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6851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该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媒流体回路,冷媒流体在其中流动,冷媒流体回路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高压液体干燥罐25、传热流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热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现有车辆热泵空调系统中,通常在压缩机入口前设置高压液体干燥罐,高压液体干燥罐的作用是将即将进入压缩机的冷媒分离成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仅使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
[0003]但是,这种结构需要对压缩机入口处的冷媒的过热度进行控制,使压缩机入口处的冷媒的过热度恰好等于0,然而,对压缩机入口处的冷媒的过热度进行控制势必会增加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复杂度,导致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复杂度较高,且在压缩机入口前设置高压液体干燥罐还会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以解决现有车辆热管理系统控制复杂度和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
[0006]冷媒流体回路,冷媒流体在其中流动,冷媒流体回路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高压液体干燥罐25、传热流体

低压冷媒热交换器22、室外换热器3、第一膨胀阀4、室内换热器5以及选择性导通或截止的第一流路13;
[0007]传热流体回路,传热流体在其中流动,传热流体回路包括第一换热器2、第一水泵6、传热流体

低压冷媒热交换器22和室外散热器7;
[0008]压缩机1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2的冷媒入口连接,第一换热器2的冷媒出口与高压液体干燥罐25的入口连接,高压液体干燥罐25的出液口与室外换热器3的入口连接,室外换热器3的出口通过第一连接点44和第二连接点41与第一膨胀阀4的入口连接,第一膨胀阀4的出口与室内换热器5的入口连接,室内换热器5的出口通过第三连接点39与第一流路13的入口连接,第一流路 13的出口通过第四连接点42和第五连接点43与压缩机1的入口连接;
[0009]室外换热器3的出口还通过第一连接点44与传热流体

低压冷媒热交换器 22的冷媒入口连接,传热流体

低压冷媒热交换器22的冷媒出口通过第五连接点43与压缩机1的入口连接;
[0010]第一换热器2的传热流体出口与室外散热器7的入口连接,室外散热器7 的出口通过第六连接点45与第一换热器2的传热流体入口连接;第一水泵6 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的传热流体出口与室外散热器7的入口之间的流路上,或者第一水泵6设置在室外散热器7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2的传热流体入口之间的流路上;
[0011]第一换热器2的传热流体出口还通过第七连接点46与传热流体

低压冷媒热交换器22的传热流体入口连接,传热流体

低压冷媒热交换器22的传热流体出口通过第八连接点47和第六连接点45与第一换热器2的传热流体入口连接。
[001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00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通过在压缩机前设置传热流体

低压冷媒热交换器,使流入压缩机的冷媒与第一换热器流出的传热流体进行热交换,从而使进入压缩机的冷媒满足使用需求,可以降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成本,且无需控制压缩机入口处的冷媒的过热度恰好等于0,能够降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复杂度。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方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方案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方案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方案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方案保护的范围。
[0020]本方案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以及其他任何变形,是指“包括但不限于”,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并不仅限于文中列举的示例。此外,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0021]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
[0023]冷媒流体回路,冷媒流体在其中流动,冷媒流体回路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高压液体干燥罐25、传热流体

低压冷媒热交换器22、室外换热器3、第一膨胀阀4、室内换热器5以及选择性导通或截止的第一流路13;
[0024]传热流体回路,传热流体在其中流动,传热流体回路包括第一换热器2、第一水泵6、传热流体

低压冷媒热交换器22和室外散热器7;
[0025]压缩机1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2的冷媒入口连接,第一换热器2的冷媒出口与高压液体干燥罐25的入口连接,高压液体干燥罐25的出液口与室外换热器3的入口连接,室外换热器3的出口通过第一连接点44和第二连接点41与第一膨胀阀4的入口连接,第一膨胀阀4的出口与室内换热器5的入口连接,室内换热器5的出口通过第三连接点39与第一流路13的入口连接,第一流路 13的出口通过第四连接点42和第五连接点43与压缩机1的入口连接;
[0026]室外换热器3的出口还通过第一连接点44与传热流体

低压冷媒热交换器 22的冷
媒入口连接,传热流体

低压冷媒热交换器22的冷媒出口通过第五连接点43与压缩机1的入口连接;
[0027]第一换热器2的传热流体出口与室外散热器7的入口连接,室外散热器7 的出口通过第六连接点45与第一换热器2的传热流体入口连接;第一水泵6 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的传热流体出口与室外散热器7的入口之间的流路上,或者第一水泵6设置在室外散热器7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2的传热流体入口之间的流路上;
[0028]第一换热器2的传热流体出口还通过第七连接点46与传热流体

