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9579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特别是一种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所述第一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和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对称设置企口(32),且所述第一预制楼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之间设置后浇带(5),所述后浇带内放置附加钢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生产制作简单,组装快速,连接稳定。连接稳定。连接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特别是一种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由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即,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在工厂将房屋构件(梁、板、柱等)预制好,再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相对传统建筑的现浇作业大大减少,建筑效率更高、施工更为环保,因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0003]但现有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设计复杂,组装速度慢,还存在不少的现浇作业,模板使用量大,使现场施工速度受到影响,施工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在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结构复杂,组装慢,现浇作业多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其组装快速,连接稳定,对现场施工影响小。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所述第一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和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对称设置企口,且所述第一预制楼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之间设置后浇带,所述后浇带内放置附加钢筋。
[0006]本技术通过在第一、二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分别设置企口,并在第一、二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内放置附加钢筋,使预制楼板的拼接缝处连接更为稳固,且强度增加,还可利用后浇带内放置的附加钢筋与预制梁的连接增加预制楼板的安装稳定性,提高预制楼板的安全系数。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制楼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拼接缝处的企口下部间距为50mm,企口上部间距不小于300mm,使后浇带的带宽得到保证,增强后浇带的强度。
[0008]优选地,所述后浇带延伸到所述第一预制楼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企口下部。这样,通过后浇带使相邻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从上至下都能得到稳定的连接,保证了同跨预制楼板的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附加钢筋包括贴近预制楼板企口平台放置的附加构造钢筋、贴近后浇带上表面放置的附加板面筋和沿后浇带长度方向放置的多个吊钩钢筋,所述吊钩钢筋由一段钢筋弯折而成,其两端分别向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的企口平台内侧延伸,中部向企口下部延伸形成U型吊钩,各吊钩钢筋的U型吊钩上放置附加板底筋。
[0010]优选地,所述附加构造钢筋、附加板面筋及附加板底筋的两端分别延伸到相邻预制梁的现浇层内,使所述后浇带与所述预制梁的现浇层一体成型,提高了预制楼板的安装稳定性。
[0011]优选地,所述吊钩钢筋沿后浇带长度方向按照200mm~600mm间距放置,使后浇带
底部各处的强度一致,后浇带的整体强度得到保证。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使预制楼板的拼接缝处的连接更为稳固,且强度增加,还可利用后浇带内放置的附加钢筋与预制梁的连接增加预制楼板的安装稳定性,提高预制楼板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全装配式建筑的单层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全装配式建筑的两层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预制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预制梁的立体结构图一(俯视)。
[0019]图5为预制梁的立体结构图二(仰视)。
[0020]图6为钢角码的立体结构图。
[0021]图7为预制楼板的立体结构图。
[0022]图8为相邻预制楼板的拼装结构图。
[0023]图9为预制梁与预制柱的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本技术相邻预制楼板的拼接缝处后浇带结构(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示意图。
[0025]图11为预制梁与预制楼板的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7]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等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进行描述的,并不对本专利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0028]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全装配式建筑一实施例包括预制柱1、预制梁2、预制楼板3、钢角码4。
[0029]如图3所示,预制柱1与基础(图中未示)的连接采用灌浆套筒工艺。预制柱1的底部预埋灌浆套筒11,上部伸出柱结构钢筋13,且在预制柱1的与预制梁2连接的侧面内预埋第一内螺纹套筒12。
[0030]如图4、图5所示,预制梁2为预制叠合梁,所述预制叠合梁包括预制层21、现浇层(图中未示)和钢筋骨架22,预制层21在工厂预制,现浇层在安装到位后现浇成型,且预制层21的两侧分别一体预制成型用于搭接预制楼板3的楼板搭接区211。在本实施例中,楼板搭接区211的宽度为50mm,但显然,楼板搭接区211的宽度并不局限于此,实际使用时,可根据楼板跨度等进行适应性改变,通常为50mm

100mm宽。钢筋骨架22包括沿梁体长度方向顺序
布置的一系列箍筋221和平行于梁体长度方向布置的多根直筋222,所述直筋222包括放置于现浇层上部的梁面筋2221和放置于预制层21下部的梁构造钢筋2222,且所述箍筋221的下部预埋于所述预制层21内,所述箍筋221的上部伸出所述预制层21而延伸到所述现浇层内,所述梁构造钢筋2222预埋在所述预制层21内,所述梁面筋2221与所述箍筋221连接并现浇于所述现浇层内,所述梁面筋2221和所述梁构造钢筋2222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梁体而延伸到预制柱1内。具体实施时,梁面筋2221在现浇层现浇前置入。为方便预制梁2与预制柱1的临时连接,预制层21的两端底部分别预埋第二内螺纹套筒212。
[0031]如图9所示,所有预制柱1安装固定后,预制梁2的预制层两端底部与预制柱1的侧面之间通过钢角码4用螺栓等紧固件6临时连接,且预制梁2的端部与预制柱1的顶部之间形成连接节点,在连接节点内,预制梁2的直筋222与预制柱1的柱结构钢筋13纵横交错连接。
[0032]如图6所示,钢角码4包括呈直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且第一连接部41上设置与预制柱侧面预埋的第一内螺纹套筒12匹配的第一连接孔411,第二连接部42上设置与预制梁端部预埋的第二内螺纹套筒212匹配的第二连接孔421。
[0033]如图7、图8所示,预制楼板3为全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制楼板3的板厚H即为建筑结构的板厚,由一块块标准的预制楼板3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和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对称设置企口(32),且所述第一预制楼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之间设置后浇带(5),所述后浇带内放置附加钢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楼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拼接缝处的企口下部间距为50mm,企口上部间距不小于30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延伸到所述第一预制楼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楼板的企口下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丹
申请(专利权)人:三能集成房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