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封闭血管中的开口的缝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939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缝合装置,包括:延伸体;安装用于相对于所述延伸体运动的臂,所述臂具有安装缝线的一部分的缝线安装部分,所述臂被安装用于离开所述延伸体运动到展开位置和朝向所述延伸体运动到收缩位置;以及具有末端的针,所述针安装用于相对于所述延伸体运动,所述针的所述末端从所述延伸体内的位置可以移动到向外与所述延伸体留有间隔的位置和当所述臂在所述展开位置中时到所述臂的所述缝线安装部分,从而所述缝线的所述部分被所述针的所述末端接合。(*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缝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闭合动脉开口或医师难于直接接触的其它生物组织开口的缝合装置。
技术介绍
医师通常使用缝合技术来闭合人体的不同生物组织(如血管)中的切口、穿口或其它开口。在一个动脉导管插入操作步骤中,需要在大腿或其它的动脉中做一个相对较小的经皮的切口。将一个导管通过切口插入并沿一动脉管道引向一目标区域(如心脏),以完成一项或更多的操作(如血管成形术)。这些操作过程是设计用来针对相对快速的“门诊病人”的步骤。一旦完成导管插入步骤,医师通过对病人的大腿施加直接压力而使切口附近的血液凝结从而形成一个“血栓斑”。因为没必要通过施压而使大腿动脉完全阻塞(闭合),因此医师通常在该插入操作之后的第一个二十分钟期间用手施加直接压力。在此期间,医师可以感到脉冲以确定动脉未被闭合。此后,医师将该操作过程移交给助手,该助手则通过沙袋、夹具或其它的装置来施加直接压力。使用这种方法的一个显著的问题在于,通常需要施加更长时间的压力(如24小时或更长时间)。使用血栓斑方法的另一问题在于,当对大腿施加直接压力或移去直接压力时,在动脉中的高血压可以引起血栓斑的破裂或爆裂。这就使得必需重复进行整个操作步骤。如果不修复血栓斑的破裂,将会导致病人出血死亡。由于血栓斑经常爆裂,所以病人必须经常彻夜呆在医院或导管插入实验室以作观察。这样,仅仅因为难以制造一个血栓斑,就使得这些“门诊病人”操作过程变成了“住院病人”操作过程。另外,住院也增加了病人的不便和住院费用。这也和所进行的实际医疗过程不相称。而且,如果不能形成一个血栓斑,医师可能需要对病人进行麻醉,阻塞流向动脉的血液,在大腿上制造一个大的切口以允许使用传统方法来用针线进行缝合,再恢复流向动脉的血液,缝合大腿上的切口。这样会导致病人额外的不便并增加医疗费用。如果在进行导管插入之后立即进行血管缝合步骤,也许可以避免上述问题,但是同时又引发另一个问题,即动脉的尺寸和位置使得缝合十分困难。特别是,大腿的开口太小太深而使得不能够为使用传统方法缝合动脉提供足够的工作空间。这样,为了用传统方法缝合动脉,将会显著扩宽在大腿中的开口,从而增加了病人额外的痛苦、也增加了形成瘢痕和影响健康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用于缝合在生物组织壁(如器管或血管)中的开口的缝合装置及其缝合方法来提及上述问题的。该装置尤其适合于缝合在伴随有导管插入操作的动脉(如大腿动脉)中所作的开口。该装置无需对病人大腿施加延长周期的压力,也免除了制造血栓斑所带来的复杂性和费用的问题。在一最佳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一个细长的带有末端的管状体,该管状体可用来通过一个最初切口经皮被插入进血管中。该末端具有一对可伸缩自如的臂,该臂可在血管内从延伸体的末端延伸出去并可释放性地抓住缝线。该臂可从延伸体的相应两侧缩进和伸出。沿延伸体邻近可伸缩臂提供了第一和第二可伸缩的针,每根针被设置成可从相应的可伸缩臂抓住缝线或缝线的环端。医师可使用手柄或其它的由该装置末端提供的控制机械装置对臂和针进行远距离移动。可通过针从延伸体远侧地朝外伸展(最好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弯曲朝外)以抓住缝线。在操作过程中,一个标准的导管鞘插入器(CSI)被用来将导管插入进血管中,紧随该导管插入操作之后,通过该CSI将延伸体的末端插入进血管中。在缝合过程中,最好将CSI大体留在所插入的位置中。在插入过程中,将可伸缩臂保留在其收缩位置。一旦进入血管,该臂在细长导管状体(延伸体)的边缘之外展开抓住缝线的一端。使用一个控制柄,可使针展开然后缩进延伸体内,在此期间,针刺穿切口的大体相对两侧边上的组织壁,通过可伸缩臂释放及抓紧缝线端,然后拉着缝线一端穿过组织壁。然后臂移至其收缩位置,将该装置从血管中及带有缝线头的病人体内收回。在切口位置作一个结或加一个缝合夹以闭合该切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由此提供了一种远距离封闭在血管或其它的生物组织内的切口的缝合装置。