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膝关节冰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7547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膝关节冰敷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冰敷部、活动部和第二冰敷部;所述第一冰敷部包括第一袋体、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袋体的第一弹性带和用于将所述第一袋体固定于冰敷位置的第一捆绑带;所述活动部包括突起件和第二袋体;所述第二袋体为圆环形中空结构;所述突起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袋体中空位置;所述第二袋体与所述第一袋体通过第二弹性带相连接;所述第二冰敷部包括第三袋体、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三袋体的第三弹性带和用于将所述第三袋体固定于冰敷位置的第二捆绑带;所述第三袋体与所述第二袋体通过第四弹性带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冰袋与冰敷处的贴合效果,减少错位,确保冰敷效果。确保冰敷效果。确保冰敷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膝关节冰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膝关节冰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膝关节术后需用冰袋冷敷,为了达到止血、消肿效果,利于膝关节术后早日恢复,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关节工艺的不断改进,人工膝关节技术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局部冰敷在急症创伤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应用广泛,可直接使膝关节周围皮肤、皮下和肌肉等组织的温度下降,使血管收缩,循环血量减少,血管的通透性降低,促进血液凝固使血肿局限,达到止血、减少渗出的目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冰敷在关节的活动度、术后失血、镇痛药用量和伤口愈合等方面具有益处。现有技术中,膝盖处所使用的冰袋为块状结构,在使用时冰袋不能很好的与患者的膝关节贴合,在患者活动腿部时又易错位,导致冰敷不到需要的位置,进而影响冷敷效果。
[0003]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膝关节冰敷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膝关节冰敷装置,增加冰袋与冰敷处的贴合效果,减少错位,确保冰敷效果。
[0005]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膝关节冰敷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冰敷部、活动部和第二冰敷部;所述第一冰敷部包括第一袋体、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袋体的第一弹性带和用于将所述第一袋体固定于冰敷位置的第一捆绑带;
[0006]所述活动部包括突起件和第二袋体;所述第二袋体为圆环形中空结构;所述突起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袋体中空位置;所述第二袋体与所述第一袋体通过第二弹性带相连接;
>[0007]所述第二冰敷部包括第三袋体、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三袋体的第三弹性带和用于将所述第三袋体固定于冰敷位置的第二捆绑带;所述第三袋体与所述第二袋体通过第四弹性带相连接。
[0008]进一步改进,所述突起件与膝关节表面相贴合位置采用软性硅胶材料,通过将突起件设置成与膝表面相适应的弧形面,能够减少在使用过程中,患者运动膝关节时的冰袋错位,增加冰敷效果,与膝关节表面相接触,增加患者舒适性,防止磨损患者的皮肤。
[0009]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袋体、所述第二袋体和所述第三袋体为上开口的袋状结构,方便冰袋的放置,能够使冰袋能够重复利用,使用结束后将冰袋拆下放置进冰柜。
[0010]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袋体、所述第二袋体和所述第三袋体与皮肤表面相接触的位置设有纱布层,利用纱布将患者皮肤与冰带分隔开来,防止冰袋冻伤皮肤。
[0011]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第一捆绑带的自由端设置有魔术贴,相互粘接,在冰敷时不需要医护人员操作,患者自身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拆卸和调节松紧。
[0012]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第二捆绑带的自由端设置有魔术贴,相互粘接,能够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在需要冰敷时或者冰敷完成时,患者能够自行操作。
[0013]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袋体上端与位于中部的第一袋体下端通过所述第二弹性带连接,利用弹性带的伸缩特性,可满足不同年龄或者胖瘦差异的患者使用,增加通用性。
[0014]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袋体下端与位于中部的第三袋体上端通过所述第四弹性带连接,利用弹性带的伸缩特性,可满足不同年龄或者胖瘦差异的患者使用,增加不同使用者的舒适性。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在与膝盖贴合位置设置突起件与圆环形冰袋,使其在使用时,能够更好的与膝盖表面相贴合,并在患者变换大腿与小腿之间的角度时,能够减少冰袋的错位,增加冰敷效果。
