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服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9499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防护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护服及其制备工艺,包括95NPU接着剂、348透明硬化剂、311PWPU/PVC处理剂、001AB两液型橡胶处理剂、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服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护服
,具体涉及一种防护服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石油钻井等海上经济蓬勃发展,然而在出现生产事故时,当因事故落冷水后,生命受到威胁,如水温0℃时,人仅能存活0.25h,水温5℃时,能存活1h左右。因此,作为冬季海上活动必备的防暴露服成为海上作业人员必备装备。而石油钻井平台人员除了意外落水防护外,还可能遇到着火、油污染、高风吹、带电作业等综合特殊环境。
[0003]在部分海域作业,均需要穿着防护服,然而,由于防护服的制作要求高,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常规的制备工艺不能满足此类防护服的高要求,制备工序的不严格或者低效率都会影响防护服后期的使用,具体的,现有的防护服在制备过程中,由于热封工艺的不规范,进而使得热封处容易出现脱胶的情况,进而影响了防护服的整体密封性,其次,传统的制备工艺没有对缝纫点进行标记,进而在后续的缝纫过程中需要进行反复返工,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护服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服及其制备工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防护服,包括95NPU接着剂、348透明硬化剂、311PW PU/PVC处理剂、001AB两液型橡胶处理剂、D

TEX

3L防水布、5550聚氨酯胶液、阻燃剂、防静电液、紫外稳定剂以及抗氧化剂,所述95NPU接着剂、348透明硬化剂、311PW PU/PVC处理剂、001AB两液型橡胶处理剂、D

TEX

3L防水布、5550聚氨酯胶液、阻燃剂、防静电液、紫外稳定剂以及抗氧化剂的配比为:
[0007]95NPU接着剂:100g;
[0008]345透明硬化剂:3~5g;
[0009]311PW PU/PVC处理剂:2~3g;
[0010]001AB两液型橡胶处理剂:A:B=100g:2g;
[0011]TEX

3L防水布:100m;
[0012]5550聚氨酯胶液:3~6g;
[0013]阻燃剂:3~6g;
[0014]防静电液:3~6g;
[0015]紫外稳定剂:3~6g;
[0016]抗氧化剂:3~6g。
[0017]一种防护服的制备工艺,该防护服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0018]S1、布料的预处理;
[0019]S2、布料的裁剪;
[0020]S3、布料的缝纫;
[0021]S4、袖口、领口与服装的粘接;
[0022]S5、防护服的压胶;
[0023]S6、防护服的检测。
[0024]优选的,所述步骤S1具体为:首先将D

TEX

3L防水布浸泡在防静电液中1~2h,待浸泡完全后晾晒0.5h,之后将D

TEX

3L防水布表面充分涂抹阻燃剂,烘干0.5h,烘干后D

TEX

3L防水布依次涂抹紫外稳定剂以及抗氧化剂,涂抹间隔为0.5h,待D

TEX

3L防水布完全晾干后即可进行下一步的裁剪。
[00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在经过防静电液的浸泡后具有很好的防静电效果,这一设计,提高了防护服的安全性,其次,阻燃剂、紫外稳定剂以及抗氧化剂分别涂抹在布料表面,使得防护服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不仅能够对穿着防护服的人员进行保护,且能够对防护服本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效地提高了防护服的使用寿命。
[0026]优选的,所述步骤S2具体为:按照防护服的形状通过裁剪出所需布料,并且在缝纫处进行缝线标记,对还需进缝合加工的缝合部端头留出5~7mm不封接缝密封条。
[00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缝线处预留出端头以及进行标记,能够使得后续的缝纫更加标准化,从而方便进行后续的缝纫,提高生产效率。
[0028]优选的,所述步骤S3具体为:按照防护服的形状利用缝纫机进行缝纫,凡未注明缝线的线迹密度为35
±
5针/100mm,凡未注明毛边折边均为6
±
1mm;未注明单缝线距边尺寸2
±
1mm,缝线线头均应带到服装反面熔切,线头留长不大于3mm。
[002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线迹密度以及线头的限定,能够使得防护服成品更加规范,且整体更加美观,防护服整体的稳定性也更好,同时还可以避免因为线头过长导致缝线脱落。
[0030]优选的,所述步骤S4具体为:用311PW PU/PVC处理剂将D

