的密封性能不受影响。
[0042]可选地,漏水感应线缆41沿周向环绕设置于第二沟槽52内,确保在第二沟槽5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密封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端盖,设置于所述舱体的开口端,用于将所述舱体封闭;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端盖与所述舱体的连接处;以及漏水检测器,设置于所述端盖与所述舱体的连接处,且位于所述密封圈靠近舱体内部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密封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检测器包括漏水感应线缆,所述漏水感应线缆的一端与舱内电路相连;所述舱体或端盖上开设有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位于靠近所述舱体内部的一侧,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沟槽内,所述漏水感应线缆设置于所述第二沟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密封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感应线缆与所述端盖和舱体的连接处之间存在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下密封舱,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建仓齐有泉芦斌许文浩李云昊侴华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