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风炉,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热风炉热风炉结构较为复杂,占地面积较大,且热转换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该热风炉包括炉子、第一导热管组、第二导热管组、连通部和外壁:炉子设置在热风炉中央,第一导热管组和第二导热管组呈环状交替排布在炉子周围,连通部设置在热风炉顶部和底部,炉火依次经过一个第一导热管组、连通部、相邻的第二导热管组、连通部、另一个第一导热管组并依次向后传递,外壁包覆第一导热管组、第二导热管组以及连通部;每个第一导热管组和第二导热管组均包括均匀布置的导热管,导热管之间存在空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占地面积较小、热转换效率较高的热风炉。热风炉。热风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风炉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热风炉。
技术介绍
[0002]热风炉是热动力机械,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开始广泛应用,它在许多行业已成为电热源和传统蒸汽动力热源的换代产品。热风炉品种多、系列全,以加煤方式分为手烧、机烧两种,以燃料种类分为煤、油、气炉等。
[0003]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热风炉基座通常为长方形,占地面积较大,且内部通常包括排布复杂的管道,检修维护较为困难,同时也对热转换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000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5]现有技术提供的热风炉结构较为复杂,占地面积较大,且热转换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热风炉,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热风炉热风炉结构较为复杂,占地面积较大,且热转换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提供实施例的热风炉,包括炉子、第一导热管组、第二导热管组、连通部以及外壁,其中:
[0009]炉子设置在热风炉中央,第一导热管组和第二导热管组呈环状交替排布在炉子周围,连通部设置在热风炉的顶部和底部,炉子产生的炉火依次经过一个第一导热管组、连通部、相邻的第二导热管组、连通部、另一个第一导热管组并依次向后传递,外壁包覆第一导热管组、第二导热管组以及连通部;
[0010]每个第一导热管组和每个第二导热管组均包括均匀布置的导热管,导热管之间存在空隙。
[0011]在可选地实施例中,热风炉顶部设置有相邻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设置有挡板,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热风炉内部的空隙相连通,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引风机。
[0012]在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导热管组的热传递方向为由上到下,第二导热管组的热传递方向为由下到上。
[0013]在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导热管组和第二导热管组的数量均设置为3个。
[0014]在可选地实施例中,一个第一导热管组的上部与炉子相连通,炉子产生的炉火依次经过第一个第一导热管组、连通部、第一个第二导热管组、连通部、第二个第一导热管组、连通部、第二个第二导热管组、连通部、第三个第一导热管组、连通部以及第三个第二导热管组。
[0015]在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三个第二导热管组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引风机。
[0016]在可选地实施例中,连通部为圆环形箱体,连通部内设置有隔板。
[0017]在可选地实施例中,热风炉顶部的连通部的隔板分别设置在第一个第一导热管组和第一个第二导热管组之间、第二个第一导热管组和第二个第二导热管组之间以及第三个第一导热管组和第三个第二导热管组之间。
[0018]在可选地实施例中,热风炉底部的连通部的隔板分别设置在第一个第二导热管组和第二个第一导热管组之间以及第二个第二导热管组和第三个第一导热管组之间。
[001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0020]现有技术中,热风炉基座通常为长方形,占地面积较大,且内部通常包括排布复杂的管道,检修维护较为困难,同时也对热转换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0021]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第一导热管组和第二导热管组呈环形布置在炉子周围,结构简单,热风炉整体占地呈圆形,同等情况下相较于其他形状占地面积较小;另外炉子设置在中央,炉火流通管路简单,且炉子和管路均在外壁包覆之内,减少了热量损耗,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热风炉热风炉结构较为复杂,占地面积较大,且热转换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风炉的俯视透视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风炉的仰视透视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炉子;2、第一导热管组;3、第二导热管组;4、外壁;5、进风口;6、出风口;7、挡板;8、第二引风机;9、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之一,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
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风炉。
[0028]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热风炉包括炉子1、第一导热管组2、第二导热管组3、连通部以及外壁4,其中:
[0031]炉子1设置在热风炉中央,第一导热管组2和第二导热管组3呈环状交替排布在炉子1周围,连通部设置在热风炉的顶部和底部,炉子1产生的炉火依次经过一个第一导热管组2、连通部、相邻的第二导热管组3、连通部、另一个第一导热管组2并依次向后传递,外壁4包覆第一导热管组2、第二导热管组3以及连通部;
[0032]每个第一导热管组2和每个第二导热管组3均包括均匀布置的导热管,导热管之间
存在空隙。
[0033]现有技术中,热风炉基座通常为长方形,占地面积较大,且内部通常包括排布复杂的管道,检修维护较为困难,同时也对热转换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0034]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第一导热管组2和第二导热管组3呈环形布置在炉子1周围,结构简单,热风炉整体占地呈圆形,同等情况下相较于其他形状占地面积较小;另外炉子1设置在中央,炉火流通管路简单,且炉子1和管路均在外壁4包覆之内,减少了热量损耗,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热风炉热风炉结构较为复杂,占地面积较大,且热转换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0035]实施例2:
[0036]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热风炉包括炉子1、第一导热管组2、第二导热管组3、连通部以及外壁4,其中:
[0037]炉子1设置在热风炉中央,第一导热管组2和第二导热管组3呈环状交替排布在炉子1周围,连通部设置在热风炉的顶部和底部,炉子1产生的炉火依次经过一个第一导热管组2、连通部、相邻的第二导热管组3、连通部、另一个第一导热管组2并依次向后传递,外壁4包覆第一导热管组2、第二导热管组3以及连通部;
[0038]每个第一导热管组2和每个第二导热管组3均包括均匀布置的导热管,导热管之间存在空隙。
[0039]现有技术中,热风炉基座通常为长方形,占地面积较大,且内部通常包括排布复杂的管道,检修维护较为困难,同时也对热转换效率产生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子、第一导热管组、第二导热管组、连通部以及外壁,其中:所述炉子设置在热风炉中央,所述第一导热管组和所述第二导热管组呈环状交替排布在所述炉子周围,所述连通部设置在热风炉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炉子产生的炉火依次经过一个所述第一导热管组、所述连通部、相邻的所述第二导热管组、所述连通部、另一个所述第一导热管组并依次向后传递,所述外壁包覆所述第一导热管组、所述第二导热管组以及所述连通部;每个所述第一导热管组和每个所述第二导热管组均包括均匀布置的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之间存在空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热风炉顶部设置有相邻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与热风炉内部的空隙相连通,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引风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管组的热传递方向为由上到下,所述第二导热管组的热传递方向为由下到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管组和所述第二导热管组的数量均设置为3个。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武龙,
申请(专利权)人:范武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