TEX

3L防水布粘接面及胶条擦洗干净,用001AB两液型橡胶处理剂将袖口橡胶面粘接面擦洗干净,分别晾至30min以上,然后在各粘接面上涂二遍5550聚氨酯胶液,第一遍晾置12min~15min,第二遍晾置15min后,将零件粘合,然后用手辊滚压或用刮刀加压刮平,使其粘牢。
[0031]优选的,所述步骤S5具体为:防护服水密拉链使用5550聚氨酯胶液(Q/ZT002

2009)粘接,热封后防水胶条若翘起,使用5550聚氨酯胶液粘接处理;如果衣面上有渗水点,使用5550聚氨酯胶液粘接防水胶条覆盖漏水点,仅粘接一条防水胶条,防水胶条长度不应小于25
±
5mm,且漏水点应处于防水胶条中间位置。
[003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防护服各接口处的密封性,使得防护服形成一个整体,避免因为长期在水下或者其他环境中因为潮湿的因素导致防护服接口处出现开胶的情况。
[0033]优选的,所述步骤S6具体为:
[0034]S6.1、用水压机对防护服进行加压,加压至20kPa,保持1min,不允许冒1滴水珠,符合要求的为合格品,否则视为不合格;
[0035]S6.2、对水压检测不合格处允许用补漏机补压或重叠补封方法进行修补,修补后必须再进行水压检测。
[003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防护服进行抗压检测,能够避免残次品的防护服穿戴在工作人员身上从而导致的一系列事故。
[0037]优选的,所述步骤S5热封时,接缝密封条应位于缝合缝的中间位置,若有偏移应保证有效热封宽度不低于6mm,热封部位应平整、主布无死褶,对有部位的热封不在同-平面上时,应用相应高度的衬垫物将其垫在同一高度平面上,再进行热封,圆弧部位允许分段热封,接缝密封条重叠尺寸(10~20)mm,允许局部倒缝有褶皱,热封成型时,起头及结尾处胶条应长出15~30mm,组件成型时再剪去多余胶条,接缝密封条无软化变形,边缘无开胶现象。
[0038]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进行袖口、领口以及防护服的粘合时采用电吹风加热粘合,使用电吹风时,第一遍胶晾置5mi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服,其特征在于;包括95NPU接着剂、348透明硬化剂、311PW PU/PVC处理剂、001AB两液型橡胶处理剂、D

TEX

3L防水布、5550聚氨酯胶液、阻燃剂、防静电液、紫外稳定剂以及抗氧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95NPU接着剂、348透明硬化剂、311PW PU/PVC处理剂、001AB两液型橡胶处理剂、D

TEX

3L防水布、5550聚氨酯胶液、阻燃剂、防静电液、紫外稳定剂以及抗氧化剂的配比为:95NPU接着剂:100g;345透明硬化剂:3~5g;311PW PU/PVC处理剂:2~3g;001AB两液型橡胶处理剂:A:B=100g:2g;D

TEX

3L防水布:100m;5550聚氨酯胶液:3~6g;阻燃剂:3~6g;防静电液:3~6g;紫外稳定剂:3~6g;抗氧化剂:3~6g。2.一种防护服的制备工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该防护服制备工艺步骤如下:S1、布料的预处理;S2、布料的裁剪;S3、布料的缝纫;S4、袖口、领口与服装的粘接;S5、防护服的压胶;S6、防护服的检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护服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为:首先将D

TEX

3L防水布浸泡在防静电液中1~2h,待浸泡完全后晾晒0.5h,之后将D

TEX

3L防水布表面充分涂抹阻燃剂,烘干0.5h,烘干后D

TEX

3L防水布依次涂抹紫外稳定剂以及抗氧化剂,涂抹间隔为0.5h,待D

TEX

3L防水布完全晾干后即可进行下一步的裁剪。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护服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为:按照防护服的形状通过裁剪出所需布料,并且在缝纫处进行缝线标记,对还需进缝合加工的缝合部端头留出5~7mm不封接缝密封条。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护服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为:按照防护服的形状利用缝纫机进行缝纫,凡未注明缝线的线迹密度为35
±
5针/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志高燕戢克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智尊宝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