低压冷媒热交换器22的传热流体入口连接,传热流体

低压冷媒热交换器22的传热流体出口通过第八连接点47和第六连接点45与第一换热器2的传热流体入口连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媒流体回路,冷媒流体在其中流动,所述冷媒流体回路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高压液体干燥罐(25)、传热流体

低压冷媒热交换器(22)、室外换热器(3)、第一膨胀阀(4)、室内换热器(5)以及选择性导通或截止的第一流路(13);传热流体回路,传热流体在其中流动,所述传热流体回路包括所述第一换热器(2)、第一水泵(6)、所述传热流体

低压冷媒热交换器(22)和室外散热器(7);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冷媒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冷媒出口与所述高压液体干燥罐(25)的入口连接,所述高压液体干燥罐(25)的出液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入口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出口通过第一连接点(44)和第二连接点(41)与所述第一膨胀阀(4)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4)的出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5)的入口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5)的出口通过第三连接点(39)与所述第一流路(13)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流路(13)的出口通过第四连接点(42)和第五连接点(43)与所述压缩机(1)的入口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出口还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点(44)与所述传热流体

低压冷媒热交换器(22)的冷媒入口连接,所述传热流体

低压冷媒热交换器(22)的冷媒出口通过所述第五连接点(43)与所述压缩机(1)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传热流体出口与所述室外散热器(7)的入口连接,所述室外散热器(7)的出口通过第六连接点(45)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传热流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水泵(6)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传热流体出口与所述室外散热器(7)的入口之间的流路上,或者所述第一水泵(6)设置在所述室外散热器(7)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传热流体入口之间的流路上;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传热流体出口还通过第七连接点(46)与所述传热流体

低压冷媒热交换器(22)的传热流体入口连接,所述传热流体

低压冷媒热交换器(22)的传热流体出口通过第八连接点(47)和所述第六连接点(45)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传热流体入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流体回路还包括选择性导通或截止的第二流路(8)、选择性导通或截止的第三流路(9)、第一节流流路(11)、第一通流流路(12)、选择性导通或截止的第四流路(14)以及第一单向阀(15);所述高压液体干燥罐(25)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流路(8)的入口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5)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点(39)与所述第一单向阀(15)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流路(8)的出口和所述第一单向阀(15)的出口均通过第九连接点(38)选择性地经由所述第一节流流路(11)或所述第一通流流路(12)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入口连接;所述高压液体干燥罐(25)的出液口经由所述第三流路(9)与所述第一膨胀阀(4)的入口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出口还经由所述第一连接点(44)和所述第四流路(14)与所述传热流体

低压冷媒热交换器(22)的冷媒入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流体回路还包括室内暖风芯体(10);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传热流体出口通过所述第一水泵(6)与所述室外散热器(7)的入
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传热流体出口还通过所述第一水泵(6)和所述第七连接点(46)分别与所述传热流体

低压冷媒热交换器(22)的传热流体入口和所述室内暖风芯体(10)的入口连接,且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传热流体出口选择性地与所述室外散热器(7)的入口、所述传热流体

低压冷媒热交换器(22)的传热流体入口和所述室内暖风芯体(10)的入口导通,所述室内暖风芯体(10)的出口通过所述第八连接点(47)和所述第六连接点(45)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传热流体入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流体回路还包括第二换热器(16)以及第二膨胀阀(17);所述传热流体回路还包括所述第二换热器(16)、电池包(18)以及第二水泵(19);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出口和所述第三流路(9)的出口均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点(41)和所述第二膨胀阀(17)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6)的冷媒入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16)的冷媒出口通过所述第四连接点(42)和所述第五连接点(43)与所述压缩机(1)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16)的第一传热流体出口与所述电池包(18)的入口连接,所述电池包(18)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6)的第一传热流体入口连接;所述第二水泵(19)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器(16)的第一传热流体出口与所述电池包(18)的入口之间的流路上,或者所述第二水泵(19)设置在所述电池包(18)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6)的第一传热流体入口之间的流路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流体回路还包括电子器件(20)和第三水泵(21);所述第二换热器(16)的第二传热流体出口与所述电子器件(20)的入口连接,所述电子器件(20)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6)的第二传热流体入口连接;所述第三水泵(21)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器(16)的第二传热流体出口与所述电子器件(20)的入口之间的流路上,或者,所述第三水泵(21)设置在所述电子器件(20)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6)的第二传热流体入口之间的流路上;其中,所述电子器件(20)包括电机、充电机、电机控制器和D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古塔纳
申请(专利权)人: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