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叶莹专利>正文

气道梗阻、心肺复苏一体式训练模拟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818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1
一种气道梗阻、心肺复苏一体式训练模拟人,在上半身内设有气道梗阻训练结构、心肺复苏训练结构,其中:气道梗阻训练结构包括球状肚囊,承托肚囊的肚囊托板,位于肚囊托板下端的肚囊托板复位簧,以及气道管;在肚囊上设有肚囊回气单向阀;肚囊前面对向该前上半身的腹部位置;心肺复苏训练结构包括胸部托板,位于胸部托板上的肺囊袋,位于胸部托板下端的胸部托板复位簧,以及呼吸道管。这样既可以用于气道梗阻的训练,又可以用于心肺复苏训练,而且训练效果更真实(对比气道梗阻训练马甲);另外,它集气道梗阻和心肺复苏训练于一体,不仅携带方便(比起分别单独携带气道梗阻训练马甲和心肺复苏模拟人),同时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降低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道梗阻、心肺复苏一体式训练模拟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气道梗阻、心肺复苏训练的模拟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用于气道梗阻训练的教学模拟器,大多采用的是马甲的形式,在训练时把马甲穿戴上练习,这种训练的体验感跟实际施救时从背后抱着病人存在一定的差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训练效果。与此同时,目前,心肺复苏训练的模似人的用途比较单一,即只能用于心肺复苏的训练,而无法进行气道梗阻的训练。这样,导致人们必须同时购置气道梗阻训练马甲和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这两种器具来进行训练,这不仅大大增加了使用成本,也不便于携带、存放。
[0003]为此,本申请人对心肺复苏训练的模拟人进行了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训练效果更真实,携带更方便且使用成本降低的气道梗阻、心肺复苏一体式训练模拟人。
[0005]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6]一种气道梗阻、心肺复苏一体式训练模拟人,包括上半身,头部,以及设在该上半身内的气道梗阻训练结构、心肺复苏训练结构,其中:
[0007]所述上半身包括作为上半身主体的后上半身和可拆卸地盖在该后上半身前面上的前上半身;所述的前上半身是软胶材质;
[0008]所述头部通过颈部与该后上半身连接;
[0009]所述气道梗阻训练结构包括球状肚囊,承托该肚囊的肚囊托板,位于该肚囊托板下端的肚囊托板复位簧,以及一端与该肚囊连接、另一端经颈部通向头部的口腔的气道管;在所述肚囊上设有肚囊回气单向阀;所述肚囊前面对向该前上半身的腹部位置;
[0010]所述心肺复苏训练结构包括胸部托板,位于该胸部托板上的肺囊袋,位于该胸部托板下端的胸部托板复位簧,以及一端与该肺囊袋连接、另一端经颈部通向头部的鼻腔的呼吸道管。
[0011]在对上述气道梗阻、心肺复苏一体式训练模拟人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的肚囊托板和胸部托板是连成一体的;所述肚囊托板复位簧有两个,所述胸部托板复位簧有一个,它们弹性地支撑起肚囊托板和胸部托板。
[0012]在对上述气道梗阻、心肺复苏一体式训练模拟人的改进方案中,所述肚囊托板复位簧和胸部托板复位簧通过带弹簧套柱的弹簧板安装到后上半身的腔体底面内。
[0013]在对上述气道梗阻、心肺复苏一体式训练模拟人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呼吸道管上设有泄压阀和泄压管。
[0014]在对上述气道梗阻、心肺复苏一体式训练模拟人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上半身的底部内或外设有配重块。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由于在模拟人内同时设有气道梗阻训练结构和心肺复苏训练结构,这样既可以用于气道梗阻的训练,又可以用于心肺复苏训练,而且训练效果更真实(对比气道梗阻训练马甲);另外,它集气道梗阻和心肺复苏训练于一体,不仅携带方便(比起分别单独携带气道梗阻训练马甲和心肺复苏模拟人),同时降低了使用成本。
[0016]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7]【附图说明】
[0018]图1 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一;
[0019]图2 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二(拆下前上半身后);
