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无粘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反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91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型无粘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反力墙,包括反力墙本体和移动座,反力墙本体的背部固定连接有辅助支撑组件,反力墙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组件,反力墙本体的前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对称设置有四个限位圆柱,移动座滑动安装在凹槽内,移动座上开设有四个条形槽,四个条形槽分别与四个限位圆柱滑动连接,移动座的前端设置液压支撑组件,移动座的两侧顶部分别通过钢丝与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当液压支撑组件进行实验时,移动座的尾端会与凹槽的内底部接触,避免了移动座所产的力度会全部由限位圆柱进行承担,避免了限位圆柱出现变形导致移动座无法上下移动。座无法上下移动。座无法上下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无粘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反力墙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大型无粘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反力墙。

技术介绍

[0002]反力墙一种伪动力试验设施,两个互相垂直的反力墙,可以开展结构和部件的二维伪动力试验研究,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地震造成的损失往往也是十分惨重的,因此当前抗震是许多学者的主要研究领域,当前世界上主要都是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来模拟结构在地震时往复荷载中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是在试验试件上加上横向荷载,进行类似工作状态的反复运动,最终使试验试件发生破坏的一种试验,专利号为CN110779670A所提供的的反力墙在进行反力试验时,横向作动器2所产生的反力基本被为轨道螺杆3、作动器固定支座30和悬固滑动支座40承担,在进行实验受力时,容易造成轨道螺杆3、作动器固定支座30和悬固滑动支座40出现变形扭曲的情况,甚至会造成下传动齿轮301和上传动齿轮302之间会出现配合脱离的情况,以及影响了作动器固定支座30和悬固滑动支座40上下移动情况,因此影响了反力墙的反力试验时,存在一定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4]一种大型无粘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反力墙,包括反力墙本体和移动座;
[0005]其中,所述反力墙本体的背部固定连接有辅助支撑组件,所述反力墙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组件,所述反力墙本体的前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对称设置有四个限位圆柱,所述凹槽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内滑动安装有限位滑柱;
[0006]其中,所述移动座滑动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移动座上开设有四个条形槽,四个所述条形槽分别与四个所述限位圆柱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座的前端设置液压支撑组件,所述移动座的两侧顶部分别通过钢丝与所述驱动组件传动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后支撑墙体、后支撑板和后加强板,所述后支撑墙体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后支撑墙体分别与所述反力墙本体的背部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撑板与所述反力墙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撑板设置在两个所述后支撑墙体之间,所述后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后支撑墙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后加强板的一侧与所述后支撑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座和驱动电机,所述电机座的底部与所述反力墙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为轮毂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座内,且所述驱动电机的两端输出轴均固定安装有驱动轮,两个所述驱动轮上分别与两个所述钢丝的一端缠绕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反力墙本体位于所述凹槽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前护板。
[0010]优选地,所述移动座的前端两侧均设置有侧压力板,两个所述侧压力板分别与两
个所述前护板配合设置,所述移动座上开设有矩形滑槽,所述矩形滑槽滑动套接在所述限位滑柱上,所述移动座的两侧上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耳挂,两个所述固定耳挂分别与两个所述钢丝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凹槽的顶部两侧均转动安装有从动轮,两个所述从动轮分别与两个所述钢丝配合设置。
[0012]优选地,所述液压支撑组件包括液压支撑推杆和支撑压力板,所述液压支撑推杆设置有多个,所述支撑压力板的一侧与多个所述液压支撑推杆输出轴的顶端共同连接。
[0013]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4]一、本技术中,通过在反力墙本体的前部设置四个限位圆柱,移动座上开设四个条形槽,且四个条形槽与四个限位圆柱滑动且配合设置,在移动座的前端设置液压支撑组件,当液压支撑组件进行实验时,移动座的尾端会与凹槽的内底部接触,避免了移动座所产的力度会全部由限位圆柱进行承担,避免了限位圆柱出现变形导致移动座无法上下移动。
[0015]二、本技术中,在凹槽内开设限位卡槽,限位卡槽内设置限位滑柱,移动座可以滑动套接在限位滑柱上,有效的避免了移动座在升降时出现前后不匀称的情况而导致卡顿的情况。
[0016]三、本技术中,在凹槽的口部两个设置前护板,在移动座的两个设置侧压力板,前护板和侧压力板能够进行配合,能够更好地为移动座提供配合的力,确保试验成功。
[0017]四、本技术中,在反力墙本体的背部设置辅助支撑组件,能够有效的支撑反力墙本体前部所产生的力。
附图说明
[001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
[0019]图1是本技术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移动组件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移动组件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反力墙本体;2、后支撑墙体;3、后支撑板;4、后加强板;5、电机座;6、驱动电机;7、驱动轮;8、凹槽;9、前护板;10、移动座;11、支撑压力板;12、液压支撑推杆;13、限位滑柱;14、限位卡槽;15、限位圆柱;16、条形槽;17、矩形滑槽;18、固定耳挂;19、侧压力板;20、从动轮;21、钢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

图5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大型无粘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反力墙,包括反力墙本体1和移动座10,反力墙本体1的背部为斜面结构,反力墙本体1的背部固定连接有辅助支撑组件,辅助支撑组件包括后支撑墙体2、后支撑板3和后加强板4,后支撑墙体2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后支撑墙体2分别与反力墙本体1的背部固定连接,后支撑板3与反力墙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后支撑板3设置在两个后支撑墙体2之间,后加强板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后支撑墙体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后加强板4的一侧与后支撑板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反力墙本体1的背部设置辅助支撑组件,能够有效的支撑反力墙本体1前部所产生的力,反力墙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座5和驱动电机6,电机座5的底部与反力墙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驱动电机6设置为轮毂电机,驱动电机6固定安装在电机座5内,且驱动电机6的两端输出轴均固定安装有驱动轮7,两个驱动轮7上分别与两个钢丝21的一端缠绕连接,反力墙本体1的前部开设有凹槽8,凹槽8内对称设置有四个限位圆柱15,凹槽8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限位卡槽14,限位卡槽14内滑动安装有限位滑柱13,在凹槽8内开设限位卡槽14,限位卡槽14内设置限位滑柱13,移动座10可以滑动套接在限位滑柱13上,有效的避免了移动座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无粘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反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力墙本体(1)和移动座(10);其中,所述反力墙本体(1)的背部固定连接有辅助支撑组件,所述反力墙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组件,所述反力墙本体(1)的前部开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内对称设置有四个限位圆柱(15),所述凹槽(8)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限位卡槽(14),所述限位卡槽(14)内滑动安装有限位滑柱(13);其中,所述移动座(10)滑动安装在所述凹槽(8)内,所述移动座(10)上开设有四个条形槽(16),四个所述条形槽(16)分别与四个所述限位圆柱(15)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座(10)的前端设置液压支撑组件,所述移动座(10)的两侧顶部分别通过钢丝(21)与所述驱动组件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无粘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反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后支撑墙体(2)、后支撑板(3)和后加强板(4),所述后支撑墙体(2)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后支撑墙体(2)分别与所述反力墙本体(1)的背部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撑板(3)与所述反力墙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撑板(3)设置在两个所述后支撑墙体(2)之间,所述后加强板(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后支撑墙体(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后加强板(4)的一侧与所述后支撑板(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型无粘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反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座(5)和驱动电机(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勇王宏强魏茂林王勇张凤鸣张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雍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