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持式自动缠绕器,包括外盘体、转盘和卷芯架,转盘可转动地安装在外盘体上,外盘体上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主轴上设置有主动轮,主动轮驱动转盘转动,卷芯架与外盘体固定连接,胶带卷转动安装在卷芯架上,外盘体上设有供线束横穿的第一开口,转盘上设有用于线束穿过且沿转盘径向开设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的底部设有用于容纳线束的引导部件,引导部件的底部设有用于归置胶带位置的导向间隙,驱动电机通过主动轮带动转盘转动,从而使引导部件牵引胶带卷转动,同时胶带围绕着线束转动,从而实现对线束的缠绕,而采用驱动电机实现转盘的自动转动,减少了操作者转动转盘的空间,从而使缠绕器在狭小空间内能够对线束进行缠绕。够对线束进行缠绕。够对线束进行缠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式自动缠绕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缠绕器,具体是一种手持式自动缠绕器。
技术介绍
[0002]申请号为CN202022305996.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手持式手动缠绕器,包括外盘体、转盘、卷芯架、手柄和切刀,所述外盘体上设有供线束横穿的第一开口,所述转盘上设有用于容纳线束且朝向外径侧的第一半开口。操作时,只需要将线束从第一开口放入到第一半开口内,将胶带卷上胶带从导向间隙拉出并把胶带前端贴在线束上,然后抓住手柄通过第一半开口壁对线束施力,转盘在手柄传递给外盘体的相互作用力下与外盘体产生相对旋转,旋转一周即在线束外周缠绕一周胶带,可以给线束连续缠绕多圈胶带;完成胶带缠绕后,将线束脱离手动缠绕器,并通过切刀将胶带切断,完成胶带缠绕工作。
[0003]上述手持式手动缠绕器缠绕工装占用空间大,不适合狭小空间下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手持式自动缠绕器。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持式自动缠绕器,包括有外盘体、转盘和卷芯架,所述转盘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外盘体上,所述外盘体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主轴上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驱动所述转盘转动,所述卷芯架与所述外盘体固定连接,胶带卷转动安装在所述卷芯架上,所述外盘体上设有供线束横穿的第一开口,所述转盘上设有用于线束穿过且沿所述转盘径向开设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底部设有用于容纳线束的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的底部设有用于归置胶带位置的导向间隙。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通过主动轮带动转盘转动,从而使引导部件牵引胶带卷转动,同时胶带围绕着线束转动,从而实现对线束的缠绕,而采用驱动电机实现转盘的自动转动,减少了操作者转动转盘的空间,从而使缠绕器在狭小空间内能够对线束进行缠绕。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盘包括有用于安装所述引导部件的安装面板和与所述主动轮配合的从动内圈,所述外盘体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所述从动内圈转动的滚轮,所述滚轮分布于所述从动内圈的周侧且与所述从动内圈抵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转盘能够高速旋转,提高对线束的缠绕效率。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动轮的外侧与所述从动内圈的内侧摩擦接触。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动轮与从动内圈的配合方式简单,生产成本低。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盘体上还设置有过渡轮和辅助轮,所述过渡轮与所述主动轮、所述辅助轮相互接触,所述辅助轮与所述从动内圈摩擦接触。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第二开口导致主动轮与从动齿圈部分不接触而导致
的降速。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动轮的外侧与所述从动内圈的内侧啮合。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主动轮与从动内圈转动过程中的可靠性。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盘体上还设置有过渡轮和辅助轮,所述过渡轮与所述主动轮、所述辅助轮相互啮合,所述辅助轮与所述从动内圈啮合。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从动内圈匀速运行。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盘上设置有用于引导胶带进入所述导向间隙的引导柱,所述引导柱转动设置在所述转盘上,所述引导柱的表面密布有用于防止胶带粘贴的防粘槽。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胶带进入导向间隙,避免胶带粘到导向间隙上,防粘槽能够避免胶带粘贴到引导柱上。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部件上还设置有切刀,所述切刀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远离所述导向间隙的一侧。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切刀方便胶带的分断。
[00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开口处还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转动安装在引导部件上,所述挡板呈L型结构设置包括有转动部和覆盖部,所述覆盖部与所述切刀抵接。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能够将胶带切口固定在切刀上,方便下次进行线束的缠绕。
[002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盘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抓持的手柄。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操作者抓持。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实施例1中手持式自动缠绕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实施例1中外盘体和转盘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实施例1中引导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实施例2中外盘体和转盘配合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的名称:
[0031]1、线束;2、胶带卷;3、引导部件;31、导向间隙;4、引导柱;5、驱动电机;6、手柄;7、外盘体;71、第一开口;8、转盘;81、从动内圈;82、安装面板;83、第二开口;9、卷芯架;10、主动轮;11、过渡轮;12、辅助轮;13、滚轮;14、切刀;15、挡板;151、转动部;152、覆盖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实施例1
[0034]如图1所示,一种手持式自动缠绕器,包括有外盘体7、转盘8和卷芯架9,所述转盘8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外盘体7上,所述外盘体7上还设置有用于抓持的手柄6,所述外盘体7上设置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主轴上设置有主动轮10,所述主动轮10驱动所述转盘8转动,所述卷芯架9与所述外盘体7固定连接,胶带卷2转动安装在所述卷芯架9上,所述外盘体7上设有供线束1横穿的第一开口71,所述转盘8上设有用于线束1穿过且沿所述转盘8径向开设的第二开口83,所述第二开口83的底部设有用于容纳线束1的引导部件3,所述引导部件3的底部设有用于归置胶带位置的导向间隙31。
[0035]如图2所示,所述转盘8包括有用于安装所述引导部件3的安装面板82和与所述主动轮10配合的从动内圈81,安装面板82与从动内圈81之间固定连接,从动内圈81转动后安装面板82随之转动,所述外盘体7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所述从动内圈81转动的滚轮13,所述滚轮13分布于所述从动内圈81的周侧且与所述从动内圈81抵接。
[0036]所述主动轮10的外侧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自动缠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盘体(7)、转盘(8)和卷芯架(9),所述转盘(8)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外盘体(7)上,所述外盘体(7)上设置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主轴上设置有主动轮(10),所述主动轮(10)驱动所述转盘(8)转动,所述卷芯架(9)与所述外盘体(7)固定连接,胶带卷(2)转动安装在所述卷芯架(9)上,所述外盘体(7)上设有供线束(1)横穿的第一开口(71),所述转盘(8)上设有用于线束(1)穿过且沿所述转盘(8)径向开设的第二开口(83),所述第二开口(83)的底部设有用于容纳线束(1)的引导部件(3),所述引导部件(3)的底部设有用于归置胶带位置的导向间隙(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自动缠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8)包括有用于安装所述引导部件(3)的安装面板(82)和与所述主动轮(10)配合的从动内圈(81),所述外盘体(7)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所述从动内圈(81)转动的滚轮(13),所述滚轮(13)分布于所述从动内圈(81)的周侧且与所述从动内圈(81)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持式自动缠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10)的外侧与所述从动内圈(81)的内侧摩擦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持式自动缠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盘体(7)上还设置有过渡轮(11)和辅助轮(12),所述过渡轮(11)与所述主动轮(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璩学荣,郑好杰,
申请(专利权)人:法如自动化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