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件式电感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6661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插件式电感线圈,包括线圈本体以及设置在线圈本体底部的底座,所述线圈本体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设有引脚,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与引脚相对应的卡件,所述卡件的一侧固定设有推动组件;引脚插入底座,推动组件带动卡件水平向引脚移动,卡件卡入引脚,推动组件包括椭圆环,将卡件固定设置在椭圆环的内侧,椭圆环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组装时,将线圈本体底部两侧的引脚插入底座中,推动组件推动卡件卡入引脚中,完成对线圈本体的固定,拆卸时,人工通过推动组件带动卡件远离引脚后,即可拆卸线圈本体,该电感线圈与线路板的组装和拆卸步骤简单,便于电感线圈的更换。便于电感线圈的更换。便于电感线圈的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件式电感线圈


[0001]本技术涉及电感线圈
,尤其涉及插件式电感线圈。

技术介绍

[0002]线圈是由导线一圈靠一圈地绕在绝缘管上,导线彼此互相绝缘,而绝缘管可以是空心的,也可以包含铁芯或磁粉芯。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电感线圈与线路板的组装方式为:将电感线圈的引脚插入线路板后,再使用焊锡将引脚固定在线路板上,然而当电感线圈使用过程中损坏需要更换时,还需要人工使用电焊笔将线圈引脚处的焊锡熔化后才能取出更换,组装和拆卸步骤繁杂,不便于电感线圈的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插件式电感线圈。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插件式电感线圈,包括线圈本体以及设置在线圈本体底部的底座,所述线圈本体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设有引脚,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与引脚相对应的卡件,所述卡件的一侧固定设有推动组件;引脚插入底座,推动组件带动卡件水平向引脚移动,卡件卡入引脚;
[0006]优选的,底座固定在线路板上,组装时,将线圈本体底部两侧的引脚插入底座中,推动组件推动卡件卡入引脚中,完成对线圈本体的固定,拆卸时,人工通过推动组件带动卡件远离引脚后,即可拆卸线圈本体,该电感线圈与线路板的组装和拆卸步骤简单,便于电感线圈的更换。
[0007]优选的,为了保证线圈本体安装后的稳定性,我们在引脚的底部开设一个与卡件相适配的卡槽,并将卡件的顶部设置为半圆锥头形状,弧形面朝上,这样在引脚插入底座后,引脚的底端通过半圆锥头可直接推动卡件移动,在引脚完全插入底座后,推动组件带动卡件卡入卡槽,便于使用。
[0008]优选的,为了便于线圈本体与底座组装后,线圈本体与线路板能正常接电,我们在底座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与引脚位置相对应的接电槽,组装前,先将接电槽与线路板通过焊锡焊接,线圈本体与底座组装后,引脚插入接电槽中,这样便可以使线圈本体与线路板接电。
[0009]优选的,为了更加优化线圈本体与底座的安装和拆卸,且考虑到底座的体型还有卡件的自动复位,我们对推动组件做进一步的优化,优化后的结构如下:
[0010]优选的,推动组件包括椭圆环,将卡件固定设置在椭圆环的内侧,椭圆环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推杆,椭圆环远离推杆的一端设有弹力筋,弹力筋的两端固定在底座的内部,这样在引脚插入推动卡件移动,并在引脚完全插入底座后,弹力筋可通过椭圆环带动卡件自动复位卡入卡槽中,且拆卸时,人工通过推杆向底座的内部推动椭圆环,可使卡件脱离卡槽,从而便于拆卸。
[0011]优选的,为了使人工按压推杆后,线圈本体能自动从底座上脱落,我们在底座的顶部嵌入设置一个弹簧,这样在线圈本体不受限制时,弹簧可自动将线圈本体顶起,进一步的便于拆卸。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组装时,将线圈本体底部两侧的引脚插入底座中,推动组件推动卡件卡入引脚中,完成对线圈本体的固定,拆卸时,人工通过推动组件带动卡件远离引脚后,即可拆卸线圈本体,该电感线圈与线路板的组装和拆卸步骤简单,便于电感线圈的更换。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纵向剖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2的A部放大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推动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线圈本体;11、引脚;111、卡槽;2、底座;3、接电槽;4、弹簧;5、卡件;6、推动组件;61、椭圆环;62、推杆;63、弹力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1]实施例
[0022]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插件式电感线圈,包括线圈本体1以及设置在线圈本体1底部的底座2,所述线圈本体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设有引脚11,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底座2的内部设有与引脚11相对应的卡件5,所述卡件5的一侧固定设有推动组件6;引脚11插入底座2,推动组件6带动卡件5水平向引脚11移动,卡件5卡入引脚11;
[0023]请参阅图2所示,底座2固定在线路板上,组装时,将线圈本体1底部两侧的引脚11插入底座2中,推动组件6推动卡件5卡入引脚11中,完成对线圈本体1的固定,拆卸时,人工通过推动组件6带动卡件5远离引脚11后,即可拆卸线圈本体1,该电感线圈与线路板的组装和拆卸步骤简单,便于电感线圈的更换。
[0024]进一步的,请参阅图4所示,为了保证线圈本体1安装后的稳定性,我们在引脚11的底部开设一个与卡件5相适配的卡槽111,并将卡件5的顶部设置为半圆锥头形状,弧形面朝上,这样在引脚11插入底座2后,引脚11的底端通过半圆锥头可直接推动卡件5移动,在引脚11完全插入底座2后,推动组件6带动卡件5卡入卡槽111,便于使用。
[0025]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线圈本体1与底座2组装后,线圈本体1与线路板能正常接电,
我们在底座2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与引脚11位置相对应的接电槽3,组装前,先将接电槽3与线路板通过焊锡焊接,线圈本体1与底座2组装后,引脚11插入接电槽3中,这样便可以使线圈本体1与线路板接电。
[0026]进一步的,为了更加优化线圈本体1与底座2的安装和拆卸,且考虑到底座2的体型还有卡件5的自动复位,我们对推动组件6做进一步的优化,优化后的结构如下:
[0027]请参阅图3所示,推动组件6包括椭圆环61,将卡件5固定设置在椭圆环61的内侧,椭圆环6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推杆62,椭圆环61远离推杆62的一端设有弹力筋63,弹力筋63的两端固定在底座2的内部,这样在引脚11插入推动卡件5移动,并在引脚11完全插入底座2后,弹力筋63可通过椭圆环61带动卡件5自动复位卡入卡槽111中,且拆卸时,人工通过推杆62向底座2的内部推动椭圆环61,可使卡件5脱离卡槽111,从而便于拆卸。
[0028]进一步的,为了使人工按压推杆62后,线圈本体1能自动从底座2上脱落,我们在底座2的顶部嵌入设置一个弹簧4,这样在线圈本体1不受限制时,弹簧4可自动将线圈本体1顶起,进一步的便于拆卸。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插件式电感线圈,包括线圈本体(1)以及设置在线圈本体(1)底部的底座(2),所述线圈本体(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设有引脚(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内部设有与引脚(11)相对应的卡件(5),所述卡件(5)的一侧固定设有推动组件(6);引脚(11)插入底座(2),推动组件(6)带动卡件(5)水平向引脚(11)移动,卡件(5)卡入引脚(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件式电感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11)的底部开设一个与卡件(5)相适配的卡槽(111),且卡件(5)一端的顶部设置为半圆锥头形状,弧形面朝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件式电感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中礼杨莉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睿马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