该缝合装置包括一个带有可通过切口插入到血管内的末端部分的延伸体,该末端部分具有一个带有由此而形成的第一和第二孔的外壁。延伸体进一步包括邻近末端的第一和第二针端口,以使得当末端部分位于血管之内时,该针端仍保留在血管外。该装置进一步包括可分别从第一和第二孔缩进和伸出的第一和第二臂,该臂可释放性地抓住缝线。双臂可远程移动到展开位置,在此位置双臂可从延伸体内伸出抓住离开延伸体的缝线。分别从第一和第二针端口伸出第一和第二针以抓住缝线。针可在收缩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远程移动,在收缩位置时,针藏进延伸体内;在伸展位置时,针朝向延伸体外从针端口向远侧伸展。针从收缩位置向伸展位置移动,再回到收缩位置,同时,双臂在血管中展开并抓住缝线,使得针刺穿血管,双臂释放缝线,从血管中拉回一部分缝线。延伸体的末端区(包括针和针端口)最好设置成可通过一个用于完成导管插入操作的标准CSI来经皮插入病人体内,以使得无需从病人体内移去CSI便可以使针伸展和收缩以抓住及拉回缝线。在延伸体的基部区的外表面最好包括一个标尺,以指示CSI可部分回拉以暴露针端口的纵向位置。当在收缩位置时,针最好成一个较直的形状,而在伸展位置时,则最好呈从体内向外弯曲的形状。针端口最好包括一个针标,利用该针标可施加一个外加压力给针以向外弯曲。在一个实施例中,每根针包括一个可抓住缝线环的凹槽。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每根针包括一个环形刻槽,该刻槽是用来连接缝线环或者固定在缝线末端的。第一和第二臂最好与一个可活动的弹性合页内部连接起来,当合页在松驰状态时处于部分张开位,此时可支撑双臂。活动合页最好和一对在延伸体体腔内伸展的传动杆相连,当给传动杆施加近端力时可使双臂从部分张开状态移至展开状态,而给传动杆施加末端力时可使双臂从部分张开状态移至收缩状态。当双臂收缩进延伸体内时,第一和第二臂的外表面最好与延伸体的外表面齐平,且双臂大体与延伸体平行。当双臂处于张开位置时,第一和第二臂最好与延伸体大体呈90°向外延伸。双臂最好在延伸体的末端尖处分隔开,以免在操作过程中双臂接触切口对面的血管壁。延伸体的末端最好包括至少一个血液端口,通过该端口与延伸体内的腔液体联结。内腔延伸到延伸体的近端部分以允许医师来确定末端部分是否进入血管中。内腔还可以与一个压力传感器相连以便指示末端部分是否进入血管中。附图说明图1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对在一个示范使用环境中的一个缝合装置末端部分的示意图,其中该缝合装置是以切断形式表示的。图1B是图1A所示缝合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图1A所示缝合装置的结构横截面示意图,其中该装置的末端是插入到血管壁内。图3是图2所示缝合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其中,夹臂处于部分张开状态。图4A是图2所示缝合装置的透视切断图,其中显示了一个缝合夹臂、一个传动器和一个空心延伸体。图4B是图4A所示的缝合夹臂、枢轴和传动杆的暴露图。图4C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两片缝合夹臂的透视图。图4D是图4C中所示的两片缝合夹臂的截面示意图,以及一个在缝合插入器头部内的展开器。图5是图2中所示的缝合插入器头部和夹臂构件的透视图。图6是图2中所示的缝合装置的透视图,其中缝合夹臂部分张开并抓住一根缝线。图7是图2中所示的缝合装置的透视切断图。图8是图2中所示的缝合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其中缝合夹臂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导管插入操作之后闭合病人血管开口的方法,在此,导管鞘插入器(CSI)被用来将导管插入进血管中,它包括:利用插入病人的皮肤再进入血管中的CSI,通过CSI插入缝合装置的延伸体的末端部分并进入到血管中,同时末端部分可释放性地抓住一 根缝线;利用在血管中的末端部分,沿延伸体近端式移动CSI而不从病人体内移出CSI,以沿延伸体暴露出针端口,针端口与末端邻近以使得针端口保持在血管外;以及利用延伸经过CSI的延伸体,推动缝合装置的缝线夹具以引起该装置的可收缩针 从针端口内伸出刺入进血管中并从末端部分释放缝线,然后缩进针端口内以从血管中拉回缝线部分;以及经过CSI从病人体内拉回延伸体的末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东尼A诺布尔斯斯蒂文E德克尔本杰明G布罗舍
申请(专利权)人:苏图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