[0017]从而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涉及的一种膝关节冰敷装置的立体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使用时的立体图;
[0020]图3是本技术袋体的立体图。
[0021]图中:
[0022]第一冰敷部1;活动部2;第二冰敷部3;第一袋体11;第一弹性带12;第一捆绑带13;突起件21;第二袋体22;第二弹性带23;第三袋体31;第三弹性带32;第二捆绑带33;第四弹性带24。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24]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膝关节冰敷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冰敷部1、活动部2和第二冰敷部3;所述第一冰敷部1包括第一袋体11、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袋体11的第一弹性带12和用于将所述第一袋体11固定于冰敷位置的第一捆绑带13;
[0025]所述活动部2包括突起件21和第二袋体22;所述第二袋体22为圆环形中空结构;所述突起件21设置于所述第二袋体22中空位置;所述第二袋体22与所述第一袋体11通过第二弹性带23相连接;
[0026]所述第二冰敷部3包括第三袋体31、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三袋体31的第三弹性带32和用于将所述第三袋体31固定于冰敷位置的第二捆绑带33;所述第三袋体31与所述第二袋体22通过第四弹性带24相连接。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突起件21与膝关节表面相贴合位置采用软性硅胶材料,通过将突起件21设置成与膝表面相适应的弧形面,能够减少在使用过程中,患者运动膝关节时的冰袋错位,增加冰敷效果,与膝关节表面相接触,增加患者舒适性,防止磨损患者的皮肤。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袋体11、所述第二袋体22和第三袋体31为上开口的袋状结构,方便冰袋的放置,能够使冰袋能够重复利用,使用结束后将冰袋拆下放置进冰柜。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袋体11、所述第二袋体22和所述第三袋体31与皮肤表面相接触的位置设有纱布层,利用纱布将患者皮肤与冰带分隔开来,防止冰袋冻伤皮肤。
[0030]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捆绑带13的自由端设置有魔术贴,相互粘接,在冰敷时不需要医护人员操作,患者自身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拆卸和调节松紧。
[0031]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捆绑带33的自由端设置有魔术贴,相互粘接,能够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在需要冰敷时或者冰敷完成时,患者能够自行操作。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袋体22上端与位于中部的第一袋体11下端通过所述第二弹性带23连接,利用弹性带的伸缩特性,可满足不同年龄或者胖瘦差异的患者使用,增加通用性。
[003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袋体22下端与位于中部的第三袋体31上端通过所述第四弹性带24连接,利用弹性带的伸缩特性,可满足不同年龄或者胖瘦差异的患者使用,增加不同使用者的舒适性。
[0034]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先分清第一冰敷部1与第二冰敷部3,第一冰敷部1的长度大于第二冰敷部3的长度,第一冰敷部1用于大腿下部冰敷,第二冰敷部3用于小腿上部冰敷;在每个冰敷部的袋体内放置上冰袋。
[0035]使用时,将活动部2的突起件21放置于膝关节处,此时圆环形的第二袋体22能够对膝关节周围进行冰敷,增加了该装置与膝关节的接触面,加强冰敷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膝关节冰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冰敷部(1)、活动部(2)和第二冰敷部(3);所述第一冰敷部(1)包括第一袋体(11)、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袋体(11)的第一弹性带(12)和用于将所述第一袋体(11)固定于冰敷位置的第一捆绑带(13);所述活动部(2)包括突起件(21)和第二袋体(22);所述第二袋体(22)为圆环形中空结构;所述突起件(21)设置于所述第二袋体(22)中空位置;所述第二袋体(22)与所述第一袋体(11)通过第二弹性带(23)相连接;所述第二冰敷部(3)包括第三袋体(31)、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三袋体(31)的第三弹性带(32)和用于将所述第三袋体(31)固定于冰敷位置的第二捆绑带(33);所述第三袋体(31)与所述第二袋体(22)通过第四弹性带(24)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冰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件(21)与膝关节表面相贴合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密兰
申请(专利权)人:兰溪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