[0020]图3 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0021]【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技术为一种气道梗阻、心肺复苏一体式训练模拟人,如图1至3所示,包括上半身1,头部2以及设在该上半身内的气道梗阻训练结构3、心肺复苏训练结构4,其中:
[0023]所述上半身1包括作为上半身主体的后上半身11和可拆卸地盖在该后上半身11前面上的前上半身12;所述的前上半身12是软胶材质;
[0024]所述头部2通过颈部21与该后上半身11连接;
[0025]所述气道梗阻训练结构3包括球状肚囊31,承托该肚囊31的肚囊托板32,位于该肚囊托板32下端的肚囊托板复位簧33,以及一端与该肚囊31连接、另一端经颈部21通向头部2的口腔的气道管34;在所述肚囊31上设有肚囊回气单向阀311;所述肚囊31前面对向该前上半身12的腹部位置;
[0026]所述心肺复苏训练结构4包括胸部托板41,位于该胸部托板41上的肺囊袋42,位于该胸部托板41下端的胸部托板复位簧43,以及一端与该肺囊袋42连接、另一端经颈部21通向头部的鼻腔的呼吸道管44。
[0027]使用肚囊托板复位簧33和胸部托板复位簧43,既可以增强模拟训练时的体验感,又可以起到保护肚囊、胸部托板等部件,避免训练时用力过大而损坏。
[0028]当要进行心肺复苏训练时,将模拟人水平放平后,就可以对着前上半身的胸部位置进行按压,通常按压30次后,捏住鼻子,包着模拟人的嘴吹气。由于鼻腔和口腔在喉咙处相通的,这样可以经由口腔、呼吸道管往肺囊袋内吹气,使前上半身12的胸部产生气胀,以此来达到心肺复苏的模拟训练效果;
[0029]而当要进行气道梗阻训练时,在模拟人的口腔内放置异物使异物停留在食道中,并将模拟人立起来,这时练习者从后面抱住上半身,并将手贴在前上半身12的腹部,然后向后、向上挤压腹部,使肚囊内的空气受压后沿气道管流动实现将食道中的异物压出。当松开双手时,外界的空气推开肚囊回气单向阀使气囊恢复饱满状态,以此来达到气道梗阻施救的模拟训练效果。这种从背后抱着模拟人来训练的方式跟实际进行气道梗阻的施救操作基本一致,从而达到更佳的气道梗阻训练效果。
[0030]从上可以看出,本技术既可以用于气道梗阻的训练,又可以用于心肺复苏训练,而且训练效果更真实(对比气道梗阻训练马甲);另外,它集气道梗阻和心肺复苏训练于一体,不仅携带方便(比起分别单独携带气道梗阻训练马甲和心肺复苏模拟人),同时降低了使用成本。
[003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肚囊托板32和胸部托板41是连成一体的;所述肚囊托板复位簧33有两个,所述胸部托板复位簧有一个,它们弹性地支撑起肚囊托板32和胸部托板41,这样可以减少弹簧的使用量以节省成本和使结构更紧凑;所述肚囊托板复位簧33和胸部托板复位簧43通过带弹簧套柱61的弹簧板6安装到后上半身11的腔体底面内,以便于弹簧的安装固定和更换维护。
[0032]优选地,在所述呼吸道管44上设有泄压阀45和泄压管46,当肺囊袋内吹的气体压力过大时,泄压阀打开来将肺囊袋内的气体排出,以避免压力过大而撑破肺囊袋。
[003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上半身1的底部内或外设有配重块7,以便于在训练气道梗阻的施救时,将模拟人平稳地放在桌面上练习。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配重块是设在上半身的底部外。
[0034]尽管参照上面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技术,但是通过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所述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技术的原理及精神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仅用来解释,而不是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道梗阻、心肺复苏一体式训练模拟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半身,头部,以及设在该上半身内的气道梗阻训练结构、心肺复苏训练结构,其中:所述上半身包括作为上半身主体的后上半身和可拆卸地盖在该后上半身前面上的前上半身;所述的前上半身是软胶材质;所述头部通过颈部与该后上半身连接;所述气道梗阻训练结构包括球状肚囊,承托该肚囊的肚囊托板,位于该肚囊托板下端的肚囊托板复位簧,以及一端与该肚囊连接、另一端经颈部通向头部的口腔的气道管;在所述肚囊上设有肚囊回气单向阀;所述肚囊前面对向该前上半身的腹部位置;所述心肺复苏训练结构包括胸部托板,位于该胸部托板上的肺囊袋,位于该胸部托板下端的胸部托板复位簧,以及一端与该肺囊袋连接、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叶莹
申请(专利权)人:张叶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